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战友,12年军龄,四期士官退役时没有要工作,可他现在却在某市委组织部门上班,还是公务员。
战友从小就非常崇拜和羡慕军人,盼望长大了能早日穿上军装,高中毕业时就想报考军校,由于他父母担心他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成熟,是一时的冲动,到校后吃不了苦还可能被退学,所以当时就没有同意战友考军校,上了一所地方大学。
他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自己做主,根本就没有和他父母商量就业去向,当时他心里想,高中毕业时已经错过了一次从军的机会,若只听父母和别人的意见,自己再不做决定,可能会后悔、甚至是遗憾终身,于是直接报名入伍当了一名直招士官。
战友入伍后,很快就适应了火热的军营生活,平常积极投入到各种战备训练和学习中;因为他是本科毕业,套士官的时候直接就是一期士官第三年。
由于他在部队工作成绩突出,第一年就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还把他做为连队骨干发展培养;当他的父母知道儿子在部队取得这么快的进步,看到他成为一个能保家卫国的真正男子汉,很是欣慰,并坚决支持他在部队继续发展。

在部队期间,战友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尽管他是本科毕业,在连队学历也不算低,但他知道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知识也在更新,不学习肯定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仍然利用训练间隙的点滴时间,努力学习军事、政治和各种文化知识。
尽管他比较优秀,学历也高,但由于部队常年外出驻训、拉练等种种原因,他错过了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后来就在部队又套了二期、三期,一直干完四期士官;由于他管理和协调能力强,在服役的最后两年还曾经代理过排长,最后战友满12年军龄退役。
战友退役选择安置方式时就想,自己大学毕业后因为参军了,政府可以安排工作,那些大学毕业没有参军,直接到社会上就业的不也干得很好吗?!何况我还经过部队这么多年的培养、锻炼,在能力、素质方面也不差,还干不过他们吗?!
战友就是凭着军人不服输的精神,决定选自主就业,不要政府安排工作,不要别人的帮助,靠自己的实力去拼工作岗位。

他退役后,集中利用了一段时间复习考公的学习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参加文化考试、面试,终于一次性成功上岸,短时间复习就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主要是受益于他在部队时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如今他在某市委组织部门上班,还是公务员,令好多他们同期退役战友们的羡慕。
战友就是凭着军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主要是靠自己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积攒实力通过考公获得自己理想的岗位;他说,当了12年兵,一辈子是军人,若有战,召必回!虽然退役离开部队了,改变的是服装和工作岗位,不变的却是一颗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心!
人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人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不是金钱的浪费。因为金钱的浪费还可以赚出来,而时间的浪费永远无法回来了。
亲戚家的一个孩子,今年26岁了,去年文科硕士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考公务员,现在还没有结果。

同样是26岁了,我都想到了小郁儿的屋子,今年也是26岁了。她说到去年赚了120万。
村西边老王同样也是如此,26岁年入百万了。
亲戚家的孩子呢,一分钱还没有赚到,还在天天复习功课,准备考试,这就是差异。
关键是小郁儿的屋子连大学都没有,大一就退学了。
一个人最宝贵的时间,到底是用来发展自己的才华,还是用来拿那个学位。
当一个人通过各种考试拿到了学位,背会了很多问题的标准答案,却发现没有工作。
这些找不到的硕士生如果不知道小郁儿的屋子和村西边老王还好,如果知道了,是否会反思?是否想过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否正确?是不是有那种清醒的过来感觉?
如果知道人生还有另外的一条成功的道路,是不是就好像那种感觉,当找到了枕头,却发现天已经亮了。枕头了已经没有用处了,已经没有时间去睡觉了。

当一个人发现这些人生所选择的道路是错误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早上6:00了才找到了枕枕头,刚要睡觉,就要起床了。
时间的浪费就是人生最大的浪费,一个人没有把时间用到展现自己的才华上,没有用到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上,只是用来背标准答案。
当一个人只会被标准答案的时候,他是连工作也找不到的。
人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人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不是金钱的浪费。因为金钱的浪费还可以赚出来,而时间的浪费永远无法回来了。
亲戚家的一个孩子,今年26岁了,去年文科硕士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工作,一直在考公务员,现在还没有结果。
同样是26岁了,我都想到了小郁儿的屋子,今年也是26岁了。她说到去年赚了120万。
村西边老王同样也是如此,26岁年入百万了。
亲戚家的孩子呢,一分钱还没有赚到,还在天天复习功课,准备考试,这就是差异。

关键是小郁儿的屋子连大学都没有,大一就退学了。
一个人最宝贵的时间,到底是用来发展自己的才华,还是用来拿那个学位。
当一个人通过各种考试拿到了学位,背会了很多问题的标准答案,却发现没有工作。
这些找不到的硕士生如果不知道小郁儿的屋子和村西边老王还好,如果知道了,是否会反思?是否想过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否正确?是不是有那种清醒的过来感觉?
如果知道人生还有另外的一条成功的道路,是不是就好像那种感觉,当找到了枕头,却发现天已经亮了。枕头了已经没有用处了,已经没有时间去睡觉了。
当一个人发现这些人生所选择的道路是错误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早上6:00了才找到了枕枕头,刚要睡觉,就要起床了。
时间的浪费就是人生最大的浪费,一个人没有把时间用到展现自己的才华上,没有用到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上,只是用来背标准答案。

当一个人只会被标准答案的时候,他是连工作也找不到的。
94年前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收到一封用盲文写的信,看后泪水夺眶而出
凡是听过胡富国讲话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词经常挂在嘴上,这就是“父老乡亲”。他开口讲话,称山西人民为父老乡亲。
他心中装着人民群众的疾苦,时刻想着父老乡亲。他抓实事,干大事,一切都是父老乡亲。父老乡亲,这亲切朴实的话语凝结着胡富国对山西人民多么深厚的感情和神圣的责任啊!
胡书记为什么要称山西人民为父老乡亲呢?这有些来历。他出身于山西晋东南的一个农民家庭,多半生的经历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山西任职。
他当过采煤队长、矿长、矿务局局长、煤管局副局长。1982年调中央,任能源部副部长兼能源总公司总经理。
1992年7月调回山西,先后担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1993年9月任山西省委书记。回山西任职,在老家为官,所以他称呼家乡人民为父老乡亲。

胡富国说:“单讲做官,老家的官不好做,不如在外地做个太平官。看风使舵、明哲保身、按部就班过日子,我50多岁的人了,这还不会,可我是共产党的省委书记,我不能这样做,我必须为山西的父老乡亲多办实事,多抓大事。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来山西就是要同省委、省政府一班人一道带领全身人民大干一场,让山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使山西的经济赶上周边省,赶上沿海地区。我是山西人呀,山西父老乡亲对我寄予如此厚望,我绝不能辜负他们。我好比套上了车的马,只有尽心竭力地把车拉好。如果我胡富国拉不好,父老乡亲们就有权换了我!”
胡富国重视教育也是出了名的,这在3000万山西人中有口皆碑。
老百姓向记者讲述的他抓教育的故事,就像秋天果园里的葡萄一嘟噜一串的。
一封用盲文写成的信飞到了省委书记办公室。当时,记者正采访胡书记。秘书把信送进来后,胡书记立即拿起已翻成汉字的信读了起来:

亲爱的胡爷爷:
在您的关怀下,现在我已经回到了渴望已久的校园,当我拿到您给我的1000元生活费时,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真不知道如何来感谢您,感谢党。
我真是太幸福,在这充满关怀、充满欢乐的校园里,我一定要发愤读书,以实际行动报答您和社会上、学校里所有关心我的人。
读着读着,胡书记的眼睛湿润了,在场的人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感染了。
这是发生在1994年的一件事情,一位名叫学庆的盲童因家里穷,只上到四年级便迫不得已退学。这个消息让胡书记不能自已,他当即表示每年掏500元学杂费,供这位盲童继续上学,直到小学毕业。
10月22日,公务繁忙的胡书记又专程来到太原盲童学校看望了学庆贺盲校师生,并挥笔为学校题词,“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盲教事业”。
博士退学四个月了,中间准备了一个半月省考,上周六来到姐姐所在城市,参加公务员考试,借住在姐姐家,考完恰巧碰上姐姐婆婆有事回老家,所以我留下来帮忙接送孩子上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