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关于【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
  • 2、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的故事究竟出自哪里

1、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

赵氏孤儿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作品,但是它是否真的发生在历史上呢?据历史学家调查,赵武和赵氏孤儿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联系。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赵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虽然在晋国历史上不及晋文公重耳和晋景公的地位,但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他曾担任过晋国的相国,并且在晋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政治智慧和才华,使得他得到了晋国君主的器重和信任。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与之相比,赵氏孤儿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个人物只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根据一些战国时期的传说“创作”出来的。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其故事内容颇为感人,赵氏孤儿为了讨回父亲的血债,不顾危险,与大将军司马相如一起奋勇杀敌,最终齐王接纳了他们的要求,让赵氏复仇成功。但这个故事中,很多情节都不是根据历史事实来描述的。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赵氏孤儿这个虚构的人物,其实是为了表达出一种主旨——尊重家族血统和亲情,并且它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而历史上的赵武,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为晋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晋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也是历史书籍中不可忽视的人物。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所以,在阅读赵氏孤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这个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2、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的故事究竟出自哪里

纪君祥的剧本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但最早记录这件事的《左传》所提供的故事,却只是一件贵族通奸仇杀的丑闻。赵武母亲、赵朔之妻庄姬的偷情,导致其仇敌赵同、赵括被执政正卿栾书借机杀害,赵朔之子赵武被立为赵氏之嗣,并没有奸臣屠岸贾以及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事迹。《左传》所提供的这些历史事实,是不可能构成《赵氏孤儿》那样曲折悲壮的人物情节的,也根本不能传达出如此深刻人文意义的悲剧精神。

那么《赵氏孤儿》中的那些最具悲剧意义的人物情节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司马迁《史记》首先提供的。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载,赵氏先祖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曾遭族诛之祸,赵朔遗腹子赵武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舍命佑护下侥幸免祸,得以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史记·赵世家》与《左传》的记载确实不同。在《左传》中,赵朔、赵婴没有被杀;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最核心的是没有关于晋国贵族大夫屠岸贾和程婴、公孙杵臼的故事。在《史记》中才出现了屠岸贾,赵氏全族被其诛杀,赵武侥幸免祸成为遗孤,程婴、韩厥、公孙杵臼及庄姬都是舍身救孤复仇的正面人物,对他们事迹的记载很具有故事性。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赵氏孤儿(网络图片)

对于司马迁的记载,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没有其他史书的佐证,并非史实。比如清代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此事“妄诞不可信,而所谓屠岸贾、程婴、杵臼,恐亦无此人也”。而学者杨伯峻也认为:“《赵世家》记载赵氏被灭与赵武复立,全采战国传说,与《左传》、《国语》不相同,不足为信史”。有的论者还认为,灭族并非春秋时期法律,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做法被附会到春秋。司马迁在《赵世家》中的记载又与《晋世家》的形容相冲突,后一种记录是赵同被杀当年赵武即被立嗣,没有经过几十年的复仇过程。他们认为,司马迁的《赵世家》很可能是根据战国时期流传的故事记载的。

历史的真相当然值得追究,但讨论作为剧本的本事,则是属于另一个范畴的问题。我认为无论司马迁的记载根据何在,但确实提供了《赵氏孤儿》的人物情节基础,而且具有了更高的人文意义。

首先是晋国大夫屠岸贾的出现和赵氏贵族卷入权势争斗,从而把原来的庸俗的奸情仇杀变成了严酷的政治斗争和庄严的血族复仇,这样就具有了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最重要的是,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物出现以及庄姬形象的改变,他们为了保护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司马迁《赵世家》里虽然只讲了程婴和公孙杵臼舍身救孤的具体情节),为剧本的剧情发展定下了基调,提供了线索和方向,从而形成了如下悲壮绝伦的剧情: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赵氏孤儿剧照(网络图片)

赵武的母亲(晋灵公的女儿庄姬)把孤儿托付给一位经常出入驸马府的民间医生程婴,为了消除程婴对于泄密的担忧,她自己立即自缢身死;程婴把赵氏孤儿藏在药箱里,企图带出宫外,被守门将军韩厥搜出,韩厥也深明大义,在迟疑当中示意程婴把婴儿带了出去,为赵氏留下唯一的血脉,他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程婴为了拯救赵氏孤儿,决定献出自己的独子,以代替赵氏孤儿,并由自己承担“窝藏”的罪名,一起赴死;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自愿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

这样的剧情不仅是使复仇的过程变得惊心动魄,曲折感人,最重要的是它跳出来复仇本身,以连续的自杀(庄姬的自杀,程婴更是用亲子易赵武、忍辱负重的活着)牺牲精神,非常犀利的营造了超强悲剧气质,体现了一种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弘扬了中国悲剧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文化价值。

这种中国悲剧精神是旷世独立的,王国维评价:“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这种中国悲剧也有别于西方那些广为传颂的王子复仇故事,甚至使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为之震撼。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五幕剧本,是中国最早传至欧洲的戏曲作品。英国剧作家威廉赫察特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在英国文化界引起重大反响。他在献词中说:“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上。”当时,西方就有人把《中国孤儿》同莎士比亚的杰作《哈姆莱特》作比较,由此可见《赵氏孤儿》影响之大,西人赞之为:“来自东方之神”。而这样的悲剧精神,在司马迁的《赵世家》记载中已经初步体现出来。

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赵氏孤儿剧照(网络图片)

本文关键词:赵氏孤儿真实存在吗,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哪些史书中有记载,赵氏孤儿是史实吗,真的有赵氏孤儿吗,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视频。这就是关于《史上真有赵氏孤儿吗,“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93056/
1
上一篇 羊奶果的功效与作用,推荐几种食物
下一篇 万历朝鲜之役伤亡,万历朝鲜战争中明军的五大胜利和四大失利的战役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