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阅卷规则[呲牙][呲牙][呲牙]
每次考完总有人问,老师结尾没来得及写扣几分?字数没达标扣几分?
以2013年国考为例简单来看下呢~
你在几类文呀[抠鼻][抠鼻][抠鼻]#公务员考试#
最近随着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的公布,考公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以北京朝阳区为例,今年再度涌现出一众名校博硕生和海归精英共同争抢街道办基层岗位的现象,网友们纷纷感慨:卷到风中凌乱。
结合个人经历,也发点关于考公的小感慨吧。在我眼中,考公其实是一种逆经济周期的现象,背后的核心问题就是收益率。
众所周知,公务员这个职业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无风险呗(尽管事实上收益率并不高,但基本就是无风险收益)。
而什么时候大家会一股脑涌入低风险项目呢?当然是那些高风险项目不景气,或者说收益回报变低的时候。
具体一点,我是2008年大学毕业,是赶上了一波考公热的。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经济普遍不景气,市面上也没啥赫赫有名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我老家那边几家有点名气的私企还不时冒出发不出工资的传闻,在此前提下,我的同班同学们大都要么选择考公,要么考研,再不济也要考个事业编或进个国企,总之尽可能趋利避害,图个稳定。有数据为证,我毕业的第二年,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超过百万,相比2005年番了4倍。
这种情况啥时候又有所改变的呢?个人感觉是5、6年后,2013年到2015年期间,那几年互联网浪潮兴起,校友群间经常听到的传闻就是,当图稳定的人月薪才六七千的时候,当年歪打正着进了阿里,或者一无所有到北京某个创业公司打拼的同学,已年薪五六十万。他们通过期权/股权身家千万、一夜暴富的故事,简直激荡人心,一跃成为同龄人中的职场楷模。当时,媒体上常见的报道是年轻人卖房创业、从体制内辞职创业。
最近这波考公热,明显感觉到是2020年左右再次兴起的,也就是疫情前后。疫情出现这两年,股市大跌,国际形势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大厂传来裁员潮,小厂在风雨中飘摇,整个市场经受风险的冲击。于是乎,又一波年轻人,90后、00后们开始涌向无风险的体制内。
说白了,当赚钱机会多、发展机会多的时候,大家就愿意放弃无风险收益,来市场的大海中弄潮。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开放初期有那么多体制内的人员下海经商。反之,则纷纷上岸。但一定要记住的是,一切都有前提:体制内的无风险,无非是在市场中拼搏的人们替他们背负了风险。
#我的高光时刻# 我觉得我的高光时刻应该是2013年通过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当时一块报名的27个人里,我是第一次报名而且并非从事这个专业也非这个专业毕业的,结果就我一人通过考试,一次三门全过!
2013年,儿子正好考高中,而我05年考出会计,07年考出桥梁和材料两个检测师后,再也没考过试,而且年过四十,觉得似乎记忆力减退,有种脑子锈了的感觉!
当时儿子学习也不是很努力,根据他的成绩上重点高中是很吃力的。于是就对儿子说,咱们两个比一比吧,我报个建造师,你好好的考高中,看看谁的成绩好。因为当时也迫切的想试一试自己的脑子是否真生锈了!
一般这种考试了解的都知道,从报名到考试最多时间三个月,我报名的时候离考试就还有两个来月了。
当时把三本厚厚的书多少页都加了加,然后把考试前所有的天数也计算出来,留出15天的总复习时间。
然后就做了一个规划,每天必须要学习多少页书,当时上班如有时间或者下班后一直是抱着手提电脑,听课学习做题。
在2013年的时候,作息规律没熬过夜。那些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我还是孩子,都是9点之前必须入睡的,但那段时间11点之前是很少睡觉的。
那段时间光做习题和试卷,应该是以万计算吧!临到考试的前一天,心中还有遗憾,觉得还是没学扎实,当时就感觉如果再给我一周的时间,我有100%的把握通过!
当时是在朋友的单位里报名的,一共有21人,他们都是在工地上干这个专业的,而且有不少人都考了几年了,大家都知道这个二级建造师,成绩是两年有效的。
当时我自己的单位,也有6.7个人报名了,大都是毕业于专业院校的年轻人。
无论检测师考试还是会计,还是这个建造师,实际上我最喜欢的是法律法规这门课程,对这个特别喜欢,每次考试这门功课成绩最高!
但是那年这门儿,考试特别难,几乎全是总结性的试题,如果没有把整本书学透做到融会贯通,那些试题根本是很难答对的。
记得很清楚,那天正上着班呢,朋友打过电话来说:建造师的成绩出来了,你准备请客吧!咱们去的21个人只有你一人过了。
接完电话了以后又去打听了一下,自己单位去考的,也是没有一个人通过!
那年我的《法律法规》应该是历史考试中成绩最差的一次,以60分刚刚及格而通过。
但就我自己来说,我最兴奋的,还是通过会计考试那一次,因为那毕竟是我的第1次考试。
实际上考试没有什么绝技,尤其是这种国考,你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肚子里有货才能通过,投机取巧,是不太可能的。
最后祝头条的所有朋友们逢考都必过吧。
【2021年南昌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总体稳中有升】2021年,南昌市生态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1年,南昌市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总体稳中有升。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5%,同比持平;PM2.5年均浓度30.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连续四年保持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9,连续八年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水环境质量方面:2021年,南昌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同比(88.9%)上升2个百分点,达到国家考核要求;赣江干流10个断面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实现了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力争赣江干流基本达到Ⅱ类水质”的目标;全市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继续保持100%。三是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23.69%,地下水环境状况保持稳定,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全市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事件,未发生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
我们单位作为一个没有成长性的国有企业,对年轻人缺乏就业粘性。很多年轻员工对于企业日后的发展不抱良好的预期,内心中有一种就业不安定的焦虑,他们中有很多人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辅导班进行学习。我一小同事虽然是985头部高校毕业的高材生,32岁那年自感在企业没有发展空间,于是决定考公务员。但无奈造化弄人,985名校毕业的他豪情万丈,以大有舍我其谁和探囊取物的姿态连续三年参加国考。很遗憾的是三年铩羽而归,一次入围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争取到,年龄也过限了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残酷的现实正应验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作为一名职场上浸润已久经历过起起落落的老人,我认为当今的年轻人选择职业的视野应该开阔一些,不要拘泥于一门心思的寻找一个就业的平台,事实上平台再好也终究不是自己的,时时刻刻有被人赶下平台的可能性。要有自己独立创业独立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的意识。在具体的路径上要扬长避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创业,比如扬州一位名叫付健的85后小伙出生于一个刺绣之家,从小就受到了刺绣艺术的熏陶,大学毕业后他依然选择当了一名“绣娘”,经过勤学苦练2013年28岁的他就获得了“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付健懂得将传统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他借助抖音电商@针传绣庄 扩大自己的影响,不仅收获了400万次的点赞,很多作品也被抢购一空。
付健的经历证明了这样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85后男子靠针功夫成刺绣大师##扬州头条#
国考考上部委公务员纠结到底该不该去?目前在家乡省城国企工作,年薪28万,已婚有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来这个事是没有什么可纠结的,但对于一个生活稳定,成家立业的人来说,就另当别论了。
从职业前景上来讲部委肯定是吊打省城国企,但部委去不去主要是纠结在生活成本上。
首先是住房问题。
如果在北京没有住房,就只能等待单位配租或者配售,但在这之前只能是自己租房,这个估计是挺难熬的。
2013年有个同学入职民政厅,听他讲他们那一批入职培训的各部委的同志,有的住在长安街复兴路附近的宿舍里,有的住在东四环西三旗丰台等地的宿舍里,象征性交个几百块的住宿费。但有的部委没宿舍,职工自己出去租房子住,一个月3000打底。
问题是对于一个成家的人来讲,很难住得舒服,因为多数单位的宿舍是两人间,和室友俩人脸对脸睡觉,三旬左右的青壮年过这种毫无隐私的生活估计是够呛。
如果租房子,一个月才赚六七千,那么每个月就有十几天是在给房东打工,而三千的房租在北京的“中央政务区”内能租个啥房子,相信大家心里有数。
其次是两地分居问题。
既然结婚有娃了,那么估计另一半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如果你去了部委,妻子是跟着去呢还是不去呢?
如果去了,面临着工作的不稳定和即将到来的颠沛流离;如果不去又会两地分居,造成家庭的不稳定和遥遥无期的两厢厮守。
包括孩子的教育等等一系列问题,部委公务员中牛郎织女型的家庭很多,有的是年龄大了,为了孩子高考,这种还算好的,毕竟为了下一代坚持几年就算出头了,但如果小孩年龄尚小,估计是很难坚持到孩子高考那天的。
最后是待遇问题,省城国企年薪28万不算低了,但初入部委,估计这小伙伴年龄30左右,就算是博士毕业,初定为二级主任科员,到了部委一年收入不会超过20万,但开支会成倍增加。
如果家庭开支主要靠工资,这个数目估计够呛。
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一切。如果去了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和为下一代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必须去。
如果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还想通过工作兼顾家庭生活,建议就不要折腾了,个人认为在家乡有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挺好的。
国家海洋局的高级船员待遇(国考进)编制与航道局的船员的区别是什么?
国家海洋局的高级船员待遇(国考进)编制属于公务员编制。
国家海洋局(SOA):于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国家海洋规划、立法、管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属国土资源部的国家局。国家海洋局是国土资源部管理的监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依法维护海权益、组织海洋科技研究的行政机构。2013年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航道局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维护管理航道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工程经营,业务涉及:航道维护整治、疏浚吹填、土石方工程、水工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救助打捞、沿海港口及内河水道测量、航标设置、码头、港口航道工程勘察设计及教育培训等。
通俗讲,国家海洋局的高级船员待遇(国考进)编制属于公务员编制。 航道局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考生报考前一定要仔细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