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山考场太坑,路上如果在考试时有社会车辆,那有情可原,可考试时候竞竟然是把训练车拉出来在考场来回转悠,学员怎么考?能有多少人通过?严重损害了学员们的利益,心力。真的太欺负人,要求那么严格,还把训练车弄到考场搅和,不是坑人么。
6月15号,淮安市中考场,烈日下家长为孩子挡住强光,便于孩子在进考场前多看一会儿书。
历史上的江南贡院,
比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大很多!
大约相当于今天所见的5倍。
当然,它不是一天建成的。
江南贡院的历史,大约历经800年。
在1300多年中国科举历史中,
江南贡院,也占据相当的地位。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
最早始建于南宋时期,造屋110间。
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
将江苏、安徽两省乡试及全国会试,

都设在江南贡院举行。
清代,南京作为江南省的省府,
江南贡院的名字,被保留沿用。
明清两代,江南贡院不断扩建。
清同治十二年(1873),达到顶峰。
仅考试用的号舍,就有20646间。
再加上明远楼、龙门等附属建筑,
整个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大约相当于42个标准足球场。
江南贡院,成为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东到桃叶渡,西到夫子庙,
南到秦淮河边,北到健康路。
在南京建一个可容纳2万人考试的考场,
有必要吗?
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兔年。
据一份两江总督的奏疏上说:
那年秋天的乡试,来南京赶考的人,
包括随行仆从,不下四、五万人!
在明朝:
南直隶乡试,在南京举行,即应天府乡试。
考生来自南直隶各府、州、县学及国子监。

到了清朝:
乡试规模,基本沿用明代。
即江苏(含今上海)、安徽两省的乡试,
仍在南京举行,即江南乡试。
江南读书人多,自然来南京赶考的人也多!
而赶考的成绩,也很出色!
明、清两朝,共录取进士51681人。
其中,明朝24866人,清朝26815人。
江苏,是全国考取进士最多的省份。
进士共计5797人,约占全国的11.2%。
江苏各府进士总数排名,依次为:
1 苏州府(含太仓),1861人;
2 常州府,1281人;
3 松江府,673人;
4 江宁府(明应天府),668人;
5 扬州府,542人;
6 镇江府,398人;
7 淮安府,192人;
8 通州,148人;
9 徐州府,23人;
10 海州,11人。
他们,都是江南贡院考场上的佼佼者!
江南的考生,不仅成绩好,学霸还多!
在清朝,科举一共举行了112科,

产生了112名状元(不含2名满状元)。
其中,江苏49人、安徽9人,共计58人。
这58人,都要先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
然后在殿试考中状元的。
他们,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
另外,榜眼和探花,也不少!
榜眼,江苏26人、安徽7人,共33人;
探花,江苏42人、安徽4人,共46人。
就状元的排名看:
1 江苏49人;
2 浙江20人;
3 安徽9人;
4 山东6人;
5 广西4人;
6 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人
7 湖南、贵州,各2人
8 顺天、河南、陕西、四川、蒙古各1人。
9 奉天、山西、甘肃、云南,无。
在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的1300多年里,
一共选拔出800多名状元、
10万名以上的进士、100万名以上的举人。
他们形成了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
包括那些科举考场上“失败者”,

他们是江南贡院的考场上的炮灰。
唐寅、吴承恩、郑板桥、吴敬梓……
但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彪炳千古!
在江南贡院的规模达到顶峰的32年后,
1905年,慈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
长达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叫停。
历经800多年风雨的江南贡院,
拆除,成了它必然的命运。
直到它成为保护对象,供人游赏。
#头条创作挑战赛#
#南京#
#南京头条#
#疫情最新情况# #淮安头条##考试#
疫情当前
生活不易
且行且珍惜!
有人在找各种借口不考试,
有人起早已经在排队进考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加油!
田雯(公元1635—1704)字纶霞,一字子纶,又字紫纶,号山姜又号漪亭,晚号蒙斋。在淮安、扬州一带人士中 ,田雯有“田圣人”之称,他留下的著作甚富,有《古欢堂文集》12卷、《古欢堂诗集》15卷、《长河志藉考》10卷、《黔书》上下两卷、《幼学编》4卷、《诗传全体备议》8卷,皆入《四库全书》。还著有《楚储米议》、《观水杂记》、《游太室、桐柏山、少林寺、司空园记》、《宝泉记》、《黔苗蛮记》和《苗俗记》等。田雯之诗,现存《古欢堂诗集》,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收录了他自康熙十一年(1672)至康熙三十三年(1694)之间的诗作。计1000余首。就其体制而言,有五古、七古、歌行、杂言,近体诗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俱全。就其内容而言,有记事、记游、咏物、山水、风物、怀古、悼亡、酬答、题赠等。由于田雯仕途得意,官运亨通,在京为官,又外任江南江北贵州诸地,阅历宽广,知识精博,又加“才雄笔大”(田同之《西圃诗话》)其诗歌独辟蹊径,自名一家。

田雯诗歌成就最高的要算古体诗,不仅题材广泛,丰富多样,而且反映生活比较敏锐迅速,揭露社会问题直接尖锐。他的《淘金谣》、《送马谣》、《种瓜辞》、《槐花驿火灾谣》、《相见坡蛮谣》等等,都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疾苦的诗,它深刻揭露了苛捐杂税、徭役赋敛的残酷繁多,对清统治者削平四夷,征服八方,对西北、西南各族连年用兵,血腥剿杀的罪行给予大胆抨击。《送马谣》中的“桑乾河,滹沱野,羽箭材官南送马。太仆火印何权奇,瘴乡不产龙媒姿”,说出朝命大官们向战争前方押送骑兵、弓箭武器、马匹等军用物资。那些骑兵的“健儿来何方,官帖十行。鞭垂在手,戟髯怒张。”凶相毕露,欺压良民,逼那“农夫锉草,妇子汲水”,“刍豆供给苦不足”。送走了“马队”、“吏索钱”,百姓走投无路,只有“鬻牛”卖田,倾家荡产。无怪《清诗别裁集》的评者言:“写尽农家供官之苦,作新乐府读。”那《淘金谣》中的“淘金户,户户无宁居。背上都卢,西走巴渝……苛政十倍,横索官钱,先卖黄犊,后鬻儿女!”这血淋淋的现实,多么令人发指啊;诗人大声疾呼地写到“楚山高兮沅江深,猺村无路!”象这类具有社会真实的诗歌,在《古欢堂诗集》里为数不少,都是田雯在江南、贵州为官时的佳作。在清初-大兴之时,象田雯这样大胆、直接、露骨,这样一针见血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且把矛头指向当权者,这还是不多见的。而田雯以其敏说的眼光,开阔的胸怀,毫无顾忌地抨击现实四罪恶,真乃不愧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就其诗的风格而论,“原本少陵”或“五言逼真谢、鲍;七言全仿杜、韩。”(田同之《西圃诗话》)笔者以五古逼真谢鲍,“歌行”极似高岑。再加上田雯胸怀若谷,气质刚毅,才雄思精,为诗千变万化,气象开阔,纵横跌宕,高迈奇峻,一时警卓诗坛。象那“闰五月雨霹雳飞,将军战缚蛮王归。于阗之王大宛马,十路降旗城皆下。班师吹角青海头,饮至解甲清昼同。逆浪风翎鸥鹗白,歇鞍汗血骅留红”的《大雨行》,气势磅礴,音调铿锵,犹如高适的《燕歌行》基调。又如“眼中之人南北曹,飞扬跋扈文章豪。
田雯[清代文学家、藏书家]
田雯于1635年(崇祯八年)生于厦门府德州(今山东省德州市)。1660年(顺治十七年)举乡试,1664年(康熙三年)中进士,授秘书院中书,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工部郎中。时常与在京为官的王士禛等人切磋诗文。1680年(康熙十九年)督学江南,每次巡察考场,只有两仆人相随,禁止官员铺张接待,所取之士多异才。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授湖广督粮道。后回京历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卿。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出任江苏巡抚,又调任贵州巡抚,见贵州经济文化落后,致力发展当地文教事业,增建县学,整修书院,奖掖黔中人才。公余暇日,亲至书院督课,黔省文风日盛。时黔省东南的苗民偶有骚乱,广东总督建议合兵会剿,田雯以“制苗之法,犯则治之,否则防之而已,无庸动众劳民也”,力阻之。1691年(康熙三十年)七月,因母丧离职。丧期满后起补刑部侍郎。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调任户部侍郎,主管宝泉局。康熙四十年以病乞休回籍。因羡慕厦门风景,卜居于厦门大明湖畔,对厦门名胜古迹多有题咏。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卒于家。

综观田雯之诗,不仅才力高,而且取材丰富,诗格雄伟豪壮,构思灵活多变,善于标新立异,能另辟蹊径,自成一家,是清代为数不多的杰出诗人。
《烈火行》是田雯亲身经历过发生德州历史上的一次大火死了一百多人,有感而发的作品手稿堪称孤本,极具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于一身藏品。根据国家文物制定标准,符合国家一级文物。
此作品获得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纪念成立一百一十周年”一等奖。
6月7日,江苏淮安,一段高三男班主任强忍心中的尴尬,穿着大红色旗袍送考,他带学生们从通道走过,成了目光焦点,家长们感动的更是竖起了大拇指,然而真正的“亮点”并不在他的穿扮,说起事情的出发点更让人由衷地敬佩!
堂堂七尺男儿身穿大红色旗袍出现在高考考点,也真的是为难他了,他的事迹迅速在网上走红,得到网友狂赞!原来他这么做并非本意,却更加意义深长!

当事老师谭元飞称,穿旗袍是兑现学生的约定,高考前班级里的学生表示希望班主任在考试那一天能穿旗袍给大家加油,他为给学生打气,顺应气势玩笑答应:“你们敢买,我就敢穿!”结果学生在考前真的送来了红旗袍。一开始也觉得不好意思,纠结好几天,但是和孩子们有这个约定,就要去兑现。
没想到他的妙曼身姿成了考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到众考生开怀大笑,又投来尊敬的目光,谭老师心中喜滋滋的,一度尴尬的他一时间充满自信。穿旗袍有“旗开得胜”的寓意,作为一个班主任,他希望孩子们有好的成绩,主要是能在考前成功缓解孩子们紧张的情绪,也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们勇于兑现自己的承诺,他觉得值。
不得不说,除了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成绩与身心健康以外,那就是老师了,作为一个班主任,谭老师以身作则,在毕业之际还能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学生,可谓用心良苦。在合影时,从学生喜悦而放松的心情就能看出,他平时和孩子们处的很好,严肃而不缺

温情。
记者采访后,视频在网上走红,曾经参加过高考的我,在屏幕前感动忍不住泪奔,不由想起曾经老师的无微不至关心,我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优良传统,在这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众多网友点赞评论,赞美谭老师是个为人师表的好老师!
要说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那老师就是祖国未来的建筑师,为他们默默付出点赞!
#男老师穿旗袍给学生送考加油#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淮安头条# #江苏#
大家觉得谭老师的做法值不值得赞扬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2021年高考成绩公布
平时的模拟就是一场演习,高考才是真正的真刀真枪的战争。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成波峰波谷状起伏,每年都有大量的高三学子模拟成绩很优秀,而高考大失水准,把三年来最差的一次给了高考,极其沮丧失落挫败。没办法,有时,运气就那么背。

恭喜我外甥取得全淮安市高三一模全市163名,二模全市148名的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