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最近发表言论反对公务员政审制度,他表示:法律的底线是“无罪不罚”,而犯罪份子的子女不能公考,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
出乎意料,“法外狂徒张三”这句话遭到了全网口诛笔伐。一时间各种帽子争相扣了过来,似乎只要是违背了某种正确就该被喷被批判。
这句话有没有问题?从法理角度显然没有太大的问题,法律的规范性本身就需要不断纠偏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态,不然例如古代的“株连九族”之类的律法延续到现在将是何其荒唐?
退一万步讲,一位法律工作者站在专业角度发表关于自己专业的观点,本身就没有太大问题。如果一个社会,搞历史的人不能讲真历史,搞法律的人不能提出法律的缺陷,所有人都在曲意逢迎某个导向性的正确,那所有书上都会写回那两个字——吃人!
最近看到了热议罗翔的最近发表言论,反对公务员政审制度,说他表示:法律的底线是“无罪不罚”,而犯罪份子的子女不能公考,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从个人来说,非常喜欢罗翔,从他的法律视频中学习了很多,不知道上面的话是什么情况下说的,没有研究过,但是认为他这样有知识的人不太可能直接这样说。

无罪不罚是正确的,但是公务员政审制度他不是法律法规,他是对某些特定的事规定了必要条件的政策,就好像你要吃困难补助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吃不到困难补助的人你不能去告他歧视一样。所以政审制度同无罪不罚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
#你希望两会提什么# 机构改革,改了什么,改在哪里?我就想问,领财政这些公务员,他们如果做错了,谁敢开除他们,他们的底线就是——只要他们不犯法,每天混吃等死,谁也奈何不了,改革,就是改了一个寂寞!!!公务员行列,真正干活的,永远都是聘用人员、合同工、编外人员!!!可出事了,也永远都是聘用人员、合同工、编外人员来背锅!!!所以,改革,就是改了一个寂寞!!!
他是怕他以后要是犯罪了子女可能为他翻不了案

一个叫罗翔的法学教授洋洋洒洒地发了一个视频,以无罪不罚作为基本依据来反对罪犯子女在考公务员时受到限制。可问题是,刑法上所说的惩罚只是判刑,拘役,罚款等形式。那是人的最低的底线,刑法上从来就没对子女是否能考公务员做出规定。罪犯子女考公务员受到限制是国家其它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这是属于基本要求而不是惩罚。如果罗翔先生非要说这属于惩罚,那我想问问,如果罗先生的儿子或者女儿找个对象,其父亲是罪犯,他是否愿意结成这门亲事?如果他不愿意,是不是属于身份歧视?是不是属于剥夺对方的恋爱权?是不是与他信奉的无罪不罚的原则相违背?
反对取消罪犯子女报考公务员限制的本质有4个。

一是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经济罪犯的处罚不够严厉,除了根据实际危害大小依法实施死刑、有期徒刑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大罚金、没收财产、退赃的处罚和执行力度。如果当事人没有足够的现金、房产等用来执行,那么共同生活的配偶和子女应当补齐所欠执行财产,底线是保留社会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对贪污贿赂犯罪当事人人身自由的处罚可以轻,但是对贪污贿赂犯罪当事人财产剥夺的处罚一定要重。在中国,死刑过重,活刑太轻。
二是认为罪犯的子女也好不到哪里去,有罪推定或连坐的封建思想严重,就像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拉贡纳特所说,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结果,拉贡纳特的儿子拉兹被扎卡利用并培养成了小偷。
三是一事再罚。很多人有私刑观念,主张对罪犯或刑满释放人员多次处罚。一事不再罚是一个重要的执法原则,司法机关对罪犯的同一犯罪行为只能作出一次处罚。

四是懒政,理想化,图省事儿,通过严刑峻法营造安全环境,一劳永逸,只看制度对自己是否有利,无视制度对整体社会进步推动作用。
综上,由于目前司法机关对贪污贿赂犯罪当事人财产剥夺方面的量刑和执行力度不够,本人只反对取消对贪污贿赂犯罪人员子女报考公务员的限制。
我认为罗翔老师说的是不对的,他的出发点就错了。罗翔老师说,我们不能突破“无罪不罚”这个底线,不能对受害人的家属落井下石。
公务员是官员,是服务公众、是维护法治社会的人,对公务员的选拔是一件严肃的事。
“犯罪家属子女”是一种筛选条件,他跟学历、专业、年龄、身份一样,如果我们能接受“犯罪家属子女”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能接受35岁以上的人,为什么不能接受专科、高职毕业的人,如果“不能考公”就是一种处罚,那么这些不能考公人不都在“无罪受罚”,所以这个逻辑站不住的。

允许“犯罪家属子女”考公,只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拉低公务员的素质。
分数是底线,是穷人改变命运最有希望的希望,是衡量教育水平最有效的标尺。别在引车卖浆的升斗小民面前提素质教育,那些是公务员、商人、企业家、高薪白领……需求,分数是贩夫走卒们的刚需!
缪老师妙笔生花老校长发话,剑指副区长:你要让教育成为人间地狱?
待罗翔评「一人犯罪影响家属考公」,称「不能突破『无罪不罚』这个底线」?
不让考公务员不是一种惩罚!
不让考公务员不是一种惩罚!
不让考公务员不是一种惩罚!
这是公务员这个职业的行业准入规范,跟煤矿不许女的下井一样,不是一种歧视,更不是一种惩罚。每个行业都有权利制定自己的行业准入规范,这个规范不受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讼棍们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某些人偷换概念,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帮着自己同伙反攻倒算罢了。

你罗翔支持亲亲相隐,又支持罪犯后代当公务员掌握公权力。#头条创作挑战赛#
关于政审
政审是道德范畴的一些规定,法律这只是道德的最底线。因此,政审的约束高于法律的约束。
这位政协委员的建议唐突了。
无论公务员政审、参军政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政审对人的道德层面的要求高是必须的,这是人民、国家的需要。
从人际交往实践中,如果同样优秀的两个女孩子中选一个谈恋爱,其父母有犯罪前科的女孩子总是落选的那一个。这不是什么血统论,也不是什么歧视,而是民众在潜意识中的道德自我约束和追求。
十一假期,在追剧《底线》。真的对周亦安和叶芯这两个角色无语,一个太“油腻”,一个太“自以为是”。这两个角色,真的一点儿都不讨喜。#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院长说,这部剧最令他感动的就是老中青三代法官的传承。
张院长作为“老法官”,代表法律初期建立阶段。那个时候,什么还都处于建设的阶段,法院入额的法官就没有几个大学生。他们这一代,见证了法律的完善。
方远等80后代表“中年法官”,他们这一代身居要职。但是,受到“老新”的冲击。他们接受张院长的教育,又要接受新科技。所以,他们踏实、刻苦、勤勉。想法既要守旧,又要不断学习。他们处理问题,显得圆滑、事故。
周亦安和叶芯代表的是90后,是“青年法官”。他们不喜欢加班、看不惯圆滑事故,眼里不揉沙子。本来,这是令人羡慕的一代。但是,周亦安和叶芯演的真的很令人讨厌。
周亦安年纪轻轻,就浑身“油腻”,心眼特别多。做人做事,考虑自己特别多。而叶芯,就像加戏一样,特别拎不清,令人讨厌。每次都跟别人对着干,然后显得自己知道的多一样。这样的人设,真的很令人讨厌,比中年人还“无知”。这两个角色,真的很令人讨厌。
我所知道的90后公务员,他们其实都很热爱学习,每天加班、积极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没有把这些优点演出来,相反像“傻白甜”一天!真的一点儿也不讨喜!#教育听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