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饿乡记文言文翻译】,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饿乡记文言文翻译:饿中生智
- 2、饿乡记文言文翻译,饿乡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欣赏
1、饿乡记文言文翻译:饿中生智
姜胜群
载于2023年4月14日《行者杂谭》
成语“急中生智”,形容事态紧急的时候,突然想出办法。
其实,人饿得快挺不下去了的时候,也能“饿中生智”。
莫言先生在《吃相凶恶》一文中,写饥饿年代,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都不剩。冬天,学校里拉来了一车煤,大家都去拿来吃,越嚼越香。老师是个女的,饿得不轻,脸色蜡黄,似乎连胡子都长出来了,饿成男人相了。一个男生讨好地把一块亮晶晶的煤递给老师,说老师尝尝吧,如果不好吃,您可以吐出来。老师试探着咬了一小口,咯嘣咯嘣地嚼着,皱着眉头,似乎是在品尝滋味,然后大口地吃起来了。她惊喜地说:“啊,真的很好吃啊!”
莫言经历的年代,我也经历过,深知饿的可怕。那时,我在城市里上小学。记得有一天早上,突然眼前一黑,倒在地上。家里人乱作一团,有用手指头掐我“人中”的,有端来温水往我嘴里灌的。当时,我只是浑身无力,看不见东西,说不清楚话,但还有意识,知道大家在惊慌失措地忙乎我。还是父亲果断,背起我,从现在的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对过的家中,大汗淋漓连跑带颠了20多分钟,来到哈尔滨火车站附近的铁路医院(现在的医大四院)。医生救治后,精瘦精瘦的我,终于“挺”了过来。
啥病?营养不良,体质虚弱,饿的。
我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货场,有铁路道线,火车汽车进进出出不断。里面的煤,堆得山一样高。小孩子进去没人管。可我却不知道煤也可以吃,而且会“越嚼越香”。莫言先生说:“如果不是饥饿,我绝对会比现在聪明”。这话绝对是谦虚,因为饥饿中的小小莫言,就知道吃煤填饱肚子,而我守着那么高的煤山,竟然饿得昏了过去。“饿中生智”,吃煤充饥的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毫不奇怪。
讲聪明,想起了晋惠帝司马衷。从古至今,很多人说晋惠帝既傻又呆。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他说了一句“何不食肉糜?”
西晋时期,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吃,便吃草根,吃观音土,很多人活活饿死了。大臣们把这种情况报给了晋惠帝,晋惠帝反问:“活活饿死?唉,为什么不吃肉粥呢?”于是,《晋书 惠帝纪》称他“其蒙蔽皆此类也”。
从小生活在皇宫中,衣食无忧,晋惠帝自然很难体会到饿的滋味。但毕竟当过太子,读过书,受过教育,想必知道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中讲的“割股啖君”的典故——“重耳亡,过曹,里凫须从,因盗重耳资而亡,重耳无粮,馁不能行,(介)子推割股肉以食重耳,然后能行。”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没继位时,到处流亡,经常食不果腹。有一次,重耳快饿昏过去了。跟随重耳的介子推,“饿中生智”,割了一块自己腿上的肉,煮成肉粥给重耳吃,才没有饿死。
面临饥饿,介子推想到了吃人肉,成为忠臣义士,还引发出了一个“寒食节”。而听到饿死人想到了吃人肉的晋惠帝,不仅是昏君,而且还是傻子呆子。如此评价,未免有失公允。
“饿中生智”,智商不同,生出的“智”有大小、高下之分。贫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饿得出家当了和尚,靠乞讨活命,后来,干脆拉杆子造反,竟然当了皇帝,因饿得福。如果不挨饿,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中国历史上,会不会有大明朝,都很难说。
饿,固然有天灾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其他原因。
社会的不公平,才是老百姓挨饿的根本原因。清朝末年有位管同(1780年—1831年),写过一篇《饿乡记》:“其土荡然,自稻、粱、麦、菽、牛、羊、鸡、彘、鱼、鳖、瓜、果,一切生人文物,无—有焉。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如导引辟谷者然。”——饿乡这个地方,凡是人用来充饥果腹的稻、梁、麦、菽、牛、羊、鸡、猪、鱼、鳖、瓜、果等,统统没有。这里的人,压根就没有什么食欲,也不吃任何东西。即使饿着肚子,依然可以活着。
更重要的是,由于没了饿的恐惧,没了由于饿引发的相互争斗,饿乡“如别有天地。省经营,绝思虑,不待奔走干谒,而子女之呼号,妻妾之交谪,人世讥骂笑侮、轻薄揶揄之态”—— 不必劳神经营,算计怎么挣钱;不必东奔西走托关系,也没有顾及儿女要吃饭央求的压力,老婆揭不开锅的埋怨,更见不到那些世俗的讥笑、侮辱嘲笑。太平社会,没有矛盾,没有丑恶——因为这里的人都饿着肚子呢,公平公正,人无怨言。
据说,管同幼年丧父,家贫,不得不到处奔波,谋食四方。作为大文学家姚鼐的高足弟子,看破红尘,淡泊名利,终生未仕。
名师出高徒,果然,这篇《饿乡记》出手不凡,是乌托邦的构想?还是科学的预言?比起莫言的吃煤,晋惠帝的人肉,朱元璋当和尚乞讨,管同的压根不吃饭,无疑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由饥饿引发的所有问题。
到处奔波,谋食四方的管同,一定是挨过饿的,否则,怎么会构思出“饿乡”这么一个奇妙的 地方?
“饿中生智”,大智慧啊!
2、饿乡记文言文翻译,饿乡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欣赏
《饿乡记》翻译: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饿乡记文言文翻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饿乡记文言文翻译
《饿乡记》翻译: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
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离开。乡里的人留住他们,一同奉他们做领袖。凡是有过客,他们就受命辨别来人,(决定他)的去留。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路过这饿乡。伯夷带领乡人到郊外迎接伏地拜谒,执礼很恭谨,想要把主位来让给他。孔子不考虑留下来,可是也难违他们的情意,于是同许多弟子在这里停车七天。于陵陈仲子,在齐国假行廉洁,齐人怀疑他,仲子投到饿乡三天,要亲近伯夷,夷笑着挥挥手对他说:“避了兄弟,离了母亲,不是我们的同道人。”仲子惭愧地离去。汉朝周亚夫羡慕这乡的高义,放弃通侯的尊贵,走着来到里门。伯夷皱着眉头说:“亚夫是粗人,怎么可以住在这里!但他既然来了,也不便拒却。”伯夷以目示意左右的人,就在里门另外造几间屋给他住。却请晋朝处士陶渊明用高风亮节涤荡秽污。陶渊明也弃掉彭泽令,跟伯夷、叔齐相交,称为莫逆之交。凡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屈辱来到饿乡,恭敬地迎接他们,不敢失礼。那些鄙贱的人,都被急急扑杀在里门外面。
我的朋友黄越甫曾经过饿乡,回来同我说:“这乡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我起初不以为然。近年来,同越甫一起去,不到半路,觉得路很险峻,好像不能忍耐;再勉强向前走,忽然气象更加宽大,别有一个天地,那山水茫茫一片,(让人)忘却贫贱富贵。俯视王侯卿相,差不多蚂蚁一样的尊荣。他们吃着高粱肥鲜,醉饱要死,(我)只觉得他们特别可怜!伯夷、叔齐同我说这饿乡的来历,和到这里的君子们,并且说:“他们没到这里时,虞舜和商朝的大臣傅说、胶鬲,都流连这乡;后来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许多人,来拜谒我们请求入饿乡。因为天要降大的责任给这人,一定先要使他经历这乡,来增加他们的才能。你们俩大概也是这样吧?”我笑着不相信,可是很高兴乡人不拒绝我,就几天去一次,去了跟伯夷、叔齐谈古论今,盘桓流连,尽兴而归。遗憾王绩、苏轼不能跟我一起游历啊。
《饿乡记》原文: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
昔者伯夷、叔齐,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而麾之曰:“避兄离母者,非吾徒也”。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
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俯视王候卿相,不啻蝼蚁之尊。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
本文关键词:饿乡记同文言文翻译,饿乡纪程读后感百度文库,《饿乡纪程》,饿乡记蓝鼎元翻译,饿乡记原文及翻译。这就是关于《饿乡记文言文翻译,饿中生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