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乘组名单出炉,平均年纪53岁创纪录,我国为何不选年轻人
神舟十五号乘组出炉,费俊龙担任001号指令长,邓清明、张陆分别担任002和003。乘组平均年纪53岁,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年纪最大乘组纪录。很多人就说,我国为何不选年轻人。
的确,美国的航天员执行任务大多在30-40岁左右,俄罗斯差不多也是如此。
但事实上,中国载人航天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的就是。 中国载人航天一开始就是奔着建设空间站去的,而且中国航天,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次航天要完成多倍任务。
你看神舟五号刚成功,神舟六号立马验证生保系统,然后进行空间实验,神舟七号就开始太空行走了。一步也不多余。 空间行走攻克了,中国立马开始空间站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可以说安排非常紧凑。 这也就导致了中国航天员的机会非常少,你不像韩国一样,专门花个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就为送个人上太空飞一圈。中国航天都是有目的性的。 这样就导致了,中国首批航天员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年龄也偏大的情况。
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包括空间站运营阶段,有大量的发射任务,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四号,中国第一批和第二批现役的16名航天员,仅剩下费俊龙、杨利伟、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邓清明和张陆7人没有执行任务。
其中费俊龙、杨利伟、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都有资格担任指令长,而2023年,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每年将保证2次以上的常态化发射。
第三批航天员还是新人,肯定需要以老带新,这也就意味着费俊龙、杨利伟、景海鹏、刘旺、张晓光四人都要执行载人航天任务,因为的确是人不够用了。
但即使人员紧张,我们也是要具备良好的体能和飞行状态才可以执行任务的。
事实上,正如我刚刚所说,中国首批航天员经验非常丰富,以费俊龙为例子,费俊龙作为神舟六号的指令长,飞行操作几乎完美。
而且在神舟六号执行任务时,他在座椅上一连做了4个“前滚翻”,再次证明了飞船的姿态控制稳定性良好。
在狭窄的船舱里翻跟斗并不容易,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让身体紧紧蜷缩。如果力量控制不好,身体飘动,可能撞到仪表板,导致误操作或影响飞船姿态。对于航天员来说,头部大幅运动,也可能引发空间运动病。
这是费俊龙自己主动要求做的,可以看出费俊龙对自己的要求究竟有多高。而邓清明虽然已经56岁了。
他4次入选备份乘组,却4次和飞天失之交臂,但是,他始终在坚持着高强度的训练,所以,虽然邓清明没有上过太空,但是地面经验丰富。他是神舟九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备份航天员,深度参与了中国空间站技术验证阶段的训练任务,可以说他在地面的另一个空间站里已经历练了无数遍,作为“师哥”,他非常细心,还经常给第二批航天员指导。执行任务十分有优势。
这里面最年轻的就是张陆了,张陆是第二批航天员中最晚飞天的,他所经历的训练也比他同批的航天员要更多。
可以说,虽然乘组年纪偏大,但是经验丰富,费俊龙自己也表示,他们的平均年龄虽然最大,但飞行本领仍然保持在青春状态。
另外,神舟十五号的任务非常艰巨,作为空间站建设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神舟十五号,要进行更多的在轨实(试)验,以及相关设备操作、维护、维修,尤其是出舱任务将更加繁重、路径更加复杂。
国家让费俊龙、邓清明、张陆执行,也说明了国家充分肯定他们的能力,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因为是最早上太空的航天员之一,所以费俊龙后续一直在参与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航天人才。
但是在神舟六号返回地球之后,费俊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再上太空。这个执着的信念也让他时刻保持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
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四号,整个程序、整个过程、整个飞行包括整个工程延续到现在,费俊龙都有在参与去训练,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保持良好的飞行状态的原因。
时隔17年,费俊龙再次飞天,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这样永不放弃、永远前行的航天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正如杨利伟自己说的那样:航天员选择的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份责任,把我们的一切,献给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