高考志愿|为公务员考试而生的专业你了解吗?
今天学习的专业是财政学,可以说财政学是所有大学专业里面最好考公务员的,比法学,会计,金融,计算机都要好一点,说简单点就是帮国家管钱的,国家的钱怎么花是由这帮人说了算的。
就业方向
1考公
对口部门像税务局,财政局,国企央企都需要。
2传统金融机构
基本上金融学的他也都会,所以像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公司也都可以去,就业比较宽泛。
3大型企业税务规划岗位
因为这个专业也懂会计也懂税务,所以很多大型的民企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做税务规划,做一些合法的流水来减少企业的负担。
考研建议
基本上能考上公务员就去就业,考不上再考研,考研的话建议换个方向比如经济学等相关专业都可以,这样你就又懂金融又懂经济,复合型人才。

特色课程
财政学 国家预算 税收管理 国际税收 国有资产管理等
ps:这个专业更偏向女生学习多一点。
院校推荐
专业级别A+,专业排名第1名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专业级别A,专业排名第4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
专业级别A-,专业排名第8名
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头条创作挑战赛#
曾经开玩笑问一个在乡镇任专职副书记的同学年收入是多少。他耿直地说到,每月上卡4700多,加上乡镇补助,季度绩效奖和年底的考核奖,一年到手12,3万。
在县财政局任副局长的同学也透露过大概年收入13万左右,具体未知。
一个兄弟,司法系统的民警,一年收入17万。

另外一个兄弟,硕士研究生,人才引进到某开发区管委会事业编,正高级工程师,年收入22万。
其实大多数公务员收入不相上下,只有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收入较高。
写了一个小县城编制并没有那么香和公费师范生性价比不是很高的帖子引起了热议。我说说身边认识的辞去编制到大城市赚钱的例子。有个朋友是清华毕业的,回自己家乡广西县城财政局当公务员,待遇太低辞职跑到广州做程序员,收入我就不用说了。第二个例子还是广西县城的,国土局,因为他妻子在我们这边三甲医院有编护士(收入比他当小县城公务员高很多),于是他辞职不做公务员跑来我们这边开菜鸟驿站,高考他可是考了630多分的,985毕业。菜鸟驿站的收益还不错。如果工资太低,哪怕它很稳定,那也不是多好的选择,网上现在对于编制过于强调了,铺天盖地说编制,说教师好,其实这样很容易引起普通人对体制内人员的反感。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财政局当公务员是什么体验# 不管哪个地区,哪怕是贫困县,财政局也是肥差。就是在乡财政所,那也是肥差。人们游走在社会上,所有活动,都是为了钱。工资高而且稳定。还有双休日,节假日。是所有的人追求的目标。在财政局当公务员就如同掉到福囤里啦。好好珍惜吧。这辈子都不用奋斗了。
武汉东西湖区财政局回应购房补贴:公务员购房补贴从未来5年收入扣除。
前段时间,网上传出的武汉东西湖区公务员买房补助15万,原来是从房补里面扣除的钱。
一些城市经济比较好,所以在地方性的补助方面,就有一个房补,根据城市的不同,房补的金额也不同。
在很多地方,这个房补如果你不拿来买房话,之前也是可以照常发的,就和工资是一样的东西的。说白了这就是小部分人的一种福利。

而现在,东西湖区要让公务员用这个房补去买房,而且有些地方的房子位置也不太行,目前也没完全发展起来,那估计他们是不一定愿意去的。
另外,这15万购房补贴从5年的收入扣除,那么差不多每年就是3万的房补,如果现在买的话,等于就是给你提前预支了,就跟提前借钱给你一样。我只能说,这额外收入真香,这福利政策真让人羡慕。
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要报考的10个部门!这些部门不仅待遇好,发展前景也不错,更重要的是被社会认可。特别是准备考公务员的孩子,提前了解一下,其中包括住建局、公安局、税务局、财政局等部门,家长保存下来,没事给孩子讲一讲,心中有目标,考上了相当于半只脚踏进金饭碗,日后踏进社会不愁工作!#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我在头条搞创作#

一个县城有多少股级干部?
股级干部在500名左右
县城最有实权的股级干部大致100名。
1、财政局预算股股长
2、人社局工资福利与离退休股股长
3、交通运输局行政审批股股长
4、住建局行政审批股股长
如图所示
#吐槽# #职场# #公务员# #铁饭碗# #体制内#
【朋友县财政局事业编,最近有机会去民政局当副股长,去还是不去?】
朋友是财政局事业编制,工资待遇不是很高。单位混编混岗较多,工资相差也比较大。公务员和事业编相差1500多。年底奖金相差两万有余。
朋友呆了十年,最近有机会到民政局任副股长,在科室算是第一领导。他很想去但怕待遇差不敢去,去来了那边也是事业编制。只不过升了科室领导这才是关键。
大家说可以去吗?
#吐槽# #职场# #公务员# #铁饭碗# #公务员#

2022年就业选择,国家电网OR公务员?
网友一:
我是国网的。
国网工资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只有工资高了。
就我了解的情况说一说吧,市局财务是系统内除了运检口最忙的一个部门,而且因为专业相对比较窄,进出都不太顺畅。事情很多,责任很大,而且企业经常要应付各种检查,财务几乎是所有检查都能沾得上边。
财政局不太了解,但是财政局在公务员系统内是财神爷这个倒是真的。论工作状态,舒心程度,财政局要好很多。
所以你家里条件不错就去财政局,缺钱愿意工作就国网。
网友二:
沿海民营经济第一省。建议选公务员,这些年国网工资一直没涨过(这相当于在降),而公务员收入稳步在涨,基本县里公务员全包30左右,电网要到主任级别才可能达到,普通员工根本达不到这么高。

社会地位一目了然,公务员秒杀电网工人。
而且未来电改国网前途未卜,从稳定性来讲也不如公务员稳定。
虽然有些功利,电网和公务员都为人民服务,但是还是建议选择公务员。
综合来看,各有各的好,就看自身的因素了,怎么选择,还是看怎样最适合,反正都是不错的单位。
#公务员日常# 公务员难道真的要降薪了吗?
早上刚睡醒,就听手机微信群的信息滴滴响个不停。
拿起手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是在一个群里大家都在讨论公务员降薪的事。
一个在市财政局工作的群友发了一个外地公务员降薪的信息到群里。然后群里就炸开了锅,各种猜测,有问具体情况的,有抱怨的,有说外地已经降了的……
按说我们这么一个西部五线小城市,本来公务员工资就不高,不涨就算了,该不会降吧?

像我这样一个正科级实职,一年下来各种收入也就不到8万元,再降,还让人咋生活呀?
但看群里好多人说的其他地方的情况,又有些担心,不知道其他地方降了没?#公务员日常#
#在财政局当公务员是什么体验#
我说一说体会。
本人学的财政专业,八十年代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一个地区(地级市)财政局。当时没有公务员一说。工作人员只有干部、工人、临时工三种身份。
财政局是一级政府的综合职能部门。很多人都认为财政局管钱,有权,光风。
其实真正走上这个岗位才发现,财政工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忙。工作上事务性报表汇报多,政策制度多,找上门的人多。就个人的体会,做好一个财政部门的公务员并不容易。
第一是要勤奋。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工作方法,事分轻重缓急,有效地处理好日常事务,不能等领导指挥,不能等上级催报。要积极主动作为,建言献策,善作善成。不应该上推下卸,袖手旁观,更不能只做和尚不撞钟。

第二是要勤学。书本上的东西应用在实际工作上会有很大差距或缝隙。财政政策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单位财务人员难处理的业都需要财政部门答复或出台规定制度。这些前提都需要财政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当先,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结合当地财政供给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出预判和预案。这样,应用于本职工作和指导基层业务开展就会融汇贯通,得心应手。
第三要勤勉。要有事业心和成就感。要自律自警,慎独慎微,慎言慎行。要有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坚守做人底线。要分清公权与私利,岗位与能力,品行与法律的界线。不为金钱权利所惑,不为人情利益所累。确保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样才能算一个基本合格的财政工作者。
诗远23岁,211昌大毕业。她拿到两个offer,一个是区财政局公务员,年薪14万。另个工行的大堂经理,年收入7万。她想放弃公务员选银行?

诗远是江西九江人,修水是出美女的地方。她长得非常的秀气,1米65的个子很娇小,但是眼睛大大的一闪一闪,让人很爱怜。
她成绩非常好,当时以全班第13名的成绩考上了江西最好的名牌高校,211南大,南昌大学。
工作一年后她考到了让人羡慕的金饭碗公务员,同时也上了工商银行,在那边做柜员。诗远非常的犹豫,两个岗位都是非常好的,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各有利弊,她也不知道应该怎么选?
1.在现在行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公务员这个金饭碗工资待遇高,虽然月工资只有3000多,但那是扣完医保和社保的情况,加上几个奖,年收入可以达到14万以上。
2.在体制有一定提拔的前途,单位混编混岗很严重,很多事业编和临时工。你只要工作努力,人际关系经营的好,几年以后就有机会升副科或科室的实际负责人。
3.银行是出了名的工作累,强度大,尤其是在大堂当柜员,每天要接待很多来办事的老百姓,存储的业务量很大。

同时还有一些额外的开卡或者储蓄等工作,这些都直接跟你奖金挂钩的。
@诗远说情感 诗远她是想放弃公务员来银行上班的?
因为公务员考的是省会城市的区,而自己男朋友在老家。现在的诱惑这么大,年轻人都很忙碌,异地恋一旦分开上下班没有陪伴,两个人感情不是很稳定。
在人生的三岔路口,诗远觉得该怎么选择才是最好?
李玉是县财政局的一名公务员,因为工作需要,他被借调到市财政局,可这一去就是6年,到现在也没给个说法。
原单位的很多同事都挺羡慕李玉的,认为他被借调去市财政局很幸运,以后肯定会留在市财政局,毕竟市里的工资福利待遇要远比县里的好,只不过到时候把自己的档案调过去就可以了。
但只有李玉清楚自己的处境到底有多么尴尬,从借调过来的第一天开始,工作量一直很大,几乎天天加班,如果领导要求周末也加班的话,可能半个月都见不到家人。

李玉心里也明白,他向局里申请了好几次把自己的档案调过来,可实现调动实在是太难了,他也想过回原单位,可他怕原单位的同事笑话自己,而且毕竟来了这么长时间了,他已经不想回去了。
像李玉这样的情况其实还是很多的,调又调不了,回又不想回,只能面对这样的尴尬处境度过每一天。而如果真想留在市财政局的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考试考调到上级单位。
#我要上头条#
考公务员、进体制内工作,进哪些部门最吃香?[what]
西安一位公务员爷爷推心置腹,告诉孙子,公考最吃香的10个部门如下:分别是公安局、医保局、住建局、地税局、司法局、审计局、财政局、发改局、教育局、人社局。
家里有孩子的,想让孩子报考公务员的,千万不要错过,记得收藏。#我要上 头条# #公务员考试# #体制内# #体制内工作# #西安头条#

中午来财政食堂吃饭,但是我不是财政局的,这里是个综合食堂,很多单位的都会来吃,除了一些单位有自己的小食堂的,我老公单位就是,二十来人的小食堂,做的菜好吃不贵,太令人羡慕了,虽然我们这食堂也不贵,两荤两素一汤一水果5块钱,比外面一餐20的好多了,因为政府有补贴,这就是政府人员的一个好处吧,所以很多人考公务员就是因为这些吧,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吃住就能节约几千块钱,然后日常福利还可以,工作稳定,但是一眼望到头,所以要看个人志向和追求,如果你追求这种安逸差不多的生活公务员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你追求创新和激情,那么企业应该才是你奋斗的地方
宇宙的尽头真的是编制吗?
今天到财政局去做工资表,谈到当前形势,大家都表示现在的财政是真困难,大家普遍猜测,下半年本地很可能会出现保工资都保不住的局面。到那时,我们怎么办?

朋友的问话,我不知该作何回答。
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发不出工资的问题,就像所有人都认为公务员是铁饭碗一样。可现在大环境如此,万一真有那么一天,我们拿什么养家、还房贷?做副业,政策不允许。要做也只能送外卖、开滴滴,重点是小县城这些活也不好找啊。可事情真发展到那个境地,一样会有很多人抢着干,不见得能赚到多少钱。最担心的是,到时候会不会公务员也像企业一样裁员?
现在公职人员的薪酬普遍下调了,大家都在捏紧裤腰带过日子,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鸡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还拼命考编制吗?
武汉东西湖区公务员购房可补贴15万。
任何政策的第一反应就是:
钱从哪里来?
新闻给出了答案:
预发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
财政供给单位住房预发补贴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补助资金,而非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住房预发补贴资金来源于单位自有资金及住房基金,不足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定后,从相关费用中列支。

也就是说,武汉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都可以享受15万的住房补贴,资金来源稍微不同,但基本可以肯定都和财政有关。
消息一出,网上很多人表示看不懂。
什么叫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
大家只听说过棚改货币化安置,难道是要向公务员定向放水?
当然不是,其实是行文过于书面化了,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其实就是:
体制内的住房补贴。
这个补贴目前主要还是体制内才有,个别大厂和效益比较好的民企也会有。
以前国家是福利分房的,98房改之后福利房买断就是自己的了,后面就没有分房的福利了,但是这个福利折成住房补贴每月发放,可以用来租房,也可以存起来买房。
这笔钱是财政出的。
武汉这个楼市政策,其实是:
一次性预支了公务员未来的钱给他们用来买房。
武汉地区的住房补贴是多少不知道,按照2000来算的话,也就是预支6年的住房补贴。

为什么能预支这么久?因为不会失业啊,如果财政允许,我觉得可能会把首付预支了也说不定
“谁说只坑农民?公务员照坑!”#武汉:公务员购房可预发15万补贴#为了卖房,各地实(怪)招频出,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推出一个政策,公务员买房,可预发15万补贴款。你以为是“福利”?许多网友还在愤怒给公务员随意发补贴,结果都错了,财政局表示,这笔钱要在以后的工资中慢慢扣除。
还以为是公务员借机发补贴的“大瓜”,没想到是让公务员入坑购房的“套路”。看来,为了卖房,坑起“自己人”来也是毫不手软啊!
前段时间,河南省部分地区房产商搞出大蒜小麦抵首付款的套路,广西玉林更是对各单位动员农民购房情况进行考核。原本以为,坑一坑没有见识的农民,让他们把积蓄拿出来帮房产商度过难关,已经是极限。没想到,公务员的工资原来也在算计之中。
“套路”无处不在,不问西东,无论南北,不论官民,都在套中。
背景:
日前,武汉市东西湖区财政局印发《预发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方案》,该预发补贴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属于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政策对象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在方案下发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前在东西湖区内新购房的,可一次性获预发购房补贴15万元。
随后,武汉市东西湖区财政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部分补贴为预发放,未来5年内会从收入中进行扣除。
也就是说,每年会从收入中扣除3万元。客观来说,对刚需公务员来说,这个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实惠,相当于借了15万五年分期的无息贷款。但总体来说,仍然不脱“套路”。
你认为呢?#媒体人周刊##头号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