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一场50年以上一遇的特级旱灾再次来袭,这已是荆门2011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大旱。
由于漳河水库今年新增来水不多,5月26日开始轮灌溉时,漳河水库就因为水位浅而放水不给力。随着旱情的加重,漳河水库的水位也变得越来越低,三干渠的流量也越变越小。
百万亩的大灌区哪能没有水?三干渠管理处迅速向市防办报告旱情水情,并提出了如果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漳河提水抗旱,则宜早不宜迟的建议。
与旱情“赛跑”
8月1日上午,市“四大家”联席会议决定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启动漳河水库提水抗旱方案!时隔35年,漳河水库再次提水抗旱。
当晚10时,管理处处长罗继平接到指令:三干渠管理处首批派20名抗旱服务队员到漳河水库提水抗旱,管理处所属荆门市水利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荆门水总公司)负责修建机台筑坝任务。
当晚11时,罗继平迅疾召开管理处党委会作出部署,党委成员分工负责,连夜调兵遣将;荆门水总公司迅速传达指令,所调运的机械设备星夜启程,当晚即向漳河水库工地开拔。
8月2日凌晨5时,管理处党委委员、副处长胡天清已到达工地;7时,三干渠管理处20名抗旱服务队员到达管理处集合奔赴作业现场。
8月3日,经过一天一夜的紧急作业,北岸土坝迅速向南岸延伸,经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现场指挥部预案,为配合截流、降低堤前水位,部分机组开始出水,打响了漳河水库提水抗旱战役的枪。
8月4日上午9时,市委主要负责人来到工地看望慰问全体参战人员,并召开现场会,提出抗旱工作“快”“准”“省”“安全”四原则和保证50立方米每秒出水、灌溉利用系数达到0.7、供水5000万立方米的奋斗目标。当晚7时,在市防办领导的殷殷期盼和沿岸人民群众的翘首观望中,临时拦水坝合龙成功。至此,市水利工程开发总公司截流任务圆满完成。
8月5日凌晨2时30分,由市抗旱服务队负责安装的34台机组通电试机出水,流量达20立方米每秒。为加大提水流量,市防办决定再增加机组,而此时队员们已是三天两夜未合眼,接到命令后,他们又投入了战斗。
8月6日傍晚6时,由市抗旱服务队安装的51台套、漳河工程管理局抗旱服务队安装的45台套机组全部投入运行,漳河水库渠首闸出口流量51立方米每秒,三干渠进口流量终于达到了25立方米每秒。
至此,市抗旱服务队架设机组任务圆满完成,部分人员留守工地负责运行维护。
抗旱群英谱
市抗旱服务队是2011年大旱后,由市水务局决定依托三干渠管理处人员、技术、设备、仓储等优势临时组建的。在此次抗旱中,管理处抽调的20人作为市抗旱服务队骨干力量,负责现场提水设备安装、物资采购、抗旱物资装卸等任务。
根据市防办命令,荆门水总公司必须在8月4日晚7时前,完成筑坝截流。为完成任务,现场机械设备24小时人歇机不歇,分南、北两岸向中心筑坝合龙。公司领导在一线指挥,及时作出调整部署,反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工程技术员、施工管理员在工地穿梭不停。公司职工、现场民工、机械手等同心协力,用三天两夜时间完成土方38000立方米,干完了平时十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管理处电工刘江转一到现场就忙个不停:铺设照明线路,架设调试发电机、配电柜等。因长期患有胃溃疡,在工地吃饭胃口不适,加上还要往返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仓库承担叉车驾驶任务,他格外疲劳。8月5日,他返回仓库装车,大家劝他回家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可他说大家都很辛苦,自己不能搞特殊化,又搭乘货车回到了工地。
陈可泉是一名退休工人,曾是一名机修工,懂电焊技术,在现场他苦活累活抢着干,身患感冒不休息。他的儿子陈海林是管理处工程养护队挖掘机司机,他们父子俩成了抗旱工地上为数不多的“父子兵”。
罗继平作为市防办成员,现场临时指挥部“抓”住他不放,作为处长,抗旱服务队等待他“发话”,灌区干部找他要“救命水”,他忙得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管理处党委委员、副处长方修银一方面在管理处负责市防汛抗旱物资仓库物资的发放,一方面负责流量调配和渠道抢险工作,也是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工作。
……
在漳河水库提水抗旱战斗中,三干渠管理处全体党员干部,“平常时间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职工投身抗旱保丰收的洪流之中,做到了以为民务实举措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通讯员 李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