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头条#傍晚·灯光亮了
中山公园的那条林荫小道,幽静。如果你想独自一人漫步享受宁静,或与你所爱的人说些私语或悄悄话,这里是一个好地方。
【茂名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彩鹳】近日,观鸟爱好者陈汉钟在茂名电白海边观鸟时,拍摄到了一只头部白色,嘴橙黄色的大型涉禽。通过查阅资料,他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濒危鸟类彩鹳。随后,经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强鉴定,摄影爱好者拍到的这种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彩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等级。
据了解,彩鹳为鹳形目鹳科鸟类,体长约93至102厘米,体重2至3.5千克,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目前全球种群数量为16000-24000只,主要分布在南亚次大陆至中南半岛。
张强介绍,早在130年前(1892年)法国人JohnDigues de La Touche在汕头就记录到了彩鹳,这也是该物种在广东的首次记录。由于各种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彩鹳在中国境内少有记录,因此被推测在国内已绝灭。但2008年在贵州再次被发现。近年来,广东东莞、惠东、陆丰、海丰也零星记录到彩鹳的身影,记录的时间多为3-4月份。(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杨耀烨 通讯员:林荫)

2021年7月27日 晴热 周二
汕头南澳岛→梅州客家天下
早饭后,我们九点整从酒店退了房。离开南澳岛前,要去宋井景区瞧瞧。
在南澳岛驱车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滨海大道让你可以时时感受到不同的海景。宝贝坐在车里,手机、摄像机两个不停地切换,忙得不亦乐乎。
宋井景区内,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刚一入园,微风拂面,清爽非常。
我推着老爸走在林荫小道上,按照景区路牌指引,直奔宋井而去。
据几年前来过这里的老哥说,这口井就位于海边不远,但泉水清甜可口,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对于位于海滨的一口井,无论怎么想都认为应该是咸水井,怎么可能会冒出清甜甘爽的泉水来呢?可是,这口宋井就是这么神奇。
所以,既然已身在南澳岛,那么这口井就一定要去看看。

景区不大,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一座位于海边高地的一座凉亭。
宝贝扶着爷爷漫步登上凉亭后,可以远眺大海。
老爸坐在亭内乘凉。我们看到还有石梯下到海滩处,便安顿好老爸,我们仨顺着石梯来到了海滩。
海滩处果然有一口井,不过用粗麻绳拦着井口四周,游人无法靠近。旁边用牌子写着“疫情期间,游客不能取水饮用”的字样。
我探头往井里望去,只见水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东西,估计是疫情以来这口井就被圈住,没人再从这里打水所致。
看宋井的介绍,原来这口井和南宋末年的一位少年皇帝有关。这样一口与皇家有些密切关联的水井,在偏远的南澳岛来说,无异于一颗璀璨的明珠,自然受到老百姓众多的关注与爱护。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口依然有些生命力的古井中,体会到历史的厚重。
接下来的旅程便是二百多公里的高速,从南澳岛到梅州客天下景区。

出南澳岛必然要走九百多米的南澳大桥,好在出岛不用再缴费,这让我们内心多少平衡一些。
在车上,老婆就利用手机订好了酒店,直接导航到那里。
三个多小时后,我们顺利抵达酒店。
在酒店稍事休息,征求了老爸的意见,他也欣然同意去五公里之外的泮坑水库一游。
到了景区,路标提示沿着湖边的道路只能单向行驶,但车可以停在路的左侧。
停好车,打开轮椅,我们开始沿着泮坑水库的绿道健康行走。
我发现停在路边的车绝大多数都是本地车,鲜有外地车。来的人都沿着水库或慢跑,或走路,是强身健体和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紧挨着绿道的是蜿蜒曲折的长廊,如果跑累了或者走累了,可以在长廊十几米一座的凉亭内休息。这个设计得到了我们的一致称赞,极具人性化。
有一位卖零食饮料的大妈,卖一种叫仙人粄的小吃,我们觉得新鲜,3元一杯,便每人买了一碗尝尝。

仙人粄很像龟苓膏,但是没有龟苓膏的苦涩。我们问售卖的大妈,这是用什么做的,大妈虽然很热情地给我们解释,但是她的客家话,我们绝大多数没听懂,似乎说是用一种什么草制作而成。我们只好礼貌而面带微笑地假装认真地听着,不知所云。
沿着水库一圈走下来,一共是2.7㎞。老爸虽然坐在轮椅上被我们推着,但依然很高兴,说这一趟来得很值。
晚饭在酒店附近的一家客家餐馆解决,味道不错,而且物美价廉。
酒店前台说,旁边的威尼斯小镇值得一看,尤其是晚上,沿着湖边漫步,景色不错。
老爸觉得有些累,想先回房休息。我们仨便一睹其风采。
威尼斯小镇的建筑风格还真如其名,除了商业街,还有若干栋商品房。只是无论是商业还是住宅的入住率来看都不高。
我们漫步在湖边,没有碰到几个行人,游客似乎就我们仨。湖边的店铺十有七八是关闭着的,不知是倒闭了还是没到营业时间,总之显得很冷清。

虽然如此,但轻柔的音乐声却飘荡在四周,倒是让人很放松。
我发现,威尼斯小镇的建筑都很新,应该不超过两年。很多都没有使用,但到了夜间,装饰的灯却大放光彩,将整座小镇装点得如梦如幻,别有一番风味。
此外,里面还有诸如海盗船、大摆锤、恐怖屋等游乐设施。只是没有游人,它们只能落寞地闪着五颜六色的光,等待着零星游客们的光临。
“我们回去吃瓜吧!”宝贝走累了,建议道。
“嗯,不错,刚买的瓜,很适合今晚吃。”
于是,我们加快了步伐,用吃瓜来消除一天的疲劳。
2022.08.14:
只是因为吹着黄昏的海风,多看了一眼海湾对面的海山,于是决定今天前往濠江区礐石景区徒徒步。
通过礐石大桥,导航引导我们从景区东门上山。一条艳阳高照的水泥盘山大道,还没渐入佳境就已衣襟透湿。从寻梦台才出现林荫石阶小道。山间多巨石,有观景平台远眺海湾对岸。总体感觉礐石山不大,只因天气酷热,迫使我们匆匆从金山中学附近下山。

从陈旧的汕头老城远眺对岸濠江,海滨高楼林立,打算晚上住到那片繁华里。
礐石山下来,前往酒店路上,发觉濠江区的滨海房地产业开发着实非常高大尚,就是极其缺乏人气,到处冷冷清清。心灰意冷取消预订好的酒店,还是重返汕头老城区。
午餐寻去中山路的春梅里吃鹅肉,店面不大,食客很多,门口的马路边停放着很多熟悉的粤B车。[捂脸]午餐等位时,通过网络外卖给蟹小宝同学点了心心念念的十二中草莓冰沙,一扫让她爬山的郁闷气。
兜兜转转寻找车位时,看到汕头中心医院就在附近,吃完午餐,顺便去医院做了一个核酸检测。5元每人。
午餐结束,决定还是直奔南澳岛吧。
杨振宁曾被问到:“您今年83岁了,翁帆29岁,你们相差54岁,如果你100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会让她改嫁吗?”

旁边的翁帆脸色阴难看至极,而杨振宁的回答却让她十分感动。
杨振宁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且是目前仍然在世的物理学家当中,唯一一位可以和爱因斯坦相媲美的物理学家,他在物理上成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
但同样,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与众不同,尤其是他和翁帆的这段“忘年恋”。
1995年夏天,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到汕头大学参加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彼时的翁帆正在汕头大学念大一,因为英语很好,人又长得乖巧可爱,于是被老师安排去接待杨教授夫妇二人。
初次见面,翁帆的聪明可爱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夫人杜致礼十分喜爱她,同时,翁帆内心也是十分崇拜和尊敬杨教授的才华。
只是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对相差54岁的两个人在后来竟会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会后三人拍了一张合影,并且在未来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2003年,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因病去世,妻子离开后,杨振宁常常独自走在他们的一同走过的路上,感慨万千: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2003年年底圣诞节的时候,翁帆写了一张圣诞贺卡寄到美国,贺卡上难得的写上了她的电话号码,只是当时她还不清楚杜致礼已经去世的消息。
2004年年初,杨振宁在香港的时候收到了从美国转回来的贺卡,看着上面的电话,杨振宁直接打了过去,邀请翁帆在中山大学见面,就此开始了两人的第一次约会。
多年未见,翁帆十分忐忑,她甚至不知道见面后是否需要搀扶已经82岁的杨振宁。
结果见面后才发现她想多了,尽管已经82岁,但杨振宁身体十分硬朗,完全不需要人搀扶。两人相谈甚欢,就这样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2004年5月,两人又相约去香港看凤凰花,雨天路滑,翁帆又恰巧穿着高跟鞋,杨振宁怕她摔跤,于是十分自然地牵起了翁帆的手,翁帆没有拒绝。

同年的7月,杨振宁又邀请翁帆到他“清华园”的家中,两人谈天说地,一步一步走进彼此的心里。
后来,翁帆回到广州,两人靠着邮件联系,在发给杨振宁的邮件中,翁帆大胆地表达了她对杨振宁的爱慕之情。
10月份,两人又相约到广西北海旅游,两人身穿休闲装,在林荫小道上骑着双人自行车,十分惬意。
这次旅行回去后,远在北京的杨振宁打电话向翁帆求婚,还许诺她见面的时候会把玫瑰花给补上。
至此,两人正式确认了恋爱关系。2004年12月24日,翁帆和杨振宁登记结婚。
对于这段相差了54岁的“忘年恋”,翁帆的父母也曾想过反对,但最终还是遂了女儿的愿,只要她幸福就好。
然而网上的舆论却是一边倒的不看好这段感情,杨振宁在节目上被问到百年之后是否愿意让翁帆改嫁的问题时,他回答说:
“年轻时的我不愿意,老年的我愿意。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我会尊重翁帆的选择,现在我只想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看着杨振宁,翁帆感动的说:我再也不嫁了。
现如今,两人已携手走过16个年头,感情不仅没有丝毫变质,反而愈来愈好。
不论何时,两人只要一起出门必定是手牵着手。
杨教授耳朵不好使,常年带着助听器,每次听不清楚别人讲话,他就自然地看向翁帆,翁帆则会给他复述一遍。
常年熬夜晚睡的翁帆在婚后也将自己的作息调整为和丈夫同样的作息,早睡早起。
种种细节,无一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厚。两人用行动实实在在地向世人证明了他们这段感情的真实、可靠和浪漫。
或许就像杨教授所说:“我和翁帆的结合三四十年后,大家会认为是非常好的罗曼史。”
每一种爱情都有自己独特的样子和美,或许我们不曾见过,但不代表爱就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年龄,在真爱面前,每个人都能变得无所畏惧。

在这段“忘年恋”中,杨振宁竭尽所能地将翁帆保护在象牙塔的象牙糖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翁帆则用心陪伴着他的余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上帝送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
你们觉得两人是真爱吗?
#深圳头条#深圳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中心区北端,是广东省内13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是深圳市民休闲运动、放飞风情的大型绿色公共场所。公园曲径通幽,绿草如茵。内有莲花湖、风筝广场、椰林草坪、雨林溪谷、山顶广场等景点。景观丰富,山水灵秀。是一座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休闲胜地,山顶广场可俯瞰深圳中心区全景。莲花山公园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展现深圳风采的最佳窗口。也是深圳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说起莲花山,中国知名的就有13个,不知名的应该数不胜数,汕头有一个莲花峰风景区,一个莲花山温泉度假村。为什么都爱用莲花命名呢?那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犹爱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些都象征着一种洁身自爱、不攀不附、傲然不群的高贵品质。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山脉相连,从远处看,周围的山簇拥中间的山,紧密相连,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很多地方都叫莲花山。

我们从世界之窗坐地铁1号,先到了福田平安大厦,近距离感受一下深圳第一高楼的震撼。大楼高599米,直立挺拔,是深圳的城市地标。然后在边上的星河COCO Park吃了午餐。吃完午餐就直接到了莲花山公园。公园有东西南门四个入口,南面入口是主入口。我们从少年宫地铁出来,过马路往左走了一会,正好就是公园正门。
莲花山公园大门像一个钢架结构的相机镜框,象征着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透过窗口看深圳,窗里窗外不同风景。大门的主色调是中国红,意味着特区发展红火热烈。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椰林,右边是风筝广场草坪景区,草坪上很多人在放风筝,广阔的草坪是放飞风筝的理想场所,风筝自由翱翔,市民和游客们在这里重温童年的乐趣,让心情像风筝一样快乐地飞舞。特别的惬意和放松。
游客来莲花山公园,目的是山顶广场。公园有几条登山步行道,我们沿着公园里蜿蜓逶迤的山中小径慢慢而行。差不多二十分钟左右登上山顶。站在大理石铺设而成的山顶平台,倚着花岗岩栏杆,俯视近处的福田中心区,望着鳞次栉比的现代城市建筑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邓小平同志塑像位于山顶广场中心。于2000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落成,由主体塑像和底座组成。主体塑像为小平同志身披风衣,气宇轩昂,步伐坚实,大步向前行走。很多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能跟邓小平同志同框合影留念。山顶广场可以俯览整个中心区的城市风景。晚上还有灯光秀,非常漂亮。
山顶广场有很多游客拍照,突然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去后面管理处避了一会雨休息了一会,雨过天晴,我们选择北面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下山,走到一半,觉得还是山中小径比较有趣,又转入一条石阶步道下山,穿过雨林溪谷,又回到了风筝广场草坪。一圈下来差不多四个小时。莲花公园还有一个湖,还有一条有意思的相亲走廊。我们玩得有点累,整个公园太大,有些景点没有去到。
莲花山公园旁有深圳市政府、深圳博物馆、市民中心、少年宫、图书馆、音乐厅、中心书城、关月山美术馆等,我们出来就去深圳书城里转了一下,找一家餐厅补充能量,休息半刻,然后又去市民中心转了个把小时。一天的行程就结束了。

日耀南疆,春深如海,北斗星垂,风正霾清。莲花山依山傍湖,风景秀丽,是人气非常高的公园。公园位于深圳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深圳旅游不可错过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打卡之地。
2004年,82岁杨振宁娶了28岁翁帆,相差54岁的“忘年恋,让众人哗然。结婚多年,99岁杨振宁直言让翁帆改嫁,翁帆听到却一脸不高兴,翁帆父亲却说嫁给杨振宁是一种美德。
杨振宁,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第一任妻子杜致礼是他的学生,非常崇拜他,课下常和他谈论问题。
后来杜致礼因家庭变故去了美国,在一家咖啡厅偶遇杨振宁。
5年后再相遇,杜致礼出落的亭亭玉立,却满眼忧郁。得知杜致礼不幸,杨振宁带她认识自己美国朋友,吃最好的披萨,陪他谈心。慢慢的杜致礼走出忧郁,他们相爱了。
1950年两人结婚,婚后相敬如宾,并生了三个孩子。

为支持扬振宁科研工作,她照顾孩子操劳家务。因懂得妻子辛苦,扬振宁白天泡在实验室,晚上回家帮妻子带孩子干家务。
1957年,35岁的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他知道这一切离不开妻子,背后支持和付出。所以每次出席活动,他总把杜致礼放在首位,满眼温柔和关爱。
1995年,汕头大学筹备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杨振宁要回汕头大学做调研。但妻子病了他不放心,就带妻子来到汕头大学,当时接待他们的就是读大一的翁帆。
杨振宁一边温柔地搀扶步履瞒珊的妻子,一边和学生谈科学知识,在场的学生看到他们恩爱无比动容。
杨振宁对妻子侠骨柔情让翁帆感动,她主动要求留影纪念,并要了联系方式。大会结束后,她和杨振宁夫妇一直保持书信来往。
2001年,杜致礼病重,想要落叶归根。他们便回了清华在北京定居。那时杨振宁一边在清华上课,一边照顾妻子。

但岁月无情,任杨振宁多么细心照顾,两年后妻子还是离他而去。
妻子离开的那段日子 ,他时常一个人吃饭、睡觉、看电视,一个人去他们曾经走过的林荫小道,踽踽独行的他孤独又痛苦的活着。
有次,他翻看以前的旧照,不经意间看到与翁帆的合照。他突然发现,女孩的眉间和妻子年轻时有些相像。就如心有感应一般,没多久,他再次收到翁帆的书信。
翁帆大学毕业后结婚,但婚后因性格不合离婚。离婚后的翁帆回校继续读研。即将毕业她给杨振宁写信,请教他就业情况,他们约在中山大学见面详谈。
8年未见,翁帆变得优秀又成熟,杨振宁还和以前一样硬朗。他们聊人生追求,翁帆对他更加崇拜。得知她妻子去世很难过,回校后她不由得担心杨振宁照顾不好自己。
从那过他们频繁通信,打电话能聊很久。他嘱托她好好学习,她让他注意身体,他们慢慢走进彼此心里。

翁帆把对杨振宁的仰慕化为爱写进诗里,杨振宁也同样把爱意写进小诗里: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给我苍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欣喜。
2004年12月22日,82岁杨振宁和28岁翁帆结婚,令世人哗然。外界都对相差54岁的“忘年恋”不看好,觉得一个贪图名利,一个贪图美貌。
面对质问,杨振宁回击:花一整个青春骗一个老人,这种事谁会愿意呢?
翁帆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全理解支持女儿的选择,小帆愿意为照顾扬教授的晚年生活作出牺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光荣。
杨澜问杨振宁:等你百年后,是否允许翁帆改嫁?杨振宁说:年老的杨振宁希望翁帆再婚,但年轻的杨振宁不希望。
坐在一旁的翁帆有些不高兴,觉得代表不爱她。但她又说当我们用一种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时,挺感激他这句话。
她表示婚后生活在象牙塔里,外面风风雨雨他们置身事外,按照自己的节奏过想要的生活。

不管外界怎么看,两人生活并没有受影响。
翁帆喜欢喝咖啡熬夜,婚后改变了作息,早起早睡。在家时一日三餐,温馨平淡。晚饭后散步杨振宁穿单衣,她会拿外套围巾,帮他整理嗔怪说:会冷的。
翁帆精心为他煲的汤,他会全喝完。夜里看书为了不吵到翁帆,会躲卫生间里读。翁帆弹琴,他做忠实听众。杨振宁每次讲座,翁帆都会牵着他手护他入座。
杨振宁戴了20多年助听器,每次出席活动,有时听不清楚别人讲话,看翁帆一眼,她就心领神会耐心重复一遍。
如今99岁的杨振宁和翁帆,携手走了17个年头,他们依旧恩爱如初。
@晴之空空 想说:
自古以来,门当户对,势力均敌的婚姻是被人们所看好的。“忘年恋”、“师生恋”都不太被大众所接受。
但是杨振宁和翁帆,他们相伴17年,一路恩爱如初。释诠了爱不分年龄,唯有真情可以支持两人走的长久。
对于翁帆来说,嫁给大自己54岁的人,她选择了一条比别人更稀少的路。这条人迹罕至的路,让她享受荣光,也承担骂名,但横竖都是自己的选择,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
可以说,杨振宁的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助他成名,第二段婚姻护他安康。而每一段婚姻他都爱的竭尽全力。
也许杨振宁晚年是想有人: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事实是,奈何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但好在他们彼此成全了自己,一个年轻了他的生命,一个丰富了她的灵魂,这便足矣。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点赞。
关注@晴之空空 愿用走心文字与你分享温情故事
#21天极致日更涨粉挑战# #情感点评大赏# #婚恋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