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贴说清“参公”和公务员的区别。乡镇男公务员相亲,看不上“参公女”,是盲目的优越感
最近一个帖子火了,一个男乡镇公务员,得知相亲女是“参公”身份,立即不聊了。
实际上,他有点盲目自大。
什么叫“参公”,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
也就是说,单位身份是事业单位,但人员管理、工资待遇,完全参照《公务员法》执行。
实际上,参公单位,是我国深化机构改革过程中,一种过渡性质的单位。改革成熟以后,参公人员肯定要完全变成公务员。
目前参公单位的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参公单位的“老人”,多数由原事业单位人员,直接套改。“老人”的职务、职级晋升,单位调动(处级以下),必须在同等性质的单位之间调整。和行政机关之间并没有打通。
而参公单位的“新人”,必须通过公务员统一招考才能进入。虽然他在参公单位工作,但他的身份却是货真价实的公务员,他们跨行政机关调动、晋升,没有任何障碍。
简言之,在参公单位工作,但通过公务员招考进来的,身份就是公务员。
何况那个女士工作的参公单位是处级,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可能都要优于乡镇(科级)公务员。
所以,那个乡镇男公务员相亲,藐视参公单位的女士,实在是有点盲目自大。
@禾麦文化
#公务员# #参公单位# #职场#
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如何设置,将来如何改革,是不是只有管理岗人员才有资格转入?
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是指专门供改革后的“五大领域”执法队伍使用的编制。五大领域是指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五支执法队伍。将来还有可能加上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
1、编制:首先,确定行政执法专项编制是事业编制。无论参公不参公,现在划转的、将来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只有可能在将来,参公并进一步转为公务员后,才可能因为“局队合一”,使用行政编制。
2、现状:现在已经成立的五支或者六支执法队伍,依然是事业性质,没有参公管理。执法时是以局机关名义执法,人员都是由原来的执法人员整合而来,有事业人员,有参公人员,有工人。
3、参公管理:将来,执法队伍可能参公管理,这是趋势。但是,困难重重:人编矛盾突出,编制少还禁止增加,人员多且身份复杂,还有工人存在;专业人员和有执法资质人员少,因超编和历史遗留问题,很难空出来编制招聘新人。
4、岗位性质:执法队伍是综合管理性质,事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普通事业人员都可以转岗。参公后,明确工人不能参公,不能保留在执法队伍;职称人员肯定会推失去职称等级,参照公务员管理。
#头条职场说# 事业编和参照公务管理有什么区别?
首先,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事业编,而参公指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参照两字也局限了参公事业编的发展。
参公和公务员岗位虽然工资和待遇基本一样,但是身份却难以突破,参公想调入公务员岗位的难度很大。
其次,参公多为各部委办局的下属单位,职务上市级以正科为主 。从国标岗位工资这块看,正科也只相当于事业八级岗。
对于市级事业单位来说,正高的获得相对容易,各单位正高都很常见,其工资收入和正处相当。
对于职称不高的事业编参公是非常好的选择,高级职称则不然,即使在职时没有车贴和打折的奖金,凭借岗位工资就能超过正科级年收入,退休以后更不是正科所能比。
行政机关,参公单位,事业单位,有志于公考的小伙伴可别报错了,一两字之差,实质性差别可是很大的。
行政机关:一般是党群口、政府口等从事行政工作的机关,一般大家常见的某某局,某某委,某某办,机关多是行政人员(不含从二级单位借调的事业人员),行政身份人员,在体制内优势明显,首先物以稀为贵,县城里一个上百人的单位行政身份也不过一二十名,还有就是福利待遇,尤其是晋升空间大。
参公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本质上还是事业单位。招录过程中,随着行政机关招录,也就是国考,省考,人员管理和待遇在职时如果没有改改革,基本和行政一样。这种单位常见的是市一级的供销社,机关事务局,档案局,气象等本机机关。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一般是公益性质的组织,一般叫什么服务中心,也包括公立学校,医院等。在事业单位中,也分好多种,首先是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这里边工勤岗位这些年正慢慢取消和减少招录;还有就是都是事业单位,也分为全供,差供,自收自支等形式,顾名思义,正常来说全供的优于差供,查供优于自收自支,当然,也不绝对,有些自收自支的单位,也是美滋滋。
综上,如果您要考试,有能力有机会就优先冲刺行政和参公,继而事业也行。还有,无论男女,如果相亲过程中,对方称自己在体制内上班,一定要了解清楚他(她)的身份,要是上边这三种还好,要是什么劳务派遣或者临时的合同工,有被骗的风险。
大家恐怕还不知道各地的百货大楼基本都是供销社旗下的,供销社一直在忙活,只不过日常低调,大家不知道而已。
还有就是供销社会囤积物资,尤其是农资,以调节市场物品价格,并且很多地方都是参公管理,隔三差五地出现在公考里,竞争也很激烈。#淡出视线的供销社为何近期“爆红”#
#河北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啦,但是阅读职位表发现,很多职位写着为“参公职位”,这个好像前些年没出现过。辛苦参加的公务员考试,最终得到参公管理,搜索一下好像参公管理的身份好像确实不同于公务员。这应该是编制管理时一种变通办法吧。
昨天随手发了一个头条,没想到因为参公人员身份引来一片争论,也怪我自己文字能力较差,没将内容表述清楚,我们这次统计的是行政编制人员,我表述成公务员信息统计。
经与人事处同志确认,参公人员的确具有公务员身份。但编制为事业编制。同事也和我简单聊了几句,参公人员的管理、考核都和公务员一样,包括从参公单位调动至行政单位都应是无障碍的,但实际牵扯到调动时,各地渠道畅通程度都不太一样,具体看各地情况,总的来说参公有身份但略显尴尬。
所以,我今天也不用加班再改了,因为统计的就是行政编制人员,事业编制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我昨天的头条只是觉得那位同事给我说他们是“参公编制”让我很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