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关于【苏轼赠刘景文图】,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苏轼赠刘景文图:《赠刘景文》:苏轼创作的勉励诗,这一字唱出了诗人赞叹的最强音
  • 2、苏轼赠刘景文图,一年好景君须记

1、苏轼赠刘景文图:《赠刘景文》:苏轼创作的勉励诗,这一字唱出了诗人赞叹的最强音

一年四季,似乎芳春最为人所钟爱,古往今来,文章诗画里,颂春者可谓多矣,而颂冬则比较少见;把冬天誉为“最”好时光者,大抵只有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作者抓住“荷尽”、“菊残”、“橙黄”、“橘绿”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绘画了南国初冬的美景,形象鲜明,色彩绚丽,意境清新。然而,难道我们能仅仅把它作为一首初冬即景诗来欣赏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拿来赠别朋友,又有什么深远的意义呢?其实,作者是借物抒怀,在写景之中,抒写他对人生的看法,并以此来激励朋友把握时光,建功立业。所以梅尧臣说读了这首诗之后,颇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感。这“见于言外”的“不尽之意”是什么呢?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本诗以对句起首,工整自然,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稍为深思一下,就会发现光这样理解就未免太肤浅了。其实,在这自然工整的对偶句中,隐含着跳跃前进的深意。

开头“荷尽已无擎雨盖”一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说是一幅花残叶谢,冷落调零的景色,很容易使人想到李强的“菡舀香销翠叶残”,但接下去的却不是“西风愁起绿波间”的凄凉格调,而是“菊残犹有傲霜枝”。这里显示出来的是刚劲的气魄,向上的激情。第一句实际上是第二句的衬托。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跟着下面“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承接得非常自然而紧凑,创造了一个明快开阔的意境,抒写了一种奋发旷达的情怀,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乐观的看法,积极的态度,也达到了激励友人奋发图强的心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傲”字,画出了诗人的风骨;一个“须”字,道出了诗人的心情;一个“最”字,唱出了诗人赞叹的最强音!本来,严冬是历来为人们畏惧厌恶的,而诗人却颂之为“一年好景”中之“最”,这立意就不同凡响,而显得新颖峻奇。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为什么能产生这种感情呢?关键在于诗人有一种“傲霜”之气,因此他不仅不畏寒冬,反而看到这是一个“橙黄橘绿”,硕果累累的大好时光,也因此而能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激励。

当我们反复吟哦,掩卷深思之余,不难悟出一个哲理:颂冬须有傲骨!这对一些望难裹足,跎蹉岁月者来说,不无鼓舞之情吧!

注:诗中之景色,北方是秋,南方是冬了。

2、苏轼赠刘景文图,一年好景君须记

元祐五年(1090)初冬,苏轼时任杭州知州。刘景文,名季孙。其父为神宗时名将刘平。刘丰在对西夏作战中壮烈殉国。景文性情慷慨有将帅之风,颇为苏轼所赞赏。时任两浙兵马都监,治所亦在杭州,与苏轼交往甚密。

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散绎:

荷花落尽,不再撑起擎雨的绿色巨伞,

菊花凋零,还剩一些傲霜斗雪的枯枝。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您应牢记,

最是那橙子已黄橘子还绿的深秋之时。

简析:

苏轼在杭州知州任上上表荐刘景文后不久,朝廷命刘景文知隰州。遗憾的是刘五十八岁,已非盛年。故赠诗中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样的话来勉励他,指出,越是在深秋严酷之时,越能显示出橙橘的无限生命力。这句诗不仅是在劝勉刘景文,更有与刘共勉的意味。

刘景文赴隰州知州任后不久即病故。苏轼曾写过一篇《乞赙赠刘季孙状》,请求朝廷对于刘的遗属给予帮助。

从苏刘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的人品很高尚,对朋友生则推荐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

勉励,死则帮扶,可谓有始有终,善始善终。魏征曰:

善终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苏轼其诗其人,都有值得后人学习之处!

本文关键词:苏轼诗赠刘景文,苏轼的《赠刘景文》古诗,苏轼赠刘景文图片高清,赠刘景文古诗宋苏轼图片,赠刘景文 图。这就是关于《苏轼赠刘景文图,苏轼创作的勉励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01442/
1
上一篇 鱼胶的正确吃法,我教你最正确的方法
下一篇 火葬是什么意思,北大教授呼吁恢复土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