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

关于【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用理想浇灌童心
  • 2、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吴蓉瑾

1、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用理想浇灌童心

“总有人问我,十几年前为什么会想到带孩子们去中共一大会址做小小讲解员?孩子们弄得懂,讲得清吗?经过这些年实践,我的答案很肯定:在儿童情感启蒙的关键阶段,只有在他们心里种下红色的种子,他们才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在吴蓉瑾看来,教师是培根铸魂的职业,面对在黄浦江畔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播种一颗信仰的种子、守护一颗跳动的红心,是她坚定不移的使命与职责。

用孩子们能懂的方式,播撒红色初心

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在市中心黄浦区,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

多年前,吴蓉瑾第一次带学生去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就注意到,孩子们很开心,但就是听讲解时“不认真”。对这个其他老师眼里的“习以为常”,吴蓉瑾则多留了个心眼。那次参观后,她多方调研,提出希望建立一支由少先队员组成的小讲解员队伍——“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2006年初,在中共一大会址工作的杨宇作为校外辅导员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给这些小讲解员培训。几十分钟讲下来,孩子们的眼神依旧似懂非懂。在一旁的吴蓉瑾则大胆建议:“能不能在你们的指导下,让孩子们自己来写讲解稿?”

随后几个月,吴蓉瑾带领孩子们和杨宇她们一起查资料、讲故事、聊天、磨稿,用儿童化的语言把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小故事。很快,全国第一个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小学生执笔的儿童版讲解稿就此出炉。再后来,这支小讲解员队伍又陆续有了沪语、英语、连环画、快板等多种讲解版本。

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

曾绘制首份中共一大会址连环画版讲解稿、还为其设计儿童版门票的戴橙戎,如今已是一名大学生。当年的那些画面,他至今念念不忘:“我很想重回那里,参观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并为学弟学妹们重新绘制一本连环画手册,把这些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17年来,像戴橙戎这样的“传承人”越来越多。不少已进入初中、高中学习的小讲解员们仍会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培训。因为童年这份经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情感更炽热、更真切。

如今,“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成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必修课,覆盖全年级实施。从小随父母在国外长大的二年级学生王雅晴,在当了一年小讲解员后,最近刚在上海红色故事大赛中拿了奖。平时坐地铁路过一大会址新天地站,只要有时间,她都会拉着妈妈下车,到中共一大纪念馆走一走,如数家珍地给妈妈当“导游”。

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

九月开学后,中共一大纪念馆给卢湾一中心小学发来了新馆的双语解说词。很快,小讲解员们就完成了对解说词的儿童化改编。国庆长假期间,很多学生自发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前,声情并茂地练习起来。

“这版最新的讲解稿,孩子们改动不多,因为其中大部分内容,他们早就已经‘内化于心’了。多年实践表明,孩子们听得懂,也能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信仰的传承人。而打开这扇心门的‘钥匙’,要靠教育工作者去仔细寻找,并非让孩子们随便拿个场馆的讲解稿背一背。”吴蓉瑾说,用理想浇灌童心,用童声传颂信仰,用儿童所能读懂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在切身体验中感知党的历史,这就是她找到的那把“钥匙”。

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情感教育18年来“雷打不动”

吴蓉瑾不仅是“红色初心”的播种者、也是情感教育的倡导者。办一所有爱的学校、做一名仁爱的教师,是扎根基础教育28年的她身为一名老师、一位校长的初心。在她看来,对于这些幼小的心灵而言,人格与情感的健全是他们成长路上重要的必修课。也因此,在卢湾一中心小学,情感教育成了18年来“雷打不动”的一堂必修课。

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

每周,吴蓉瑾都会利用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为孩子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最近在五(5)班的一次情感教育课上,听说吴蓉瑾即将进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孩子们眼神里既有不舍,又有期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希望吴校长能邀请北京的朋友到上海,到一大纪念馆看看,听听小讲解员的讲解;到学校走走,参观下“云课堂”、体验一下“中国人过中国节”的主题活动……

“这些年,我们除了关注孩子们自身的情感需求,还特地在情感教育中,融入了一部分涵养家国情怀的内容。因为这一代学生,自小吸收的信息就很多元,很多孩子的偶像都是卡通动漫人物。在这样一个情感培育的关键期,我们希望通过引导,让他们对自己的小家、大家、国家有更多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吴蓉瑾说。

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

自主研发的“云课堂”,为孩子身心健康护航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孩子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中国人过中国节”活动,今年也已进入第18个年头。这么多年,年末的这场迎新大戏总能让兴奋的孩子们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着手为之准备。从老上海风情到中国戏曲、从中国发明创造到中华美食,五年一轮转,每个孩子都留下了贯穿整个小学生涯的难忘情感记忆。

2、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吴蓉瑾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吴蓉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即将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满载而归。回程行囊中,有一件珍贵的礼物——一本有着上海代表团72名党代表亲笔签名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讲解员”手册》。手册上,每一个签名的笔画里,都蕴含着上海代表团的伯伯、阿姨们对孩子们的关心和鼓励。

“去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们的期望,回来的时候我要带回党的声音。”吴蓉瑾想好了,一定要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孩子们说一说她在北京参会的经历,把这本充满纪念意义的手册给全校每一名孩子传阅,将来自长辈们的鼓舞传递给他们。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7年前,在吴蓉瑾的发起下,全国第一个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小讲解员”成立了。

她说:“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回首‘小小讲解员’社团过往这17年,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好这件事的决心。”

来自基层,每天面对的是活泼的孩子和灵动的事例。这次在北京,吴蓉瑾向上海代表团讲述了几个孩子的生动故事——

王雅晴出生在国外,父母为海归学者,6岁前接受的是国外教育,入学前回到上海,住在黄浦,对口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一年的学习中,孩子听了哥哥、姐姐作为小小讲解员的讲解,也向往成为一名小小讲解员。在多次培训、试讲、实地参观学习后,7岁的她终于成了一名双语讲解员。不久前,她当选了首届上海市校园红色文化传播志愿者。

“渐冻症”患儿邹维洛为了讲好中共一大的故事,和姐姐、妈妈去了好几次中共一大纪念馆。如今,小维洛钟爱李大钊的诗歌,坐在轮椅上,在这所“爱的学校”里,和温暖有爱的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一颗幸福的种子已在他小小的心中撒播下。

在吴蓉瑾看来,小讲解员一茬茬成长,不是仅靠一份讲解稿、一个话筒,而是需要一次次磨稿,一次次培训、试讲——哥哥姐姐讲给弟弟妹妹听;一、二年级学生讲给幼儿园孩子听;讲解稿分普通话、英语、沪语、快板等不同版本……每一次讲解,都是内化于心,实践于行的表现。

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人人争当讲解员”已成为每个孩子的心愿,小讲解员课程也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这次参会期间,同为二十大代表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和吴蓉瑾几乎形影不离,在上海代表团里,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俩为“云朵妈妈”和“杨宇姐姐”。会议间隙,吴蓉瑾时常与杨宇探讨下一步如何推进以“情感教育”为魂的“数字教育”。

得知孩子们很爱看杨宇姐姐的讲解视频,杨宇爽快地答应吴蓉瑾,回上海后就着手为孩子们录制一套完整的一大纪念馆讲解视频,作为学校的线上学习资源供师生随时随处学习。

以“情感教育”为魂的“数字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提到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也让吴蓉瑾感触颇深,这让她和她的团队又有了努力的方向——探索以“情感教育”为魂的“数字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作为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早在2009年,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就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系统化、常态化深度融合。学校坚持“伴随式”“无干扰”“护隐私”地采集学生数据,把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各类数据汇总起来,勾画出学生的数字画像,经过老师的观察、分析、调整,再运用,促进数智驱动与育人过程的深度融合。

这就是关于《二十大代表吴蓉瑾,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吴蓉瑾》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14955/
1
上一篇 唐伯虎点秋香2票房,国产评分最高的十部喜剧电影(周星驰周立波郭德纲三部唐伯虎)
下一篇 炸薯片的家常做法,怎么炸薯片简单又香脆窍门(追剧看电视的必备零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