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难?我监考几次应该算有发言权吧。首先,到场率40%-50%左右,每个考场偏差不会太大,缺考这里已经淘汰一半了。第一场考试下来,会出来10%左右,考完第一场一般不允许出楼栋的,这些人都会在楼梯或过道等着结束。考场里剩下还有一半打酱油的,所以真正竞争者,不多了!
飞跃谈教育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副校长国内18种考试通过率排行榜!其中成人高考最容易几乎100%,研究生考试28%,法考16.25%,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难2.5%。看完下图比例,你还会逼孩子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吗?家有考生的请关注。#考试# #公务员# #考研# #法考#
说有多难,就有多难!
一张图看排行,
研究生通过率28%,
国家公务员通过率只有2.5%。
100人只有2.5个人可考上。
朋友的孩子今年参加了考研,
又参加了公考,
孩子说,考上哪个读哪个。
反正自己没什么要求。
说实话这两种考试都挺难。
你会要求孩考公务员吗?
#乌鲁木齐头条#
#如何看待考公的35岁门槛# 回想起公务员考试都是一条孤独而艰辛的路径,准备过程可以说五湖四海,任你自由发挥,考试题目没有边界,有时候运气占很大比重,但占用时间是肯定的,一般考几年考不上特别打击你的自尊心。
设置35岁门槛我觉得有利有弊,对考生来说,不到这道门槛总是不会死心的,我就是考2年隔一年半载又考,重复几次32岁才考取。为了在门槛前能进去也是钻牛角尖背水一战的态势,人几乎寝食难安,太惨烈、太伤人了!
我的同学成绩、记忆力都不差的,工作能力也很强。看着他们过了35岁被拒之门外,不得不说是公考单位的一种损失,现在他们打工也好,单干也罢都比我强。
这道门槛是有一定道理,但也会有招贤纳士的弊端,我想每个人都有职业的道路,和婚姻一样有缘分才能进入公考单位。我相信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秉承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的信念,在那条职业路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上周,很多人参加了2023年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多省联考,各地报名考生总数超过500万,最大竞争比达60:1,平均竞争比超30:1。
在隋唐以前,出身寒门的人想都不敢想能有做官的机会,之前举孝廉选拔官员的方法水分很大,大多数还是受门第影响。
隋文帝杨坚上位后,开始有意打压大家族的势力,决定从民间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充实国家人才库。于是,科举考试便诞生了。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真正成型于唐朝,且之后各朝的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等等。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元、明、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以明朝为例,明朝的秀才录取率大概在10%左右,而举人的录取率则在4%左右。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就高兴得发疯了吧?而明朝时期会试的录取率,大概能在9%。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参加院试——乡试——会试之后,最终金榜题名的录取率为0.036%。也就是说,平均一万个人参加院试,最终只有3.6个人可以顺利考中进士。不得不感慨一句,在古代,想当公务员真的真的好难啊!!!
万能的考公人把"2023国考成绩"推上了热搜!估计还没出成绩国家公务员网站就得崩溃了!3月上中旬,为什么不能是中旬呢!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坐等国考成绩!
换一下就知道了,公务员考试为什么难,就是待遇好啊,所以别人说的没错
余生两件事爱你读书在退休待遇上,很多人喜欢拿公务员说事。网上这类文章铺天盖地,其中不乏挑动群体对立的文字。甚至少数人在用什么样的心,他自己
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马上就要公布了[锦鲤到来]
历时51天,二零二三国考笔试成绩终于要出了,据有关消息啊,笔试成绩很大可能在3月3号公布,由于国考不会公布笔试排名,要想知道自己是否精面,还要继续等待最低进面分数的发布,一般是在成绩查询开始的一到两天,这个名单就会公布了。
当然,如果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进没经面,也可以参考一下自己同岗位往年的最低经别分数。
先从国考坐起,别设年龄限制。[鼓掌][鼓掌][鼓掌][鼓掌]为什么考公务员非得设在35,36就不能为国家贡献了?[what][what][what]但是说白了35以上可以去面试,但是企业不录用[笑哭][笑哭][笑哭]
现在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一定学历,通过考试,进入行政机关工作的,学历不具备不考试是进不了行政机关的!
这个问题压制了几代人,犹如一座大山,压得有志之士翻不得身!废除干部和工人“身份”还要等几时?这是个阻碍人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定,成为限制人才的“瓶颈”,我们应该打开了。我们进行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仍存在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绊脚石”。在现实中,具有干部身份的人,哪管文化程度不高,哪管报纸都看不下来,照样坐机关,拿干部工资。而是工人身份的人,就不同了,因为你是工人身份,你再有文化水平,也不能进机关,只能到企业出苦大力,当一辈子工人。因为,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录人员时,就明确规定:必须具备干部身份等等。不是干部身份根本跨不进机关事业单位的门槛,这是各机关和事业单位用人的“硬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