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漳河新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以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突出地域特色,优化村庄布点,使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和谐互补。
立足于新区国土面积小、城乡融合度高的区情,坚持以城市为主导,用现代文明辐射提升农村;以农村为依托,用绿色自然的生态文明陶冶渗透城市,构建城乡统筹先行区。
未来,漳河新区既是生产之城,又是生活之城,还将是生态之城。
◆完善配套设施为支撑,提升城市承载力
抢抓城市新区建设契机,加大市政道路、公共公用、民生民利、旧城改造、绿色生态等设施配套,不断壮大城区骨架。漳河新区2014-2020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达到249亿元,其中2014年是“拉骨架”之年,投资达到37亿元,将在年底实现政务片区1平方公里投入使用。
总投资247亿元重点实施规划编制、市政道路、民生民利、公共公用、绿色生态等五大工程,安排项目129个,分五年建设。
◆强化建设改造为核心,提升城市辐射力
在双喜、响岭两个城中村15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市级行政办公区、中央商务区、交通枢纽区、运动休闲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城市新区。以新城建设改造城中村,整体推进双喜、响岭、杨店等城中村土地房屋征收和改造,实现群众集中安置、还建小区完全按城市小区标准进行建设,将在5年内全面实现 “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目标。
将新区分为生态都市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水源生态保护区等四大功能分区,分别按照高度集中、适度整合、村庄集并、分散融合等方式,将新区49个村合并建设成为34个新型社区。按照基础设施与城市接轨、区域功能与城市匹配的思路,统一划定改造用地,规划建设万人新社区。
以副中心城镇建设带动远郊村。将漳河镇定位为新区副中心城镇,带动库区、山区、矿区等远郊农民加快入镇步伐,力争5年内镇区人口达到8万人。规划建设却集、佘楼等10个千人社区。
◆智慧城市建设为取向,提升城市宜居力
新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要实现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深度融合。要加快推进荆门智慧城市建设,完善“三类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中心、信息安全设施),发展壮大“三大支撑体系”(应用、产业、运行),实施“五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基础设施服务、资源环境服务、社会民生服务、产业经济服务和城市管理服务),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催生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创造美好城市生活。
【新区城乡关系之现状】
新区目前大部分地区处于乡村地区,中心城区还未建成,城镇化水平仅为40%,城乡二元体系分明。
新区内人口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内差异,在镇村等级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吻合性,东部近城镇以及漳河镇区的行政村较大,北部地区的行政村规模较小,村庄分布呈现“沿路密集,南疏北密”的格局。
现有的城乡居民点体系较为松散、关联性差,未形成较成体系的城乡村庄居民点。
乡村各具特色,但尚未转化为发展动力。
镇村规模小、职能单一、城镇缺乏吸引力。
【新区城乡关系之远景】
逐步消除城乡在土地、户籍、就业等方面二元管理的体制障碍;
依据生产模式、景观风貌、区位条件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乡村整治模式,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建设有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
远景撤销漳河镇级建制,纳入城市统一管理;
改变将经济总量指标作为较好考核指标的做法,采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等多元化指标,并依据不同地区的特点综合建构政绩考核体系。
【共享城乡统筹成果】
社会保障无缝隙覆盖:全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轨融合,实现社保一卡通、接转一条龙。实施养老服务普惠工程,逐步实现新区60岁老人集中养老。完善社会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实现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公共服务无差别共享:加快教育、文化、医疗等优质资源下沉;全面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漳河新区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生态都市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水源生态保护区四大板块进行布局,均完善水、电、路、气、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七配套”,让“村民”过上“市民”的生活。
社会管理无盲区落实:建立“社会管理指数”评价体系,增强社会管理和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功能,以信息化为手段,提高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社会管理城乡区域、服务领域全覆盖,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中心城区—爱飞客镇—新型新农村社区—保留村(特色村+过渡村)的四级城乡聚落等级体系,形成联动发展机制。
◆中心城区:主要职能为荆门市政治、文化、商业服务中心以及综合性新城区。
◆爱飞客镇: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的新区副中心组团。
◆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未来规划乡村人口、产业、经济发展的中心聚集地,建设付集、却集、周集、关庙、泉洼、苏集、同乐等7个中心社区,承担起旅游服务、特色农业。
◆特色村:作为发展特色产业型村庄的要求,发展符合村庄职能类型的特色产业,在产业、环境、文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区域代表性。集中建设袁冲村、京河村、陈井村、刘院村、文昌村、车桥村、香山村、三化村、新建村等“九朵金花”。(记者 邓琳 实习生 肖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