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国考难不难(公务员国考难吗,过关率高吗)

公务员考试难?我监考几次应该算有发言权吧。首先,到场率40%-50%左右,每个考场偏差不会太大,缺考这里已经淘汰一半了。第一场考试下来,会出来10%左右,考完第一场一般不允许出楼栋的,这些人都会在楼梯或过道等着

公务员考试难?我监考几次应该算有发言权吧。首先,到场率40%-50%左右,每个考场偏差不会太大,缺考这里已经淘汰一半了。第一场考试下来,会出来10%左右,考完第一场一般不允许出楼栋的,这些人都会在楼梯或过道等着结束。考场里剩下还有一半打酱油的,所以真正竞争者,不多了!

飞跃谈教育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副校长

国内18种考试通过率排行榜!其中成人高考最容易几乎100%,研究生考试28%,法考16.25%,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难2.5%。看完下图比例,你还会逼孩子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吗?家有考生的请关注。#考试# #公务员# #考研# #法考#

说有多难,就有多难!

一张图看排行,

研究生通过率28%,

国家公务员通过率只有2.5%。

100人只有2.5个人可考上。

朋友的孩子今年参加了考研,

又参加了公考,

孩子说,考上哪个读哪个。

反正自己没什么要求。

说实话这两种考试都挺难。

你会要求孩考公务员吗?

#乌鲁木齐头条#

#如何看待考公的35岁门槛# 回想起公务员考试都是一条孤独而艰辛的路径,准备过程可以说五湖四海,任你自由发挥,考试题目没有边界,有时候运气占很大比重,但占用时间是肯定的,一般考几年考不上特别打击你的自尊心。

设置35岁门槛我觉得有利有弊,对考生来说,不到这道门槛总是不会死心的,我就是考2年隔一年半载又考,重复几次32岁才考取。为了在门槛前能进去也是钻牛角尖背水一战的态势,人几乎寝食难安,太惨烈、太伤人了!

我的同学成绩、记忆力都不差的,工作能力也很强。看着他们过了35岁被拒之门外,不得不说是公考单位的一种损失,现在他们打工也好,单干也罢都比我强。

这道门槛是有一定道理,但也会有招贤纳士的弊端,我想每个人都有职业的道路,和婚姻一样有缘分才能进入公考单位。我相信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秉承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信念,在那条职业路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上周,很多人参加了2023年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多省联考,各地报名考生总数超过500万,最大竞争比达60:1,平均竞争比超30:1。

在隋唐以前,出身寒门的人想都不敢想能有做官的机会,之前举孝廉选拔官员的方法水分很大,大多数还是受门第影响。

隋文帝杨坚上位后,开始有意打压大家族的势力,决定从民间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充实国家人才库。于是,科举考试便诞生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真正成型于唐朝,且之后各朝的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以明朝为例,明朝的秀才录取率大概在10%左右,而举人的录取率则在4%左右。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就高兴得发疯了吧?而明朝时期会试的录取率,大概能在9%。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参加院试——乡试——会试之后,最终金榜题名的录取率为0.036%。也就是说,平均一万个人参加院试,最终只有3.6个人可以顺利考中进士。不得不感慨一句,在古代,想当公务员真的真的好难啊!!!

万能的考公人把"2023国考成绩"推上了热搜!估计还没出成绩国家公务员网站就得崩溃了!3月上中旬,为什么不能是中旬呢!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坐等国考成绩!

换一下就知道了,公务员考试为什么难,就是待遇好啊,所以别人说的没错

余生两件事爱你读书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马上就要公布了[锦鲤到来]

历时51天,二零二三国考笔试成绩终于要出了,据有关消息啊,笔试成绩很大可能在3月3号公布,由于国考不会公布笔试排名,要想知道自己是否精面,还要继续等待最低进面分数的发布,一般是在成绩查询开始的一到两天,这个名单就会公布了。

当然,如果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进没经面,也可以参考一下自己同岗位往年的最低经别分数。

先从国考坐起,别设年龄限制。[鼓掌][鼓掌][鼓掌][鼓掌]为什么考公务员非得设在35,36就不能为国家贡献了?[what][what][what]但是说白了35以上可以去面试,但是企业不录用[笑哭][笑哭][笑哭]

现在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一定学历,通过考试,进入行政机关工作的,学历不具备不考试是进不了行政机关的!

hp400

这个问题压制了几代人,犹如一座大山,压得有志之士翻不得身!废除干部和工人“身份”还要等几时?这是个阻碍人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定,成为限制人才的“瓶颈”,我们应该打开了。我们进行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仍存在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绊脚石”。在现实中,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哪管文化程度不高,哪管报纸都看不下来,照样坐机关,拿干部工资。而是工人身份的人,就不同了,因为你是工人身份,你再有文化水平,也不能进机关,只能到企业出苦大力,当一辈子工人。因为,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录人员时,就明确规定:必须具备干部身份等等。不是干部身份根本跨不进机关事业单位的门槛,这是各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人的“硬件”标准。

所以,干部身份“值钱”,可以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工人身份“廉价”,永远进不了机关和事业单位。就是这个“门槛”,拦住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清人龚自珍曾热情呐喊:“我劝天空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而今人才辈出,却有很多人才得不到利用,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人为的被挡在了局外。我说,现在不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而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时候了。可由于眼下干部人事制度的限制,“工人”身份的人才,只能望而生畏,难过这道高高的“门槛”。面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身份限制,很多优秀的人才挡在了门外。而那些干部身份的且文化水平极低的人就大大方方端起了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铁饭碗。真是应了小品里的一句讽刺台词:都是同样的人,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干部”身份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人是干部身份,有的人不是干部身份?干部怎么转?为什么我国有“干部”、“工人”之分?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有的人在事业管理岗位干了几十年,直到退休了还是“工人”身份,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干部身份的要比工人身份的工资高得很多,待遇相差很大。有的人在私企工作,一转身竟变成了“干部”身份,理所当然地进了机关、事业单位。真是让人羡慕至极。我国有“工人”、“干部”的身份限制,而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没有“干部”和“工人”身份界定,也没有“铁饭碗”,他们人才流动性大,全是招聘制,所以,他们国家很发达。现在经济越发展,人为设置的“障碍”也随之越多。工人一辈子只能是工人,而干部可以提拔升迁,只要是工人组织人事部门免谈。在我们的国家像这样的“框框”太多了。“框框”多,致使大量人才的流失,一些腐败的现象滋生,为了转为“干部”身份,四处求人,送礼走后门,只要有人有钱,就能转为“干部”身份。而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因为没有关系,也没钱,就只能望洋兴叹了。真的希望不要再人为地设置“框框”了,打开用人的大门,不拘一格用人才,我们才能人才济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从而经济腾飞,国家兴旺发达。我们不是已经废除了“成分论”和“粮食本”了吗,为什么就不能再废除“户口本”和“身份论”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94936/
1
上一篇全国公务员与省公务员(省市公务员和国家公务员)
下一篇 河南省公务员公务员(河南省公务员公务员录用名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