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是指中央和地方联合实施的计划,旨在通过选拔大学毕业生到边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从事基层工作,解决当地人口稀少、基础设施匮乏、人才匮乏等问题,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机会。该计划始于2011年,是对之前“农村支教”和“三支两化”计划的改进完善,目的是为了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
计划分为三支和一扶:第一支是教育扶贫岗位,包括在农村地区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工作的人员;第二支是卫生扶贫岗位,包括在农村地区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人员;第三支是社区服务岗位,包括在农村地区从事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事务等工作的人员;而扶贫岗位则是指在贫困地区从事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人员。这些岗位都需要具备相关专业和技能,并且需要具备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大学毕业生。

2. “三支一扶”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三支一扶”计划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存在的人才匮乏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通过选拔和培养大学生到边远地区从事基层工作,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科技和卫生水平,全面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除了为当地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和社会保障外,该计划也是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机会和平台。通过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从事基层工作,他们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他们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三支一扶”计划的申请流程是什么?
(1)网上报名:每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学生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5、6月份,招募信息主要发布在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学生可以登录指定的网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

(2)资格审查:学生报名后,相关部门会对其提交的信息进行资格审查,核对学生提供的各项材料和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笔试和面试:通过资格审查的学生将接受笔试和面试,笔试包括综合素质测试和专业知识测试,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面试时主要考察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公示和录取:经过笔试和面试的学生,其考核成绩将在规定的时间公示。经过层层筛选后,录取的学生将接受相关部门的培训,并被分配到指定岗位开展工作。
4. “三支一扶”计划对大学生的作用是什么?
(1)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到边远和欠发达地区从事基层工作,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学习到领导、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方面的技能,并且在不断接触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2)增进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到贫困地区从事基层工作,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真实需求,在服务工作中体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为社会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意识和行动。在实践中,他们会更重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并且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疾苦。
(3)扩大就业和升学机会:通过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学生可以增加工作和实践经验,为自己的就业和升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和优势,还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和挖掘潜力,并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学生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从事基层工作,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5. “三支一扶”计划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1)增加就业机会:该计划提供了一个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从事基层工作的机会,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和市场竞争力。
(2)促进实践教育:该计划提供了一个实践教育的机会,使得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意识。
(3)推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该计划可以促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
劣势:
(1)可能存在工作风险:因为该计划中的工作岗位较为偏远、困难,存在着诸多工作风险。例如,对于教育扶贫工作者来说,他们需要到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工作,可能会面临道路不便等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

(2)工作难度较大:大学生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从事基层工作,可能需要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氛围,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可能导致人员流失:因为工作岗位十分偏远,一些大学生可能会选择辞职以追求更为稳定和有前途的工作。这就可能导致“三支一扶”计划中的人才流失,影响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服务和发展。
6. “三支一扶”计划对于当下农村发展的参考作用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被提上了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推进现代农业、构建美丽农村、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等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个背景下,“三支一扶”计划可以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作用。
该计划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专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该计划也可以培养更多的农村基层干部和社会服务人才,提升农村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和能力现代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三支一扶”计划的积极作用,加强政策对农村人才的支持,建设好农村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于“三支一扶”计划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大众对于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 什么是三支一扶计划?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采取‘三支一扶’计划,即选调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第一支、选派下基层锻炼的青年志愿者为第二支、招聘符合条件的农村本地人员和退役士兵为第三支、同时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支持力度为扶计”。三支一扶计划是中国国务院为了扶持和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和城市基层服务需求量大、供给不足的社会服务领域而实施的一项公共服务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青春扶贫,奉献基层”为主题,旨在加强基层公共服务领域的组织力量,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推进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2. 三支一扶真题卷的形式
三支一扶真题卷的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主要测试学科知识、通用能力、综合素质,考试科目通常包括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申论(乡村振兴与基层工作、全国范围内公共安全、大型综合性活动组织管理及文化素质)、综合素质测评(组织协调、沟通协调、创新思维、职业经验)。面试部分主要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及面试表现等,面试题型通常包括结构化面试和申论发挥型面试。
3. 三支一扶真题卷考察重点
(1)行测考察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察应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主旨概括、推理判断、语言模糊词汇理解等。
数量关系:考察应聘者对数字、图表和文字叙述性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判断推理: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和推论演绎等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应聘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筛选、分类等能力。
(2)申论考察
乡村振兴与基层工作:考核应聘者对当前农村和基层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如生态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等。
全国范围内公共安全:考核应聘者对国家公共安全政策和措施的了解和掌握能力,如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和紧急灾害事件应急处理等。
大型综合性活动组织管理及文化素质:考核应聘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化素养,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等。
(3)综合素质测评考察
组织协调:考核应聘者在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沟通协调:考核应聘者在沟通协调和处理问题时的能力。
创新思维:考核应聘者的创新能力和发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经验:考核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情况。

4. 三支一扶真题卷解析
(1)言语理解与表达
试题样例一:
下列食品主要含有什么氨基酸?
A.牛奶
B.鸡蛋
C.牛肉
D.鱼肉
正确答案:牛肉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应聘者对氨基酸的了解程度。氨基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合成体内蛋白质的原材料。牛肉是含有氨基酸比较多的食品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牛肉。
试题样例二:
下列不属于无声的运动是:
A. 手掌握拳
B. 前臂前伸
C. 腔调改变
D. 肩膀上挑
正确答案:腔调改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应聘者对无声的动作的理解程度。无声的动作是指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瞬间动作,比如:举手、点头等。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因为“腔调”的改变属于一种有声的语言表述,不属于无声的运动。
(2)数量关系

试题样例一:
25只鸟,一共有85只眼睛,请问此类鸟有多少只瞎眼?
A. 5只
B. 10只
C. 15只
D. 20只
正确答案:10只
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可得,25只鸟一共有50只眼睛,因此,另外35只眼睛应该是由瞎眼鸟贡献的。因此,10只鸟的眼睛应该是瞎眼的。
试题样例二:
公路上有8个车位,车长4米,如果要使每个车停入车位就必须保持车与车之间的间隔大于车长,那么这条公路上最长的一辆车最多能有几米?
A. 8米
B. 10米
C. 12米
D. 16米
正确答案:16米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要使每辆车停入车位就必须保持车与车之间的间隔大于车长。因此,停放一辆车需要5米的空间。公路上有8个车位,一共需要40米的空间。因此,最长的一辆车的长度应该小于或等于16米,即为答案。
(3)判断推理

试题样例一:
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什么?
A. 国家对外援助项目
B. 国际军事合作计划
C. 战略发展规划
D. 战略军事计划
正确答案:战略发展规划
分析:根据题目所问,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进行推断。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代表了中国倡导的“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合作理念,是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并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的战略性合作规划。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选项。
试题样例二:
某单位搬迁时间测试,原地等待10分钟,然后以6.4秒/米的速度运动到新地点,运动的时间是16分钟,单位共搬运20个箱子,其中10个需两人搬运,另外10个需三人搬运,如果共有24人参加,需要几人进行搬运工作?
A.不足10人
B.不足20人
C.不足15人
D.不足8人
正确答案:不足20人

分析:解题时,首先可以得出单位需要运动的速度是6.4*60=384米/小时,单位共运动的时间是16分钟,也就是16/60=0.267小时。根据单位运动的时间和需要运输的距离,我们可以算出距离为384*0.267=102.39米。因为10个箱子需要两个人搬运,10个箱子需要三个人搬运,因此,共需20人参与搬运工作;而24人参加工作,所以至少还需要4人参加其他工作,因此答案为B选项。
(4)资料分析
试题样例一:
建筑业主见面会将于2019年12月3日在某酒店举行,会议时间为上午10点至11点,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审查2019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报表和讨论在未来的一个财政年度内公司应有的业务重点。请根据以下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A.参加会议人数为50人
B.会议期间仅审查上半年公司财务报表
C.会议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D.会议只是初步探讨未来的业务方向

正确答案:A
分析:根据所给资料可以知道,建筑业主见面会将于2019年12月3日在某酒店举行,会议时间为上午10点至11点,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审查2019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报表和讨论在未来的一个财政年度内公司应有的业务重点。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这次会议中参加人数为50人。
试题样例二:
很多研究都表明,草原环境逐渐改变,如果不采取措施,草原将被压缩。下图是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方式比较。
按照图中所示,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草地比例是8%
B.林地比例是1%
C.耕地比例是3%
D.水域和沙地是不同的类型
正确答案:水域和沙地是不同的类型
分析:我们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地比例为55%,林地比例为2%,湿地比例为1%,沙地、盐碱地和裸地比例均为1%。因此,A、B、C选项全部错误。而从图中的公路、房屋和工矿用地可以推断出,水域和沙地是不同的类型,因此D选项是正确答案。

(5)乡村振兴与基层工作
试题样例一:
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充分性仍然比较突出,请简述你所理解的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意义?
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进农村发展和城乡互动,落实新时代崇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目标就是要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提高原有发展基础,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社会全面进步。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乡村规划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不断加快农村市场化发展进程。乡村振兴的意义是,推动人口聚集区转移并扩大农村非农就业岗位,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实现合理有序的城镇化发展,促进乡村土地、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改善,支持和引导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加快消除城乡差距,构建缩小社会差距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试题样例二:
在现代社会,与农民相联系的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请你谈谈你对农民工作价值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