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面试成绩3月1日10时可查#教资面试成绩马上公布!快来查分!#团团微互动#
又一名税务局学生上岸啦,恭喜湖南学生税务局上岸,结构化小组第一。自信就是上岸的法宝。85%上岸率[呲牙]
#国考税务局面试成绩#
前几日,湖南长沙的一位学生家长周女士联系我说,孩子的数学成绩这次考的还不错,非常感谢我给孩子推荐的老师。
周女士家的孩子,去年参加初中会考地理、生物结业考试,当时成绩比较差,看到我们有湖南的初中会考地理、生物结业考试押题卷,就给孩子做了2个科目,结果,一直保持着联系,而且孩子现在还上着我们的线上课。
今天老师把中考数学,刚编写好的2023年最新模拟试卷,发给同学们做一下,针对各省份地区的中考押题卷,作品里是不展示,也不会发布的,希望大家理解
高考誓师大会当休矣!
最近,湖南桑植县一高三女生在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的演讲和表情引发热议,我认为,女孩的演讲和表情不应受非议,受学校和老师的安排登台演讲,不慷慨激昂地讲出一些正确的话语,怎么像是誓师大会?至于形象和表情,对一个县城中学的女生,完美的要求是不是过分?
我觉得需要探讨的是各地校方的高考誓师大会有没有必要举办?
首先,高考誓师是对军队誓师仪式的滥用,《书·大禹谟》:“禹乃会羣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后以“誓师”指军队出征前或作战时,统帅向将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军队出征前或作战时誓师,是存在统帅和将士共同的敌人,难道高考也是国家和师生共同的“敌人”?
其次,军队出征前作战,结果只有胜和败二种可能,誓师的目的就是要鼓舞士气,争取胜利。高考固然重要,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追求更加多元的成功定义,各种学历层次的人成功成才的机会和案例都很多,已经完全不是一考定终身的时代了,考好与考不好并不代表未来就会怎么样。高考誓师给很多人误导,好像高考也只有胜和败二种可能,好像高考没考好人生也就毁了,这种误导害人不浅。
再次,高考誓师大会没有效果。试问,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有谁觉得自己考试成绩满意是高考誓师大会给了其鼓舞和鞭策的结果?
我不否认各地校方举行高考誓师大会的目的是希望本校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但良好的愿望完全还可以采取学习分享会、理想交流会、踏青赏花登山放风筝等一些比较轻松活泼的活动来达到效果,完全没有必要安排老师学生家长搞一场形式主义十足的高考誓师大会!
高三女孩演讲被网暴,这才是背后真相。
最近这几天,有一段高三女孩演讲的视频很火,也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
Part.1
视频拍摄于2月24日,当天是湖南桑植的一所高中正在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
一名高三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她的演讲激情澎湃,从表情到语气都让人感觉到了她的斗志。
“没有人是生来的弱者,没有人是命定的草芥。”
“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后悔。”
“凌晨 6 点的校园真的很黑,但 600 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
本是一段非常鼓舞人心的演讲,能够给同样在高三的学子打点鸡血,而且台下也确实有着阵阵掌声。
但不料这段视频发到网上之后,却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嘲讽甚至是辱骂:
「你咬牙切齿的样子真的很难看」
「我为什么觉得她有点变态」
而且评论似乎越来越走样,随着这段视频的爆火,这个女孩在网上受到了更多的言论攻击。
「怀疑她的精神状态」
「最看不惯打鸡血的卷王了」
「读书读魔怔了」
因为当时发出这段视频的时候,并没有征得女孩的同意,只是觉得女孩的表情生动、激情澎湃,但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当地教育局不得不考虑当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还专门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
很难想象,一个成绩优异的高三学生,能够在百日誓师大会上作为学生代表上台演讲的学生,激情澎湃的演讲,最后却得到了网友这样的评价。
只能说是魔幻的教育衍生出了魔幻的现实。
Part.2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去攻击和谩骂这个女孩的网友,自身素质确实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的是,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的一个深层矛盾——
网友们并不是为了去攻击这个女孩,而是为了抨击这种把人驯化成做题机器一般的鸡血教育。
与这件事类似的,是之前衡水中学张锡峰的一段演讲。
同样是优等生,同样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同样是为了鼓励同学们要发愤图强,也同样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恶评。
张锡峰的演讲表情同样很狰狞,甚至在遣词造句上比这个姑娘更尖锐——
“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
“你们见过衡中凌晨5点半的样子吗?你以为我们天不亮就奔向操场呐喊是为了什么?是假装吗?是作秀吗?不、不是,我们是为了改变命运”。
我相信台下的高中生听到这样的演讲会深受鼓舞,甚至会感动到热泪盈眶。
视频前的很多人也会因为这歇斯底里的呐喊怀念起自己寒窗苦读时的那种昂扬斗志。
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愿意为这种励志的激情买单?
因为很多人早已经被命运打服了,打得满地找牙、打得遍体鳞伤、打得情绪低迷、打到跪地求饶。
因为他们发现,拼搏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即便是当年咬牙切齿头悬梁锥刺股考上清北复交的人,也并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那些年打得鸡血,并没有成为后来他们人生幸福的见证,反而变成了回忆起时就会淡淡忧伤的过往。
Part.3
今天我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上海大学毕业的文学硕士,去上海招聘会上找工作,准备了5份简历,转了5圈都没有发出去。
人多的仿佛像是在参加超市清仓大甩卖,星巴克给他开的月薪是2500,电话接线员岗位给他开的工资是5500。
评论区有人说,她今天去面试,一个北大的和她竞争月薪4000的客服。
虽然这样的情况比较极端,但所谓的高学历人才,如果没有进入那些吃香的专业,毕业后月薪不过万才是常态。
这时候再回过头看看那些年打得鸡血,就只能苦笑一声。
那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并没有成为后来他们人生幸福的见证,反而变成了回忆起时就会淡淡忧伤的过往。
看着富二代和官二代们一个个轻松自如的躺在你的前面,你终于开始意识到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书确实可以改变命运,但这种改变是如此的有限,是如此的乏力。
为什么躺平这个词会成为流行词,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单纯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太多。
在学生时代里,这种鸡血还能够起到作用,靠拼命刷题就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
但是在社会上,这种战术上的努力和战略上的选择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可问题是——战略上的选择是不能靠努力解决的。
这其中夹杂了诸多无法被量化的因素,诸多不可控的因素,诸多受环境和机遇影响的因素。
所以结论就是:被社会毒打过的人,已经很难被这种咬牙切齿的鸡血所鼓舞了。
我们依然赞成积极的心态,但更欣赏那些在努力的时候可以从容一点的人,可以不那么极端的人。
因为极致的努力,意味着将自己的所有赌注都押在了赢上,而事实是你也有很大的概率会输。
我想,这种极端的立场下衍生出的焦虑、压力、愤怒、戾气,才是网友感到不适的原因。
换句话说——
亲身经历过社会上的种种之后,人们已经不赞成这种用力过猛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