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关于【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中庸之道的精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其真正的核心精髓到底是什么
  • 2、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1、中庸之道的精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其真正的核心精髓到底是什么

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个人理解大体两方面因素,即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

社会因素的表现:

自白话文盛行以来,对于古文学的学习和理解出现了一些断层。

相比于白话文的通俗易懂,古汉语文学显得过于晦涩,加之古文以浓缩见长,往往一句话的背后就有一个典故。

即便能够读下来也未能完全知其意。这就决定了古文很难大范围的流行。

因此大部分人对于中庸之道的理解是片面的,不乏断章取义之处。少有人能够认真去全面了解,并真正理解。

人为因素的表现:

一. 程朱理学虽有可取之处,但是朱熹对于中庸的注解就明显过于狭隘,其注解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后世之人看到这个注解再去片面的理解,就把中庸之道理解为和稀泥的老好人,是非不分,过日子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二.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说道:惰性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听天由命,第二就是中庸。

这里讲的“中庸”明显就是平庸不上进的意思。在这里要为鲁迅先生多说两句,鲁迅先生文笔如刀,旨在唤醒国人的自强意识。

个人觉得鲁迅先生说的“中庸”非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而是那些歪解中庸之道,借此为自己的懒惰遮掩的“酸儒”一类。

三. 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代表人物就是林彪了,他用中庸之道来影射周总理。其不正当的用心注定了去歪解中庸之道的事实。

那么中庸之道的真正的精髓是什么: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著(子思即孔子的孙子孔伋),收录于《礼记》。

中庸全文三千多字,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配图使用

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认知方法。

那么中庸之道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通过《中庸》文中孔子的言论,包括与弟子和鲁哀公的对话来得出一些中庸之道的内容:

1. 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持之以恒。而不是左右摇摆,随意更换。

2. 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人要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之人。

3. 指中正、平和。人要有好的心态。

4. 慎独,人前人后都要严于律己

5. 做人要真诚,通晓事理

6. 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行事,不能独断专行

7. 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在中庸一文中不难发现,孔子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他提出了中庸之道是德的最高境界,却又直接言明人们很难长时间实行下去,更甚至说恐怕中庸之道是无法实施了。

孔子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保持着很清醒的头脑,而不是一位盲目的主义制定者或者提倡者。

中庸之道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

而且《中庸》一文中有大量篇幅去说明上古尧舜的德治,恐怕也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而有感而发。

在当时关于中庸之道更多像是要说给各路诸侯,士大夫阶层听。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配图使用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到人与人之间的时候孔子是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对待中庸之道呢。

我在《论语》子路篇中找到了答案。

原文这样讲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人共事,能找到思想不左不右,言行由衷的中庸之道者,那是最好最理想的。如果找不到,宁愿找偏激一点清高一点的人,偏激的人有活力有追求,清高的人至少不会太不要脸,无所不为。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最欣赏中庸之道者。

但是知道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现实中的选择原则很明确:对于那些思想摇摆不定,立场不坚定,左右逢源之人。孔子更倾向于狂狷者。

而那些左右逢源,思想不坚定的人,孔子对他们深恶痛绝,称之为“德之贼”。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慎独,而且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曾国藩。

近年来,曾国藩的慎独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

须知,慎独出自中庸,是中庸之道关于个人修身养性方面的最高准则。是自省自律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就是典型的中行之人,是孔子心中最理想的“中行而与之”之人。

中学应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养生,安身立命的优良文化浩瀚如海。

作为后世的我们,应该如实完整的了解其丰富的内涵,继而才能结合当下社会的具体情况去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

切忌断章取义,道听途说,一则有碍自身提高,二则令明珠蒙尘。

2、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什么是中庸呢?或许很多人已经不知中庸的真实内涵,往往以为中庸是平庸无为、明哲保身、随波逐流、老于世故等等,其实不然。

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是指“行大道、致中和”。

“中庸”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章。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这里是说,上天赋予了人善良的本性,按照自己善良的本性去行事就是遵从了大道,而不断按大道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就被儒家称为教,这里也就是修炼的意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所应遵循的所要信守的大道、原则,不可有片刻地离开。如果是可以离开,可以放弃的话,也不是真正的正法大道了。那么作为君子,即使看不到,听不见大道的真实展现,也要坚信正道的存在,谨慎的约束自己,小心翼翼的把握好自己。哪怕是在无人看到和无人注意的时候,仍然要坚守自己的德行,不可有丝毫不符合道德的表现,就算是一个人独处之时也应如此。喜怒哀乐的情绪不能表达出来,在心中时要保持中正,称之为中;若要表达就要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中,而和乃一切事物要遵从的大道。天地的稳定长存,万物的生长繁衍都是靠“中和”才得以顺应天命,常居道中。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致中和”包括“中”与“和”两部分。

“中”主要是指对儒生内心的要求——“中立而不倚”、“喜怒哀乐之未发”。“人之初,性本善”,要想回归人原本的善念,就要不抱一丝后天形成的偏见、成见和情绪看问题,心态纯正而不陷入执著之中。

可见,传统文化谈到的中庸是天知、地知、自己良知的心性修炼。 而不是现在人所谓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都有自己的中庸观,君子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修炼,为了顺应“天命”而“取中”;小人恰恰相反,嘴上说中庸,心里并没有强烈的天命、天良的概念,没有心法的约束,而是无所忌惮,所谓的“中庸”只是为了符合个人利益和被灌输的观念。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和”主要是指对儒生行为的要求——“和而不流”、“发而皆中节”。孔子认为君子在世俗之中,在与他人交往中,既不能行为失常,又不能同流合污,事事都不能走极端。君子不做“素隐行怪”的事,在人群中要不显山不露水,谁也不知道君子内心修炼到什么境界,君子自己却要内心“遵道而行”,一生无悔,不因看不到效果而“半途而废”,孔子认为这只有“圣者”才能做到。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儒家经典中所推崇的“和”,不是“和稀泥”,而是“择善而从”。孔子曾称赞舜帝和颜回处世做到了中庸,他所推崇的“执其两端用其中”的真实含义是“隐恶而扬善”:看到别人恶的地方,不去效仿,而是引为己鉴,使自己不犯同样错误;不是去纵容,而是劝别人弃恶行善;这样恶就没有滋生的土壤,就会销声匿迹。看到别人的善行,不心生嫉妒,而是佩服学习,使自己也同样做好;不去抹杀掩盖,而是到处宣传弘扬,使善行遍布天下;这样善就会茁壮成长,发扬光大。这里有个基点问题,就是必须明辨是非善恶,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言“和”与“取中”。因此隐恶扬善是中庸的前提。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孔子一再强调人要学会分清善恶,善恶形势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孔子认为南方君子宽容忍让、以德报怨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北方强者英勇无畏、至死不渝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那人该学习哪一种呢?孔子认为:“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在国家符合天道运行的时候,就要做一个虚怀若谷、积极配合的谦谦君子,这样才能越变越好;而在国无道时,就要做一个坚持真理、至死不变的正义斗士,这样才能抑制邪恶。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以上谈的中庸,体现在人精神上的不断升华。一般人理解的中庸,含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意,似乎被看作没什么人生志向的中庸,这往往是强调了人对名利的追求。其实,人追求正法大道的心应是永无止境的,这是中庸的一面,而人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又应顺其自然,这是中庸的另一面。

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

假中庸的人,在处世原则上不分善恶,没有求真向善的志向;在物质利益上却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谈中庸的基点也是从维护利益出发。从而曲解和变异了“中庸”的内涵。

如果我们能回归中庸的本意,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自己一生都要勇于追求,不可片刻放弃的东西,而在物质利益上则看淡点,放弃过多欲望和执著,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才能真正享受到自己的人生幸福。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您说,对吗?

本文关键词:什么是中庸之道的精髓,中庸之道的精髓句子及译文,中庸之道的精髓句子,中庸之道的精髓指什么,中庸之道的精髓在哪里。这就是关于《中庸之道的精髓,什么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为何被称为“糟粕”文化)》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96388/
1
上一篇 零跑汽车最新估值,零跑汽车股价被市场看好
下一篇 电气火灾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生活中这些因素容易导致电气火灾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