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最优秀公务员李少莉局长[捂脸]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合法程序层层筛选出来的[捂脸]各种学历、职称、荣誉、领导职位都是国家给的真的[捂脸]不服来辩[呲牙]
老海乐乐
“李少莉现象”之猜想我的经历和李少莉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以我之见,对网友质疑李少莉的几个疑点,做一些合理的推测:一,李少莉的年龄问题。李少莉应该是1968年出生没问题。为什么会出现1966年出生的文件呢?很简单,李少莉要参加工作,16岁不合法啊!为了参加革命工作,必须要把出生年月往前提,1966年出生就对了,18岁参加工作符合国家政策。那时候户籍证明都是手工填写,一般而言,管户籍的人(商品粮人口在派出所,农村人口在公社)都会网开一面。我参加工作(1978年)时到公社开户口时,公社秘书和老父亲熟悉随口就问“给娃开多大?”,我们很茫然,就问这有什么不一样的?人家很老练回答“想当干部就把出生年月写小一点,想早早退休就往大地写啊”,老父亲看我,我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当干部,就就肯定回答“照实开办”,那年我虚岁已经十八岁,不存在李少莉的年龄问题。那为什么李少莉会有1968年出生的文件呢,因为人家就是这一年出生的,习惯了吧。

二,李少莉的文凭很正常,没问题。在大学生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年代,工人出身的年轻人只要有上进心,就千方百计上电大、读函授、考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客观说自学考试是“凭聘分离”的,混的好了算“以工代干”,或者说工人走向干部岗位,不像学生分配到单位就是“干部身份”。我是用了六七年时间读完党校函授的,当时在工会工作,工会主席(一起参加工作的哥们)很不理解,“你花哪个心思干什么?我说“闲的没事,了却一桩没有上大学的遗憾!”当我拿到中央党校函授本科文凭后,他也去读党校本科函授课了(他原来是大专文凭)。自学文凭这种东西是在组织需用的时候就管用,组织不需要的时候就是一个自我安慰罢了的么么哒。三,李少莉四十出头才“提干”也算正常。按说,一个工人出身的人,过了四十就错过了升迁的可能了,因为我们国家有科级干部五十岁离岗退居二线的政策,很大程度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空间。但是具体情况也有在这个时间段提升的可能,我就是在四十出头了才走上管理岗位的,而且是正常的组织需用。我的同事也有这样的情况,不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一定是酸的。

四,十几年办案100%的满意率值得商榷。事实上这个可能根本就没有。俗话说“人上七八口,七嘴八舌头”,百分之百的“满意率”只能是理论上是可以的,一个人干工作能做到百分之九十的满意率就非常难能可贵了,没有必要拔的这么高,有损而无益。五,李少莉新闻发言出了问题,正局长为什么不站台辩护?因为李少莉不是“局座”指定的人!为什么?李少莉是审批局的副局长,行政审批局不负责对外新闻发布会。一般情况下,疫情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要么是疾控中心负责人,要么是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人,要么是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让一个行政审批局的副局长担任疫情通报会新闻发言人,还是凤毛麟角,其它地方有吗?那么,行政审批局李少莉副局长为什么会担任疫情通报会的新闻发言人,仅仅只是因为人家就是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资格证吗?那么,疾控中心就没有相当的职能负责人吗?大胆推测一下,疫情通报会原定的新闻发言人“因故缺席”,疫情通报会又很有必要按时召开,怎么办,医院出身的李少莉副局长被临时火线救场,让一个呼和浩特市的形象代言人又是医务工作者临危受命,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满意率”。于是,李少莉副局长勇于担当,精心打扮走上临时火线救场。所以才有了“指着稿子一字一句念”的特写镜头,因为李少莉是替别人念稿子啊!而且是替别的部门念稿子,不管正局长的工作范畴嘛!
2021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苏木乡镇(街道)补录70分(含)以上阶段职位选报结束后未达3:1比例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