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瓦剌人是什么民族,大明王朝的劲敌瓦剌就是后来侵扰清朝的准格尔

关于【瓦剌人是什么民族】,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瓦剌人是什么民族:你知道吗?大明王朝的劲敌瓦剌就是后来侵扰清朝的准格尔
  • 2、瓦剌人是什么民族,瓦剌是个什么来头

1、瓦剌人是什么民族:你知道吗?大明王朝的劲敌瓦剌就是后来侵扰清朝的准格尔

与朱棣对峙多年的瓦剌是明朝对西部蒙古的称呼。瓦剌人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简称“四”(蒙古语Dörben,都尔本)。其名称各书记载不尽一致,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  

瓦剌人是什么民族,大明王朝的劲敌瓦剌就是后来侵扰清朝的准格尔

明朝初期,中原政权对明鞑靼频繁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迫于双方的实力悬殊,永乐六年(1408)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永乐七年,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为争夺蒙古汗位,瓦剌与鞑靼部频繁争战,势力各有消长。永乐八年,明成祖北征,鞑靼势衰,瓦剌乘机南下。永乐十年,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进而南下攻明。永乐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图拉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传子脱懽。

瓦剌人是什么民族,大明王朝的劲敌瓦剌就是后来侵扰清朝的准格尔

宣德九年(1434),脱懽袭杀鞑靼部的阿鲁台,正统初又杀贤义、安乐两王,统一蒙古。他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丞相。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至此,瓦剌势力极盛。正统十四年,也先大举攻明,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也先直大军犯京师,但被于谦所却,只好与明讲和,送还英宗。

瓦剌人是什么民族,大明王朝的劲敌瓦剌就是后来侵扰清朝的准格尔

明英宗

此后,也先与脱脱不花间的矛盾加剧。也先恃强,杀脱脱不花,自己取而代之,日益骄横,景泰六年(1455)被杀。   

也先死后,瓦剌分裂,逐渐衰落,鞑靼复振,瓦剌退回蒙古西部,这一时期其内部事态鲜为人所知。但对外则西侵谢米列契地,并沿锡尔河洗劫了塔什干等城;向东争夺哈密,一度攻入肃州城,以求开拓东西方通道。一部分瓦剌人则向青海、甘州等地陆续转移。也先之后约一百五十年,哈剌忽喇兴起。  

哈剌忽喇与马哈木、脱懽,也先祖孙一样,亦出身于绰罗斯部。约与其同时,还有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二人先后为瓦剌四部盟主。此时瓦剌的分布地在额尔齐斯河左岸低洼地带,其牧场地可直达伊赛克湖。清代,瓦剌分为杜尔伯特、准噶尔(绰罗斯、厄鲁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见厄鲁特蒙古)。

2、瓦剌人是什么民族,瓦剌是个什么来头

提起瓦剌,很多人会想起“土木堡之变”,按明朝近三百年历史来看,当时的明朝建国尚不足百年,正处于一个王朝实力的上升阶段,可谓是国富民强威震四方,而彼时元朝早已灭亡,北迁的元廷也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的屡次北伐之下四分五裂只剩下苟延残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大明王朝的北方却突然杀出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瓦剌。

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进犯明朝,明英宗朱祁镇率领50万大军(实际兵力25万左右)御驾亲征,结果却被狠狠打脸——史载此战明军伤亡过半,余者溃散,连明英宗本人都被俘虏,历史上称之为“土木堡之变”。不仅如此,瓦剌大军一度乘胜进军围攻明朝首都北京,还好在于谦等人拼死抵抗下,明朝最终打赢了这场“北京保卫战”,从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瓦剌”究竟是个什么来头,竟然差点就掀翻了刚刚经过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大明王朝?而且这场大战以后,大明王朝也开始由盛转衰,颇有点当年唐朝“安史之乱”的味道。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认识“瓦剌”这匹突然杀出来的黑马。一般来说,瓦剌是一个族群,早在唐朝时期他们就被称为“瓦尔剌噶”,元朝时被称为“斡亦剌”、清朝时又被称为“卫拉特”或者“卫喇特”。这些名称看起来不太一样,其实发音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应该只是各个时期的翻译不同而已。

根据历史记载,蒙古高原上的民族自古就被分成了两个基本部分——“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他们的语言也不一样,前者自称蒙古人(主要说蒙古语),即后来的中央蒙古和东部蒙古,属于狭义上的蒙古;后者自称卫拉特人(主要说卫拉特语),即后来的瓦剌和西部蒙古,属于广义上的蒙古。明末清初时期(1640年9月),蒙古各部和卫拉特各部的首领们曾在一起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其中就蒙古和卫拉特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区分。

在元朝之前,瓦剌和蒙古本就是一种互不统属的并列关系,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后,瓦剌各部也被成吉思汗及后裔通过世代联姻所笼络,所以元朝时期瓦剌和蒙古是从属关系,以至于很多人一直都认为瓦剌人就是蒙古人,因此瓦剌也被称为广义上的蒙古。

元末明初时期,随着元朝皇室走向衰微,瓦剌积极参与各种派系纷争,并趁机吞并诸部扩大自己的势力,北元(元廷北迁后的称谓)也在明朝的打击下逐渐分裂成了瓦剌、鞑靼(蒙古)和兀良哈三个互不统属的游牧集团。三者之中,鞑靼实力最强,所以最初瓦剌和兀良哈都选择内附明朝以保存实力——毕竟当时明朝的军事实力相对强大,比较适合当靠山。

朱棣在位时,明朝北方只剩下鞑靼这个敌人,原本朱棣也想和鞑靼和平相处,只希望“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不料鞑靼直接宰杀了朱棣派去的使者,此举无疑触怒了这位雄才伟略的永乐大帝。

公元1410年,朱棣率领50万大军亲征鞑靼,打得蒙古大汗本雅失里仅率七骑逃走,从而大大削弱了鞑靼的实力。正所谓此消彼长,鞑靼被打趴,瓦剌却又站出来并趁机坐大——不仅停止向明朝朝贡,而且一度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甚至还想要控制鞑靼。

朱棣可不希望北方再次出现强敌,于是在公元1414年,他又亲征瓦剌并取得胜利,迫使其再次称臣并恢复朝贡。当然,此时的瓦剌或许不敢和明朝硬碰硬,但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和鞑靼争夺大蒙古国的领导权。

公元1434年,瓦剌部首领脱欢率军攻杀了鞑靼部的蒙古大汗,然后拥立元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大汗并自任丞相。不久,脱欢便用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顺利统一了瓦剌各部以及整个东部蒙古(包括鞑靼和兀良哈)。

脱欢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先继承了他的霸业,也先自称太师淮王,将瓦剌的实力推向了巅峰。公元1449年,也先以明朝拒绝贸易之名进攻明朝,一手导演了震惊当时的“土木堡之变”,虽然后来他没有攻下北京城,但瓦剌无疑一战成名,成了明朝最厉害也是最危险的敌人。

前面提到,此时的蒙古大汗是脱脱不花,但实权几乎都掌握在也先手中,所以脱脱不花和也先多少都有点矛盾。两人的矛盾最终爆发在公元1453年,由于也先的姐姐嫁给了脱脱不花,所以他希望脱脱不花立姐姐的儿子为太子,这样他就可以以舅舅的身份继续把持朝政,结果脱脱不花表示不同意。此后,两人开始兵戎相见相互攻杀,最终也先击败脱脱不花并自立为蒙古大汗,号称“天圣大可汗”。

由于也先并不是黄金家族的后代,所以其汗位并不牢靠,在位仅三年(公元1455年)便被手下暗杀,从此瓦剌也开始走向衰败和分裂。到清朝时期,瓦剌逐渐发展成了四个比较大的部落: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西迁后由辉特部取代)。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瓦剌四部中的准噶尔部在其首领噶尔丹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准噶尔汗国,这个汗国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清朝西北边境的安全,所以从康熙一直到乾隆,清朝才将这个存在了近百年的准噶尔汗国攻灭。

到了现代,瓦剌人逐渐和周边其他民族发生融合,其后代也分布在世界各地。经过考证,目前也还存在一些瓦剌后人的主要居住地:

和硕特人的后代主要居住在青海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疆的和硕县以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准噶尔部在准噶尔汗国灭亡后逐渐融入其他部落,现在的阿尔泰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便是阿尔泰人和准噶尔人的后代建立的;

杜尔伯特部一支现居外蒙古的乌布苏省,另一支东迁至大兴安岭地区,现居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土尔扈特部一支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了现在的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另一支在乾隆年间回归祖国,现居新疆和静县;

辉特人的后代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

参考资料:《元史》《明史》《清史稿》等

本文关键词:瓦剌人是什么民族是不是铁木真,瓦剌人是什么民族也先,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鞑靼是蒙古人还是满族,瓦剌人是什么民族现在居住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关于《瓦剌人是什么民族,大明王朝的劲敌瓦剌就是后来侵扰清朝的准格尔》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07983/
1
上一篇 县主与郡主的关系,为什么平宁郡主害怕嘉成县主一家
下一篇 康群智演过什么,她是《欢乐颂》中的樊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