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
1. 2011年11月1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六届第六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1994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次党代会)之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2. 十六届六中全会旨在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立足未来,全面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为十七届五中全会设置发展思路和行动纲领提供决策思想指南。
3. 十六届六中全会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联系中央政治局全部25名委员参加。大会上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外交部长孙家正等首脑的热烈掌声,开会宣布,红色旗帜在中国高高挂起,中国梦将从十六大起航。
二、主要内容
1.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依靠经济建设,坚持发展就是要改革,改革就是要发展的观念,把经济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实施改革的重要支柱,在发展中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发展的基础。
2.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抓紧做好促进消费的工作,激发居民消费活力和积极性,扩大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开展社会保险改革,着力培育新兴消费、调动消费潜力,推动更完善的消费支付体系建设。
3. 全体会议还强调,要全面落实“互利共赢”思想,积极开展鹭港社会建设,促进全面发展,提高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群体的基本权利,推进社会公正的不断实现。
三、结论
总之,十六届六中全会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会议,2018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继续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鹭港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历史上关于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时间
1.2012年12月15日,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召开。在全会上,通过了修改宪法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等职务的条款,确定习近平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唯一的常委。
2.2013年11月9日至12月12日,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召开。此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组成情况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2年)》。
3.2015年10月29日,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三次召开,对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利和义务法》作出贯彻执行和完善实施的特别规定,也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开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2017年10月18日,十六届六中全会第四次召开,确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
5.2019年10月24日,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五次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修订)》,明确了免职等责任处理的具体条款。
6.2020年9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第六次召开,推进全面筑牢防疫防控长效机制,实施好中央统筹协调、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治理格局,加强全民健康管理,防控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上就是关于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时间的详细介绍。回顾历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十六届六中全会系列会议路线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措施,为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