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9年7月31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了2019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以下简称“2019国考公告”),该公告是国家公务员招考的重要文件,通过该公告发布了本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有关信息和相关规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19国考公告进行详细说明。
2. 基本信息:
(1)考试时间
2019国考定于11月23日至24日进行笔试,11月25日至12月6日进行申论。
(2)招考职位、地区和人数
共计有2.2万余个职位,分布在29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报名人数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从2017年的133.5万降至2019年的126.3万,预计招录比例为1:50。其中,北京市招录岗位最多,达到3712个;其次是广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有1938个、1329个和1321个职位。
(3)考试科目和试题类型
本次国考考试科目包括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资料分析与判断三个科目。申论考试题型为论述题和应用文写作题。
3. 报名条件和流程:
(1)报名时间
2019年10月22日至28日为网上报名时间,考生需在此期间登录国家公务员局网站进行报名。
(2)报名费用
2019国考报名费用为50元,同时提醒考生选择报名职位前要认真查看职位要求和招录计划,避免浪费时间和金钱。
(3)报名资格条件
国家公务员招考要求考生具备五年及以上的居住年限,年龄要求在18至35周岁之间,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则可放宽一定年龄限制。
4. 笔试内容和注意事项: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科目要求考生分析、理解和运用汉语基础知识,考查读写能力;数量关系科目考查数学运算能力;资料分析与判断科目则要求考生能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并准确判断。
(2)申论
申论考试内容主要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题目形式包括论述题和应用文写作题。在备考阶段,考生需要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思维准确性。
(3)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针对特定岗位的测试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齿表达能力。考生需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规范发音、流畅度等方面。
5. 总结:
2019国考公告是国家公务员招考的重要文件,通过该公告,我们能够了解到本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的有关信息和相关规定。面对本次国考,考生需要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积极备考,才能取得好成绩。对于没有报名参加的考生来说,也可通过对本次国考招录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为自己日后的求职和工作方向做好规划。
一、概述
2019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于2019年9月3日发布,招聘人数共计1.39万人,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及相关部门,按照职位分为行政管理类、工程技术类、自然资源类和其他类别。此次招考分为笔试阶段和面试阶段,其中笔试阶段考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面试阶段采取现场考核的形式。
二、报考条件
1.国家公务员招考报名者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
2.年龄原则上应在18岁(1999年9月3日及以前出生)到35岁(1984年9月3日及以后出生)之间,特殊职位和人才可放宽至40岁;
3.应具备相应的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条件,各类职位的资格条件详见招考公告;
4.应符合有关身体条件和政治素质要求,也就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要符合招考规定。政治素质上必须具备纪律规矩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守法用权,并接受党和国家的宏观方针。
三、报名方法
1.网上报名:候选人需在规定报名期间内通过中央人事部门网站、各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网站及其他有指定授权范畴的人事部门指定的网上登记平台进行网络报名;
2.现场报名:考生亦可通过表格式报名,需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前往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或县级以上机构进行报名。
四、考试科目和形式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该项考试是国家公务员笔试的第一阶段,测试考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为仕途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测验范围包括综合能力、专业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心理素质和综合知识、技能等。
2.申论:该项考试是国家公务员笔试的第二阶段,重点考察考生的政策认识能力和申论能力。考试内容包括了解和掌握当前国家和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律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从中选取类比问题,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和建设性观点,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3.面试:该项考试是国家公务员招考的最后一阶段,采取现场考核的方式。面试考官按照考生名次从高到低进行考核。
五、其他注意事项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参加考试,不得迟到、早退、弃考或因故不能参加考试;
2.在参加面试期间,考生应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各项考核,保持端正的形象和良好的心态,并遵守相关规定;
3.考试结束后不得携带试卷、答题卡等材料离场,不得谈论试题,不得泄露试题和考试内容;
4.考生在报名前应仔细阅读《国家公务员招考公告》,了解本次招聘的细则和流程,并在报名时认真核对报名信息,自觉遵从规定,确保自身合法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