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考上公务员的96后瞧不起2011年考上公务员的80后。96后说,你们那个时候分数真低,真好考。
80后的公务员说,我们那个时候和你们现在区别很大。我们那个时候多数人没有手机,电脑也没变成人手一台,我学习只能学习书店买的历年真题纸质版。
你们现在不一样了,智能手机可以APP刷题,而且你们都报了5-6万的培训班,就这还有许多人考不上。
而且这几年公务员招考人数也多,我们那个时候一个省招2000多人,你们现在这几年连续都在4000多人以上,岗位也比较多。所以你和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可比性。
你们说,到底是2011年的公务员好考,还是2020年的公务员好考?
#芜湖头条# 中共芜湖市委督查室就网友反映无为市限制公务员参加遴选问题进行了回复。
网友
领导您好,我是无为市的基层公务员,老家在合肥市,于2011年通过公务员省考到无为市参加工作,至今已经11年。根据政策,我符合参加省级公务员遴选的条件。但是无为市出台了政策对全市公务员参加遴选进行了限制,要求“每名公务员只能参加2次遴选且每次间隔2年”。这对于我们外地人员来讲,意味着没有办法通过遴选回家乡工作。请有关部门关注下这个事情,优化调整无为市公务员遴选政策。(比如一年可以一次,或者在无为服务8年以上工作时间可以参加等等)
中共芜湖市委督查室
网友,您好!您在人民网给市委书记留言,反映无为市限制公务员参加遴选问题,无为市高度重视,认真予以办理,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为进一步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依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等规定,在综合考虑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及其他地区做法的基础上,无为市于2021年4月出台《无为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对无为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无为市外各类人事考试进行了规范,引导年轻干部正确认识工作职责和报名备考之间的关系,引导其理性有选择地参加各类考试,避免逢试必考、长年备考导致无心工作的情况。同时,通过规范报名的方法把好第一道关口,为上级部门输送有用人才。
目前,针对您反映参加遴选考试的要求过于严格问题,无为市委组织部正在商有关部门,拟对本地公务员参加遴选等人事考试的相关规定作进一步完善。
工作人员已多次与您联系,但您的电话一直未能接通,故无法向您反馈相关办理情况。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果您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与无为市委组织部联系,联系电话:0553-6617552。
(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千万不要小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这些服务基层项目,各种上岸机会太多了。
我一朋友,2011年没考上公务员,后来走的大学生村官(当时只要报名就可以,不用考试),当时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是三年,三年期满后可以再续三年。当时考上乡镇公务员的大学生们,普遍嫌乡镇工作艰苦、而且离家又远,都想方设法找关系借调到县直、市直甚至省直部门,这就造成乡镇看似每年都进人,但是人手却日益紧缺,尤其缺年轻人。
特别是2012年十八大之后,乡镇工作更加繁重,环保、安全生产等工作事多责任大,年轻人更不想在乡镇待着,留下来的也是不能安心工作,天天学习,想着尽快考走。所以乡里没办法只能把大学生村官留在乡本级工作,当主力使用。我这朋友心态特别好,乐于在乡镇工作,工作积极,尽心尽力,敢说敢干,敢于担当,很得领导赏识。
2016年底乡镇换届,市里出台政策: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拿出一定职数,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选调乡镇副职干部。整个乡里就他一个年轻人了,之前的年轻公务员们考走的走,借调的也没资格提拔了,而且他工作出色,顺利成章选调成了乡里的组织委员(副科),时年30岁。
两年之后,县里要培养年轻干部,从35岁以下学历是本科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中选出两人,提拔担任正科级领导职务,筛选全县干部,就2人符合条件,我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又被提拔为乡人大主任(正科),一跃成为县里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之一,短短两年从一个即将到期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了正科级领导干部,是传奇也是经历,是运气也是努力。通过他的例子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尹力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一天逾200例阳性京城疫情面临最复杂最吃紧的一天,专业背景出身执掌福建、四川省多个大省中央地方多个重要岗位历练的新主官来了。————曾经的简历:“我的理想是从事公共卫生服务行业”。
执掌福建的第一天:福建已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央安排我到福建工作,深感使命如山,责任重大,唯有如履薄冰,夙夜在公,努力把福建的事情办得更好。
执掌北京的第一天:再次面临全方位考验与挑战。且看。
世界卫生组织前外交官、卫生部前外事司司长宋允孚的记述:“回想往事,深感培养推送国际组织人才,必须有领导重视,有他那样有魅力、有能力的领导,高效付诸实施。国内近年和世卫签署派遣初级专业人员协议,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2003年3月他调卫生部,10月担任国际合作司长。第一次见面是机缘巧合。2004年初他到日内瓦开会,我正好回国探亲,在法兰克福机场偶遇。他给人印象谦逊随和,见面第一句他说:久仰大名,您是老前辈。我回答说:咱们是同事,都41岁当司长,你今年41,我1986年被任命时也41岁。寒暄后他说回北京见,要听我对和世卫组织合作的建议。
春节后2月1号尹司长见我们夫妇(图一)我提了三条:1⃣️卫生部和世卫组织都刚更换领导班子,建议签一份新合作协议2⃣️鉴于世卫调整会费比额,三年后中国会费将提高。建议和财政部协商,提前把这部分作为捐款,由我国指定用途3⃣️借鉴它国作法,利用捐款送人到世卫组织。尹司长当场表示赞同,让我提供有关资料。在国内外共同努力下, 5月18日双方在日内瓦签署协议。
我作为世卫组织职员,参与协议文本起草,为世卫总干事签字助签(图二)中国为传统医学资助50万美元(该部门中国职员负责)选拔10人到世卫组织(其中一位地方卫生官员回国后晋升省卫生厅长,一位留任为正式职员)1994年我到世卫组织任职,曾就国际职员工作给国内提出书面建议。看到建议被付诸实施,非常欣慰。这是我国第一次出资推送10人到国际组织。
2007年我退休回国致力普及推广工作,2011年撰写《做国家公务员》。年底,他已任副部长,他听老干部局汇报,正巧我作为退休人员参会。他提到我那本书,指示机关党委安排讲座。卫生部2012年的第一场“每月一讲”,让我介绍国际公务员(图三)迄今十年,已为外交部、人社部、卫健委、工信部、农业部等部委和高校讲座400场。
当年他的推动,功不可没。
说来也是缘分,2011年国合司在职支部和离退休支部双双被评为卫生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上台领奖,恰好又是他给我们支部颁奖。
回想往事,深感培养推送国际组织人才,必须有领导重视,有他那样有魅力、有能力的领导,高效付诸实施。国内近年和世卫签署派遣初级专业人员协议,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2021年国考超157万人参加#从2011年大学毕业开始,我也连续7年参加了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热,持续升温!
原因很简单,公务员工作体面,待遇不错,有保障,不会受大灾大难的影响,今年疫情,大家更是看到了公务员的优势。
2017年7月8日,我去四川某地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时候,遇着一位大学同学,他考上了当地的乡镇公务员。
他是2013年才考上的公务员,当时他的打卡工资有5000多,还有各种补贴,2016年他们的年终目标一次性发了85,000元,年收入10多万。
此外还有两位同学考入四川雅安监狱系统和四川宜宾监狱系统,待遇也比较好。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在父辈们特别注重职业的稳定的情况下,公务员考试更是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就业趋势。
我身边的女同事,有的父母甚至要求:最好嫁公务员!#教育# #教育微头条#
我是教育人小石头,专注教育,觉得好,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早在2011年,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公务员,竟然摇身一变,以57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写作3年,保守估计他至少赚了4000万!可令人更加惊讶的是,他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妻子都不知道这件事。这个人,就是网络作家“当年明月”。
网名“当年明月”,本名石悦。他原来是一名普通海关公务员,现任职于山东省,官至正处。
小伙子长相老实,平时不苟言笑。平时除了上班,下班就喜欢看看书,尤其是对历史情有独钟,尤其明史。于是2006年,石悦在天涯论坛开了帖子。
石悦的知识储备丰富,对于明史烂熟于胸,作为公务员的他文字功底很是扎实,写起文章来也非常流畅。好像这项工作天生就适合他。他开帖之后日更两千余字,连续写三年,很少断更。至2009年完结,整整写了9卷两百多万字。
凭着一腔热情,石悦曾花了五年时间,通读了艰深晦涩的《明实录》。所以,这部书最难得的是它并不是故事,不是演义,而是一部正史,所有的史料都有出处,都有记载。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石悦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受到了网友们的狂热追捧,几乎每条帖子的点击量逾百万,留言无数,堪称现象级。
书中有一个描写魏忠贤的段落,特别有趣:
魏忠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人妖了,不是人,而是妖。
解决了东林党没有敌人了,就开始四处闹腾刮妖风了。
最先刮出来的是那个佛儒皆知的称号——九千岁。但事实上,这只是个简称,全称是——九千九百岁爷爷。
作者还忍不住调侃道:除称号外,魏公公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个很牛的官衔,就不列出来了,因为我算了一下,总计200多字全部写出来,比较累。
光有称号和官衔是不够的,人也得实在点,吃穿住行,还得买房子。
简单来说,除了不穿龙袍,魏公公的待遇和皇帝基本是一样的,至于房子魏公公也不怎么挑,只是比较执着——看中了就要。
而且他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只要,不怎么买。
比如说,魏忠贤看中了参政米万钟北京郊区的园林别墅,直接免了米万钟的官职,霸占了她的房子,一分钱都没花。
在强买强卖这个问题上,魏忠贤是讲究平等的,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全都一视同仁。某权贵有座大院子,魏忠贤想要,人家没给魏忠贤,随即编了个罪名,把他绕了进去,还打了几十棍。
作者在书中说到魏忠贤的一手遮天,并不是平铺直叙地描写,而是一种调侃的语气展现给读者,“魏忠贤的强买强卖,是一视同仁的。”他到底有多权倾朝野,才能做到这种地步?
细节描写部分也十分的细致,扣人心弦:
魏忠贤找到客氏,经过仔细商量,决定从宫外找几个孕妇进宫,当官宫女等皇帝走人,就搞个狸猫换太子,说是皇帝的一父子,反正宫里的事是他说了算,他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为万无一失,他还找到了张皇后,托人告诉她:
我找好了,孕妇等到那个谁死了就生下来,直接当你的儿子接着做皇帝,你挂个名就能当太后,不用受累。
可皇后却跑去找皇帝,报告此事。
按常理,这种事情只要让皇帝知道了,必定是完蛋的。可皇帝陛下却只说了三个字:我知道。
魏忠贤并不怕皇后打小报告,在发出威胁之前,他就已经找到了皇帝,本着对社稷人民负责的态度,准备给皇后献一个儿子,以保证后继有人。
结果皇帝非常高兴。
所以作者就说:这很正常,皇帝大人脑子本不好使,加上病得稀里糊涂,脑袋也只剩一团浆糊了。
书中随便一段都很经典,字字珠玑,生花妙笔。石悦手中仿佛有一把无形的刀,把复杂的明史一层层层抽丝剥茧。他笔下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宫廷斗争令人惊心动魄,痴人趣事令人捧腹。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同于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每一个字都跃然纸上。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故事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有趣、有料、有价值的好书。全书9卷,一共两百多万字,我已经看到大结局第七部书了,纸质也不错,摸起来很舒服,书本照片都是海豚实拍图。
《明朝那些事儿》出版以来,历经多次重印,累计销量达一千多万册。最新增补版(共9集),还得到了八十岁高龄明史专家毛佩奇老先生的亲自审定。
这版2020新版《明朝那些事儿》,不但好看易读,还有收藏价值,也非常适合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恰逢寒假,也可以买回家给孩子看看,可以让他们暂时从电子产品中解脱出来。
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面的“看一看”,进入小店购买。#红红火火过大年# #头条年货节# #头条#
明朝那些事儿 珍藏版
我1983年生人,历经高考落榜,参军入伍考军校落榜,后又退伍高复重考大学,经历较曲折。2008年参加公考成为一名体制内的公务员,2011年为了交流到市委放弃了公务员身份转为参公身份,2012年为了回较发达的老家放弃了参公身份转为了事业身份,期间全凭自身努力考试所得。我真经历了大学生、部队战士、企业职工、行政、事业等各种身份,人生还有什么可求呢?
生活直到2021年发生变故,躁郁症状悄无声息地到来,它的轻躁症状一口口吞噬我的身心,短短几年时间让我负债几百万,一时间全家乱成一团,我感觉都乱了,更糟地是当时还不知道那是病了!
现在都过去了,通过一场变故让我了解了躁郁这个“天才病”,并通透了人生,整个人变得更强大。
把我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了解和重视躁郁症,即使有躁郁也不要怕,躁狂和抑郁这本是人生该有的状态,让我们一起渡过!
这里是【双相躁郁人生】,欢迎留言,我们讨论区里接着聊~
从2011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行了教师提前退休政策。
满足条件之一,一是教龄满30年;一是教龄满20年,离退休不足5年,自愿申请。十年间,已经有6155名教师办理了提前退休。
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首先是从薪资方面,长春市已经给教师发放了绩效奖金,基本实现了薪资方面的不低于。
公务员满30年工龄可以申请退休,教师还没有执行。
2019年,问人社局一个领导,教师工龄满30年能不能申请退休,他说有希望。
现在看,还是希望渺茫,希望全国能够推广宁夏的政策。
一是,长春市招聘社区工作者100多名,报名者高达8000人。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二是,今年长春市教师招聘,多名985大学的本硕研究生加入了中小学教师队伍,解决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问题。
期待着这项政策早日落实,你会选择提前退休吗?
在国际组织实习的这位同学以“小我”投身“大我”,在“大我”中实现“小我”。她曾经读过我2011年、2016年的两本书以及2019年我和徐大使、王局长主编的《国际公务员素质建设与求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