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的方法有哪些#事业单位招聘#
大家做数字推理的时候是不是一看数列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方法很多,就是不知道用哪个?最近做了不少数字推理,把一些常见的数字推理的特征跟方法总结了一下分享给大家。1、基础数列。一般通过观察就能发现规律。常见数列:等差、等比、质数、周期、简单幂次数列、简单递推数列。
2、多级数列。两两做差,数列较长时可考虑多次做差(有时考虑两两作和)。
3、幂次数列。一般数字本身是幂次数或者在数字附近有平方或立方等幂次数(注意特殊数字64)。如果是普通幂次,直接转化;修正幂次,通过特征数转化。
4、分数数列。观察数列整体趋势。看分子分母。分开看,分子分母独立成规律;一起看,分子分母合在一起成规律。(通常需要通分)
5、递推数列。这个感觉会比较不好找,一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看趋势。常见的运算方式有和、差、积、倍、商等。如果递推数列变化较为均匀,可考虑倍数递推。,变化较快,可考虑乘积递推成幂次递推。第二步:试规律。通常选择连续三项且绝对值较大的数寻找运算规律。第三步:做验证。
6、因式分解数列。数字为基础数字的倍数,如2*3、2*5这类。
数字推理主要还是要多做练习,题感有了做题速度就提上来了。
加油,公考人!
#到底有几个宇宙# 宇宙穿越密码
人类三维世界成长方式为:1变2,2变4,4变8,8变16,16变32,32变64…
数列合数为12 48 75…
宇宙有3个或7个,详见往期论述。宇宙密码为1/7= 14 28 57循环。
上述两组数列有点相似哦,数列的第二和第三个位置不同。即人类三维世界只能识别24,如24节气循环、一天24小时等。而宇宙密码是42,维度不同,这不是与24相反的反物质世界,而是一个三维穿越到四维或高维问题。42即宇宙密码例证,灵魂称重为21克,那平行宇宙另一个你的灵魂也是21克,合起来便是42。你生活在宇宙里,只分享了一半的生活,即低维度的物质生活。
六6大顺,大满贯的36,再升一个维度,即36+6=42,这里的维度升级不是光波或波浪的泛行,而是一个蝌蚪的爬行方式,就像数学的进制一样。
那24怎样穿行到宇宙呢?两者差值为18,即3*6=18,差值为3个维度,所以征服宇宙就在3,6,9间。
这家三胞胎太牛了!分别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今年高考,来自湖南衡阳的三胞胎兄弟考出了不错的成绩,三人高考的成绩分别为664分、674分,654分,排起来刚好是个等差数列,而且他们兄弟的名字很有意思,分别叫赵振兴、赵振中、赵振华,合起来就是“振兴中华”。该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少年强则国强,年轻人是未来,是希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如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是当今年轻人的时代重任,相信“振兴中华”的三兄弟将来定会担起这副重担,不负韶华,成为国家的栋梁。
三胞胎高考考出等差数列,654分,664分,674分,而且2人被国科大录取,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三兄弟的名字更霸气,分别是振兴,振中,振华,合在一起刚好是“振兴中华”。
网友都很好奇这样的学霸是怎么教出来的,爸爸妈妈上辈子拯救银河系了吧,有这么优秀的三个儿子!以后太幸福了!
#头条# #高考正能量#
规律易数大集合:易数0
0
正负分界点,明暗物质分界点,万物有无分界点,0为统一整体,为太极,太极一动则数生,万物生。同时0易象类空,类无,类先天态,类混元一体。0为最小的自然数,即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0在数字计算中又用于占位,有其位但无其数,为河图中五。0为数列中最高位,也为易数中最原始态。在复数集中,0是模最小的数,而且是唯一一个无辐角定义的元素。0与1为二进制中的基本符号。
零在说文中为餘雨,为阴阳合,以风和雨来喻,故有风调雨顺。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就有0的概念,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用0来记账。并用于宗教,古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已有“0”这个符号的应用,当时的0在印度婆罗门教表示无(空)的位置。玛雅文明最早发明特别字体的0。玛雅数字中0以贝壳模样的象形符号代表。“贝”在古中国典籍中,不仅指贝壳,也指易数。古印度在公元5世纪用黑点表示0,最后演变成如今标准的数字0。
中国古代的筹算数码中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08”就可以表示为“┴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地出现有关。
0在易数运用中,因为易数产生于有,因此不用0计,0则更多指的是“空”“亡”“无”,易象为太阳可见与太阳不可见,太阳入墓。#易数##易学##传统文化#
有家长问我初一数学的裂项相消怎么讲给孩子听。其实这部分早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书后习题中就有所涉及,但只是以找规律的形式出现。今天来重点说说,裂项相消的底层逻辑。
这部分内容也是高中数列的常考内容,今年全国一卷就有所涉及。所以也是横跨小初高的一座桥梁,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抛却表面的形式,让孩子去感受内在的思维。
1.最简单的裂项相消,参见图一。
1/(1×2)+1/(2×3)+1/(3×4)+1/(4×5)+……+1/(9×10)
我们不可能一个个把分母进行通分,因为那样得找出从1到10这十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麻烦的不止于此,还要把每个分数分子扩大相应的倍数。因此这种方法直接就被pass掉了。
那应该如何思考呢?
于是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去简化计算,看看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对,它们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两个“相邻”自然数的乘积。
什么叫“相邻”呢?就是之间的差为1,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分子都改写成其对应分母两个数的差。
比如1/(8×9)就可以写成(9-8)/(8×9)。我这里不方便打分数线,实际上括号并不用写出来,斜杠是分数线,分子是9-8,分母是8×9。
然后分子两个数拆下来,都除以分母,就是9/(8×9)-8/(8×9)。约分之后,这一项就能写成1/8-1/9。
每一项都可以这样改写,看起来就好像每一项都裂开一样,所以叫“裂项”。由于展开之后变成1-1/2+1/2-1/3+1/3-1/4+…+1/9-1/10,中间的若干都相互消掉了,所以用“相消”简述。合在一起就是“裂项相消”了。
看起来是很简单的方法,但如果理解的不够彻底,对于这样的题,可能会出错。
1/(1×3)+1/(3×5)+1/(5×7)+……+1/(9×11)
我们发现分母的两个数的关系发生了一点点变化,从相差1变成了相差2。因此分子的1就不能直接用分母两个数的差来表示。比如1/(7×9),也想写成(9-7)/(7×9),但是发现这样分子就变成2了,在分母不变的前提下,分子变成了原来的2倍,为了保证原来的数值不变,需要再×1/2进行补救,所以该项就是1/2×(1/7-1/9)。把每一项都拆完,由于它们都要×1/2,可以提出来1/2。
变成1/2×(1-1/3+1/3-1/5+1/5-1/7+…+1/9-1/11)
=1/2×(1-1/11)=5/11
也就是当分母两个数的差都是同一个数的时候,相应的裂项之后还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1/(1×4)+1/(4×7)+1/(7×10)+……+1/(16×19),这样的题大家是不是也有思路了呢?
那如果分母这回升级成了三个数的乘积,又该如何处理呢?
1/(1×2×3)+1/(2×3×4)+…+1/(9×10×11)
由于是临近的三个数,所以我们只需要看最后一个数和第一个数的差即可,因为这个长度是不变的,都是2。后面的做法如附图所示。
那如果是临近的四个数,五个数的分母,也都是一样的。这样的题看起来很唬人,你是否学会了呢?所以你看,数学题如果这样去做,真正做到把一类问题吃透了,一通百通,这样去研究,就好玩儿多了。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成功的喜悦哦!
#数学# #初中# #五年级#
1957年的一天,考古人员在陕西省西安市的火车站附近发现了一个元代安西王府遗址,在遗址里出土了一块铸有36个奇怪符号的正方形铁板,它的边长为14厘米、厚1.5厘米。经过鉴别和辨识,这36个奇怪的符号其实就是“真正的阿拉伯数字”(见图1),而我们现在日常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它是经过阿拉伯地区被广泛传播的,因而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那么这件出土的正方形铁板被专家们命名为“幻方铁板”,是一块中国数学历史上最早应用阿拉伯数字的实物资料。
在“幻方铁板”上从1到36组成一个数字方阵,数字的排列是无论横、竖还是对角的相加总和,结果都是111,这种不管纵、横和对角线相加数的总和相等性质的数字方阵都称之为幻方。
这种形式的数字方阵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河图”或“洛书”,亦称“纵横图”,在欧美等国家则称之为“魔方阵”。根据大量的资料显示,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有趣的数列方阵,也有很多资料证明“1~9”的“3x3”的幻方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
但这块“幻方铁板”有些不同,它上面的六阶幻方不仅是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的六个数相加之和相等,而且第一行与第六行的六个数的平方和也相等,并且第一列与第六列的六个数的平方和也同样相等。
同时它还可以变成一个“回整幻方”,当去掉六六幻方最外一圈的数字,余下的就变成一个“四阶幻方”,它的每行、每列和对角线上的四个数字之和仍然相等。还有更奇特的是这“四阶幻方”还是一个“完美幻方”,那就是四阶幻方的各条泛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也等于幻和(18+15+19+22=11+23+26+14=23+21+14+16=24+22+13+15),您看看,这些是不是都很奇妙呢!
在中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认为,幻方还具有保护生命和医疗疾病之功效,是一种力量,所以他们将幻方随身携带以作护身符。据考古专家推断,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当年修建安西王府之时将这块“幻方铁板”深埋于房基之下,主人就是希望它能起到辟邪消灾镇宅的作用。
现在这块“幻方铁板”巳不再是起辟邪消灾镇宅之用,而是它上面承载的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巳成考古学家和数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今有关幻方有关幻方的研究也一直都在进行,事实上从古至今也从未停止过,由于幻方的组合数合的神秘莫测而作为专门的有趣课题研究正被广泛深入地进行研究。
如今外观看起来有些古朴的它——幻方铁板,正作为数学史上的一件实物,静躺在陕历博的展柜里,述说着当年的那些有趣的故事。
#微头条日签# #文物上的故事#
高考数学分析:今年高考理科数学难在情理之中,因为将去年的一卷二卷合为今年的已卷,三卷变为甲卷,一直以来的趋势是一卷最难二卷次之,去年开始二卷难度增加甚至超过一卷,今年合并的情况下整体难度必然至少等于原来的一卷二卷比较难的一份,所以今年预计分数线理科分数线不会提升,主要看明天的理综,如果理综难度和往年差不多,可能分数线还会稍微降一点。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分析。整体难度在于选择9到12都比较难,大题18题立体几何不是平时常考的平行垂直,改为求长度,这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变通能力,19题数列题改为证明,是将等比等差数列变形以后的新数列,考察的还是学生的基本功,20题导数21题圆锥曲线依旧第二问比较难。这样整体难度就比较高了。所以难了不用怕,大家都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你解决了你有了优势。所以明天还要继续加油[碰拳]
浅论: 电 脑 病 毒(一
提起这电脑病毒,可谓是大家无有不知,毕竟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这时也许会有人说,电脑病毒不就是计算机病毒吗,是一种扰乱或破坏计算机程序正常运作的一种短程序。即:它只不过是一种人为的虚空式数字游戏,说白了,就是针对编制的某(些)既定数列予以漏洞上的错误性填补或填充,从而导致该数列出现更大的错误,甚至崩盘;又抑或是算法上拐点处的附加,从而使计算机在执行时于此处予以两抉时判断失误,以致出现另外的算法。可在此我想说的是,既然数据能够为我们服务,而这(些)恶意嵌入或附加的数据又是它们的杀手,那么这些相异的数据,又是如何相搏相杀的呢?别忘了,所有编制好的数据,都有一定的容错率!
我们知道,这些数据之所以能为我们服务(无法是何种性质),所依恃的载体是系统完备的机器,而介质则是电能,严格来说是电荷。也就是说,是这些数据催动电荷们在其世间中严格按照“人”的意志走停与做事,以致最终形成某种既定且良好的“社会”态状。由此可见这些错误的数据,其实就是扰乱,乃至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的错误理念或思潮。既然如此,那么这些错误的数据既然能够实质性的催动、改变,甚至破坏作为实际存有并实体存在的物粒的运动状态与态状,我们就没有理由再在此说它就是虚无之体了。换言之,既然这些数据是支配机器予以某种既定运动的語言,而这种語言仅是以命令机器予以启停某或某些开关的指令,而这些指令的行使与作用,又是通过电荷们的运动能作为始动能,并以此打开或驱动相关止阀的启闭与控制其流量,故而说,与其说数据的存在及其是否合理性相演算与衍算,倒不如说是电荷们在予以某(些)设定好的路径(管道)中游走的过程中,是否会在该路(管道)径穷尽或拐点处的状态下而继续严格保持既定或预定运动状态与态势。也就是说,这(些)错误的数据其实就是它们前行过程中的错误性路引,而这本不存在的错误性路引的出现,又是这些电荷们在错误理念与思想的使然下所作的尝试性行为的最终结果与(或)结局的具体性表现或展现。而且我们还知,这(些)异常程序短节,并不能独立存在电脑中并予以运行与运作,而是寄身于既定程序上,且只有诸条件符合或相适时才可显效。也就是说,这些被强行插入的短节,其实就是管道上于适当接口所外接的旁通导流口,抑或涡(扰)流及相类的装置,只有当流体通过此处,抑或冲击动量(能)达到其限值时,才会发生作用。既如此,那条理也就明朗与清晰了,说到底,这所谓的电脑病毒,只不过是某(些)电荷在既定运动途径上运动的过程中,因某(些)素因或诱因的出现与(或)袭扰、囿掣、制衡等,而发生了于空间相位、结合态状、疏密布局、运动速度、运动态状与轨道上等等诸方面的相变、及相(四声)变,抑或最终严重偏离原既定,甚至与原既定悖逆。可见,这所谓的电脑病毒并不真实存在,它只是一种没有按既定意志与意图而运行(作)的程序,并无对错之分,仅此而已。
既然这程序的进行说到底是电荷们于电路中的运动状态与势态、轨迹等的具体性指令与指引,那么我们在研讨这电脑病毒时,就可直接性转化为对电脑芯片上元件的微观世界情状,对电荷们在其间游走时运动、运动状态与态状、态势、相适动与相适变的了解与掌控问题了,你说对吗?(话外题: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这种转化,对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实质性意义与指导?
常言道:下水要识水性。故而说,我们要想让这电脑病毒为我们服务,就必须要从电脑的运行本质与实质上~电荷于芯片中的微观运动状态与态状诸方面上予以充分、详尽与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可将这本虚无的东西变为可予以调控的实体性东西。即是说,我们才会因之而寻到虚控实的途径与方法。
说到这电脑,我们就不得不提“香农”,正因为他的创新理念,才使得现今的我们的生活与生产等诸方面得以大幅提高与便捷、快捷并轻松。可其理念并不复杂,更不深奥,其原理可以说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电路的闭与合及其组合!这真应了古话“大道至简”。由此可见,现今的我们之所以认为并认定宇宙庞杂并诡谲,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寻到一条可以化繁为简的主径及相适的理念、方法、方式所致,而并非其事实本就复杂诡谲与万变。
我说这些费话的目的,其实只是想让大家进一步思考及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香农所说的这电路的开~关及开关组合,到底告诉又抑或是启示我们什么样的实质情况与情状呢?即:电荷在电路中运行时,它到底有着怎样的诸运动形式态状及相变与相(四声)变,以及相适动?——我们在看待与思索问题时,不能止限于表象与皮毛,而应从深层次、多角度、多方向甚或反向上,尤其是于最为基础处去观察与探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与才能弄清与明白,乃至厘清问题的实质与本来面目及面貌。
此前我已说过,这些所谓的电荷,并非是实体,而是由诸多成份不一的电磁粒子(严谨来说,空间中并不真实存在所谓的电磁粒子,它们其实只是由不同层级与结合复杂度的基粒子团所临时
高考数学成绩决定了你去什么层次的大学!
数学低于120分,基本211无望了;数学低于130分,985高校无望了!
因为绝大多数人数学都不好啦,很拉分的,尤其是要上名校的同学!
①数学地位高。(拉分神器)
高中数学讲究抽象思维能力,跟智商有很大关系,会的真会,不会的咋说都不会。如果你目标是一本,数学超过110分就够用;如果你目标211,数学得超过120;如果你想考985,数学要过130;但是,如果你目标清北复交人,数学140以上才稳妥……
②扣分容易升分难。
如果上个一般的985,也就意味着数学130左右就够用。但是,你要想想,数学130意味着什么?就是被扣20分,那这二十分都扣去哪了呢?首先,选填一共八十分,你被扣个5分基本对得起你的130水平(一般就是16题了),然后,圆锥曲线和导数的第二个问合计12-16分这样,你多多少少一共拿个6分(有可能是没时间写或不会写),就被扣4-8分,其他大题(三角/数列,统计,立几,选修)因为种种原因扣个步骤分或有一点点不会写,总共合起来就扣了十几分了,这就是130+的水平。说实话这种人数学已经不错了,基础还比较好,错的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确实不会的题,圆曲和导数那两题你再给他半小时估计他就能每题拿个8-10分左右了,问题是没时间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