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芦笋怎么那么难吃】,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芦笋怎么那么难吃:法国人最讨厌的蔬菜大盘点!第一名确实难吃哭了
- 2、芦笋怎么那么难吃,才发现很多人没吃过芦笋
1、芦笋怎么那么难吃:法国人最讨厌的蔬菜大盘点!第一名确实难吃哭了
小伙伴们好呀!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我们在超市能见到的蔬菜也越来越多了!
据营养专家说,为了身体的健康,每天要至少吃五种蔬菜!
但说实话小编每天吃的菜也就那么几样,毕竟年少无知时,踩雷买过难以下咽的奇怪蔬菜,已经害怕了......
比如小编就曾经错把欧芹当做香菜买回家,炒了个香辣肉丝,结果只尝了一口,就连盘子里的肉都不香了。现在还能回忆起那上头的感觉。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法国人最讨厌的十种蔬菜!为了这个排名,小编搜集整理了多个法媒的调查结果,相当具有代表性~
下面就看看有多少我们吃过的菜上榜吧!
Top 10 抱子甘蓝
法国人讨厌抱子甘蓝的原因是它煮熟后,满屋子都是这个菜的味道,还容易引起胃胀气。
偷偷透露一句,抱子甘蓝据说是最有营养的蔬菜之一,小编当年也是为了健康买过一回。但没想到它可爱的外表下隐藏了苦涩的味道。
而它在法国的常见吃法是在烤箱或者煮锅里待个20分钟后切开做肉类的配菜。寻求健康饮食的同学可以考虑吃吃看哦!
Top 9 苦苣
法国人讨厌它的原因没别的,就是因为苦。但法国人嘴上说讨厌,买得最多的蔬菜之一也是它,因为它价格便宜,且富含水分和纤维。
在法国,苦苣主要被当作沙拉里的配菜吃,配点橄榄油奶酪碎之类的味道很好。
小编还亲试过和水果一起拌,比如橙子、圣女果,再加点蜂蜜很好吃!但是吃不惯沙拉和苦味的同学就不要轻易尝试啦~
Top 8 大头菜
大头菜(Navet)又叫芜菁,味道吃起来像萝卜,不过法国人讨厌它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它长得丑......
当然还有人讨厌它是因为觉得它没有味道,吃起来没感觉。以至于Navet这个词已经有了很多负面意义,比如形容一个人没有勇气就叫"Avoir du sang de navet(身上流着大头菜汁)",可见法国人有多不喜欢这东西了。
Top 7 芦笋
法国人讨厌芦笋的原因是觉得它容易塞在牙缝里,有些人则受不了它的特殊味道。
(前面嫌弃人家大头菜没味,这个有味又不行了)
Top 6 香菜
香菜这个蔬菜的地位看来在全世界都一样,喜欢吃的人无法自拔,讨厌吃的人敬而远之。
法国人甚至吐槽「正常情况下舌头能吃出甜味、咸味、酸味和苦味,但吃香菜的时候舌头的功能就失灵了!」
Top 5 甜菜
法国人讨厌甜菜的原因是因为它掉色......也有的人受不了它的味道。
但法国人会用甜菜、橙子皮加点核桃油拌沙拉,或者加点糖浆和橄榄油用烤箱烤着吃也不错!
Top4 茴香根
茴香根是我们常见的香料茴香的根茎,所以它的味道自然会有些刺激,很多法国人不喜欢。
法国人一般用这个拌沙拉和炖肉,或者直接用油煎着吃。
爱吃中餐的同学可以把它切成块后炒羊肉吃。
Top 3 芹菜
法国人讨厌芹菜的原因也是因为它的纤维会塞牙缝(竟然不是因为它的味道!小编可是直到上高中才能接受芹菜的味道!)
小编个人觉得芹菜凉拌比炒着吃好吃!
Top2 菠菜
法国人讨厌菠菜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就被逼着吃菠菜!不是因为口感不是因为味道,只是一种叛逆精神
哪个小朋友不是听着大力水手吃菠菜会变强的故事长大的呢?!
但小编想问,吃菠菜最难的一关难道不是洗菠菜吗?叶子上总有白色的细沙子,菜杆里也容易藏沙子!
法国超市卖的洗好的小菠菜倒是很方便,就是有点贵。
Top1 大黄
大黄实至名归了嗷。小编就觉得它吃起来像姜......吃过一次不想吃第二次。
但小编的法国老师就极力推荐这个蔬菜,说它利于健康,甚至还亲自烤了大黄派(tarte à la rhubarbe)带给同学们吃!有一说一,做甜点的话,味道还可以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大黄能吃的只有红色的部分,叶片和绿色叶柄部分里都有大量的草酸,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毒的哦!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10种法国人最讨厌的蔬菜,以及一些变废为宝的吃法~
如果你还知道哪些味道奇怪的蔬菜,或者知道它们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吃法的话,欢迎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2、芦笋怎么那么难吃,才发现很多人没吃过芦笋
“笋”原意是竹笋,后来引申为表示各种嫩芽。比如莴笋、茭笋、荻笋、金针笋(萱草的嫩假茎)等。甚至用于代指某些嫩的食材,如笋鸡、笋瓜。不过有的“笋”单凭名称不能确定是什么植物的嫩芽。比如芦笋并不是芦苇的笋。
芦笋,为天门冬科(旧归百合科)天门冬属草本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的嫩芽。本属有约300种,包括大家熟悉的天门冬和文竹。芦笋的种加名officinalis意即“药用的”。古时欧洲人确是将其做药用植物食用,后来成了世界十大名蔬之一。
芦笋在中国还有露笋、小百部、龙须菜等别名。估计“芦笋”的叫法最初是由“露笋”转成的。中国各地还有一些野生的“芦笋”,名称乱叫,如药鸡豆子、假天麻、猪尾巴、假天门冬、狼尾巴根、蚂蚁杆等,其实都是芦笋近亲,非真正的芦笋。真正的芦笋是从欧洲引进的。
世界名蔬
芦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最早记载的出自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公元前200年古希腊人开始作为蔬菜栽培。13世纪十字军将其种子从阿拉伯国家带到欧洲大陆,植于一些修道院里。16世纪欧洲民间正式开始大量种植芦笋。
当时的欧洲人也普遍相信“以形补形”,因芦笋形状特别像**而带上了“壮阳食物”的光环得到了高度重视。之后才逐渐成为欧洲的传统食物。
中国从清末开始在沿海个别大城市郊区零星栽培芦笋,挖根茎做药用,不过百余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引进优良品种,开始走的是特菜路线。1971年,毛泽东主席首用芦笋菜招待美国客人基辛格。上世纪80年代,芦笋才大规模地发展生产。最早的芦笋集中产地在江苏徐州、山东菏泽和上海崇明岛。慢慢各地纷纷引种。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前多国首脑的国宴上,第一道菜就是“奶油芦笋浓汤”。此时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中国芦笋之乡
- 山东菏泽曹县、潍坊坊子区;
- 漳州漳浦县;
- 四川巴中恩阳。
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福建漳州东山;
- 山东菏泽曹县、日照莒县;
- 山西运城永济、芮城;
- 湖北武汉黄陂;
- 河北雄安容城;
- 浙江杭州富阳。
中国虽然引进芦笋较晚,但早已是世界最大生产国,其次是秘鲁和德国。看来我国各行各业都是后来者居上啊!
蔬菜之王
芦笋的根茎比较粗壮,因而所含有的维生素、氨基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远高于一般蔬菜。还有丰富的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国外称之为蔬菜之王。并有抑制癌细胞、利尿等多方面营养保健作用。
- 芦笋中含有丰富的天冬酰胺,英文名Asparagine,就是从芦笋Asparagus得名的。大名鼎鼎的甜味剂阿斯巴甜Aspartame就是天冬酰胺的衍生化合物。天冬酰胺具有调节脑和神经代谢、保肝、解毒、恢复疲劳等功能。
- 所含丰富元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有明显抗癌、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含有多种皂苷和组蛋白,均对抗击癌症发挥作用。
- 叶酸较多,适宜孕妇多吃。
- 含有的天门冬素有利尿作用。
- 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 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可防便秘,有利减肥。
出色美味
芦笋为雌雄异株,雄株茎细但总产量高。它的品种很多,商品上可分绿、白、紫三色。
绿芦笋
最经典,也最符合中国人的餐饮习惯。
白芦笋
是德国人的最爱,但并非特别品种,而是人为埋在土下不受光,不产生绿叶素形成的。
白芦笋的天冬氨酸含量高于绿芦笋,因此味道更鲜,其他营养素均不敌绿芦笋。
1988年我第一次吃芦笋就是买的德国进口的白芦笋罐头,酸甜口味。那年头中国菜场还没有呢!30年前我到山西永济,看到种植户正在采挖收获新引种的白芦笋。
紫芦笋
较少见,是意大利人最先培育出的,富含花青素。其口感更嫩,几乎感觉不到有纤维素,被誉为水果型。
芦笋最精致的质地与风味精华聚集在笋尖的部分。加工芦笋,根部较老部分可切掉,粗的部位可以选择去皮。
白芦笋无论粗细均须去皮。
一般地,
- 细芦笋适合炒、煎,整根的更凸显高逼格;
- 粗芦笋更甜而多汁,适合烤,蒸;
- 中等粗细什么都合适。
芦笋任其生长,可高可达1米,那早就过了可食季节了。芦笋的果实有毒勿食。
为避免买到的芦笋太老或不新鲜,记住三不要:
- 不要根部呈棕色发干的;
- 不要尖头发黄、发散不紧密的;
- 不要软软的空心笋,缺肥造成的。
吃法解锁
芦笋在西餐中常用,西餐中多高热高脂,芦笋配菜正好解腻。
最传统的做法是水煮。水中加入少量盐,水开之后放入处理好的芦笋,小火煮10分钟左右,搭配酱料即可。
酱料味道不宜太重,经典是荷兰酱(Hollandaise sauce),被誉为芦笋的最佳搭档。自家吃直接蘸番茄沙司即可。
中国人对外来食材会发挥各大菜系所长,芦笋进入中餐,烤、炒、蒸、煎、生食、煲汤、火锅皆可,家庭版的花样更多。
有人用迷迭香调味的芦笋煎蛋,香味融进蛋饼里,味道超赞。
吃不了也没关系,芦笋还能烘干做笋干。
江苏靖江的种植户,还用毛茸茸的芦笋嫩叶打粉或榨汁,制作面条、小吃。湖北一带用芦笋尖或分枝上的腋芽苞为原料制成茶饮。
芦笋内含有一种叫芦笋酸的物质,经人体的消化分解后,会代谢出多种含硫成分,导致食后尿液会有难闻的臭味。这是它唯一的明显缺点。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网络
本文关键词:芦笋是怎么回事,芦笋怎么这么贵,芦笋怎么那么难吃呀,芦笋怎么那么便宜,芦笋吃起来是什么口感。这就是关于《芦笋怎么那么难吃,法国人最讨厌的蔬菜大盘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