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教师资格证补贴”是一种专业人士获取资格证书或履行定编职务时,由教育行政部门支付的津贴。该补贴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们的一种激励和补贴政策,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拓展教师的就业前景。
(二)补贴标准
1、获取资格证书的教师:申请人在成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后,即可领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补贴;
2、履职教师:申请人在履行定编职务的前提下,根据职务等级不同,分别可享受不同金额的补贴;
3、考试教师: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从事一定时间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进修班授课经历,可申请获得考试补贴,补贴金额取决于考试成绩及授课经历;
4、研究生教师:研究生教师申请获得相关补贴,可以根据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证书获得对应财政补贴;
5、社区/实践型教师:从事社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可获得有关形式的补贴,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上报审批及实施工作。
(三)申请该补贴需求
1、获取资格证书的教师:采取考试鉴定、申报材料等方式鉴定,符合有关资格标准的申请人方能获得资格证补贴;
2、履职教师:需遵循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申请人必须履行定编职务,才可领取该津贴;
3、考试教师:需满足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范围内的考试,完成授课任务;
4、研究生教师:需要就读指定院校,积极钻研,按照专业条件和规定,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的有关考试;
5、社区实践教师:需符合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实践性教学要求,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实践考核等。
(四)实施机制
1、获取资格证书的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将统一安排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时间和考点,申请人经过该考试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一次发放;
2、履职教师:按职务等级不同,由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发放,具体标准由财政部门制定;
3、考试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将统一安排申请者报名参加指定考试,成绩满足要求,即可获得相应补贴;
4、研究生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将按照学历和读书成绩,安排财政补贴,及时发放;
5、社区/实践型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上报审批及实施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补贴政策支持。
(五)政策影响
一、什么是教师资格证补贴
教师资格证补贴,是为了鼓励教师获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而出台的一项经济补助政策。该政策规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可享受政府的经济补贴。
二、教师资格证补贴的申请方式
1、申请该补贴的教师必须是在教育部门和各地政府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范围内的证书持有者;
2、申请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递交申请表,有关资料,并经当地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审核,达到规定的要求;
3、申请补贴的教师需要在指定机构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提交相关资料申请补贴;
4、按照国家规定,资格证书颁发单位及其注册部门,将提交材料正确性审核通过批准后,单位颁发有效的资格证书给申请者。
三、教师资格证补贴的效力
1、按照教育部部署,教师资格证的获得者符合政策要求的,可享受政府经济补助;
2、政府在经济补助上将提供年度补助,每年按照机关部门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补助金额;
3、教师资格证补贴自发放之日起,至政府规定的有效期为止,申请者可继续享受本次资助,而不必再次申请。
四、教师资格证补贴存在的问题
1、获得教师资格证补贴申请的教师审核材料时门槛过高,有些考试报考者报考了却被拒绝;
2、有的地方没有严格的审查,存在虚假的资格证书申请者;
3、申请人享受政府补贴的范围受到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有时由于自身经济条件较弱,资格证补贴要求较高,导致申请者无法享受;
4、补贴标准在不同地区及用途有差别,尤其是对普通高校学生和技师学院学生等非学历教师补贴。
五、教师资格证补贴的发展方向
1、重新审查教师资格标准,降低门槛,使更多的考生享受到教师资格证及相应的补贴。
2、建立有效的考试监管机制,健全补贴管理制度,加强对补贴的批次审核和质检。
3、制定客观公平的补贴标准,提高补贴水平,让更多的教育人员受益,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质量。
4、加大对补贴用途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教师资格证补贴的有效使用,避免发生滥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