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建立及发展历程
1、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是中国民航局下属机构,1983年9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央决定组建华北地区管理局,它是中国民用航空行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2、1984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正式成立,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及其周边海域为局的管理范围,由河北省廊坊市青龙湖作为中心点,总面积达25.3万平方公里,即全国民航地区管理局中规模最大的之一,是中国民航办公和管理中心之一。
3、1996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推动与山东省交城县合作,建立起一处政企合作的国家航空大业联合管理模式,形成了国际航空公司、运输机场、民用航空机场、民航管理局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确立了“青龙地区”航空管理体系,华北实行了航区分区,使华北航空服务体系得到显著改善,安全飞行呈现明显“条条大路通罗马”现象。

4、2001年,中国航空队在国家支持下推行“国家航空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工程,建立了横跨全区十几个城市的空管信息网络,构建基于“半实物化”分布式管理的空域空管管理信息体系,改革了空域空管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了航空规划管理技术的发展,使机场和空管能够实施联动管理和全时控制。
5、2009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加快以技术改革为导向的发展,实施了新一轮机场信息系统技术改革,推进机场运营、航空体制改革,加强机场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航空安全、安全监督考核和技术创新工作,构筑起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的空域空管的运行管理的网络,从而促进机场安全管理、建立一体化的机场运营操作网络,逐步提升民航安全管理水平。
6、至今,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在积极推动海内外航空服务业发展、加强航空安全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治理机场安全活动、提高空管服务质量、把握当前航空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重视技术创新,把握国家空管发展方针,努力提高空管安全质量,以安全为本,开发促进全空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确保按照国家新航线和人员要求建设安全、安全、舒适的机场。
(1) 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简称“华北管局”)是中国民用航空局面向民用航空及相关业务活动,负责规划、协调、管理华北地区民用航空活动的一级行政机构。
(2) 华北管局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规划华北地区民用航空活动,作出有关华北地区民用航空发展与振兴、受理及审核民用航空事业发展重大投资项目、定期审计全区民用航空活动的效能评价报告、组织起草和修订有关民航政策、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和标准等,制订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发展与改革计划。
(3) 华北管局还负责协调与管理有关部门、航空公司从事民用航空活动,审核、批准民用航空器材及设备投产、监督实施有关标准、制定就近服务体系并把服务体系实行有效的检查与考核、定期检查民用航空安全事业的编制、员额与经费,另外还制订一般航空行为规范,甄别和处理华北地区航空器的误降问题,管理和审核通用航空器血氧饱和度和航空医学障碍检查营业准证,管理空中分配系统以及加强有关民用航空监督检查工作等。
(4)最后,华北管局还负责加强有关民用航空新技术考核、航空环境保护检查与考核以及健全应急预案,负责华北地区民用航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