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职称的意义何在,既没有推动产业发展,也没有形成产业转化,最终只是落实到个人的经济利益上,与工资挂钩。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争的脸红脖子粗。如果像私营企业那样,设定岗位,同工同酬,以岗定薪,就没有职称什么事了。
岗位是贡献的标尺,能够进阶和争取更高级的岗位,才是个人所在的价值。
职称不与岗位挂钩,充其量就是一个荣誉,教授也好,研究员也罢,是对你之前工作和成绩的肯定,与现有的岗位无关。满足适应现在的岗位,才是劳动价值所在。
正因为中国现行的职称与工资挂钩的体制,在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争到高级职称,就是赚到,虽然钱不是很多,但却是真金白银,而且是终身享受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造成了今天这样子:论文造假,贩卖论文,贩卖学分,评先评优走后门,变成了人情。因为这些都与评职称有关,但却与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无关,乱了人心,乱了朝纲。
看看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核心期刊论文打假,被删除,被撤销的已经发表论文,主要是集中在中国的院校,就可见一斑。没有真正的搞研究,更是鲜有转化成产业的佐证。
这是照妖镜,也可以说是一种耻辱。希望国家层面有所警示,职称评审制度或者工资体系有所改变,以杜绝这种务虚的,甚至是弄虚作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