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不能决定价格,供需才能决定价格,如果成本决定价格,世界上就没有赔钱的买卖了。目前房价下跌是事实!但现出售二手房的没有人赔钱的!当初人家买进才三四千而己!现在卖出五千人家也不赔!可是谁到哪里能买到五千一平的房子。现在的房子跟股票一样。持股成本不一样 人家买来5000,你买来50000,你告诉我不会降,人家5000的感觉不会再涨的时候抛出来,市场肯定受影响,除非到后面慢慢的购买房价的成本相当,才会平衡,说白了,降的部分本来就是你买贵了的部分,而不是按现在的成本。房子涨跌是由市场决定。一线城市好地段。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以下城市。房子供大于求。空置率太高。普遍都在降价处理。过一两年想卖都难。按的逻辑玉米和饲料涨价,猪肉也要涨价,今年猪肉一直往下跌,只有养猪的亏的大部分不养,猪肉才能上涨,如今房子过剩,原材料再涨房价也涨不了。三四线城市房价会小幅下跌,一线城市不好说,一是超大城市面向世界高收入群体,不差钱,二是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稀缺,高端人才济济,普通群体不是开发商的目标客户,也不是大城市滞留对象。现在不是跌不跌的问题,而是你房多,交起交不起税的问题,不是你买的贵就能卖的高,不信往后看。前因后果要搞清楚,是因为房子这蓄水池不再能蓄水了,现在溢出来的水,淹没了其他行业。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房价跌了,可是其他所有东西却都涨价了。现在这座蓄水池还没崩,如果崩了,那就可能淹没中国这片土地。现在市场上都没用低于一元钱的菜了,连瓜子、花生都每年都在涨、什么都在涨价,保姆工资都五千多以上了,建筑工人工资更是八千以上,即使土地不涨价,现在干体力活的工钱比公务员工资都高,再加上关联产业原材料都在涨,难道房子会掉价吗?当然每平方米四五万以上的会掉价,每平方米五六千左右的房子根本不会掉价,不涨就不错了。
中医九难治:
一、不信中医者难治:这类患者无视中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与疗效事实,崇尚西医而鄙视中医,认为中医原始简陋,已经落伍,甚至干脆就是骗人的巫术。这种人,往往被西医折腾得死去活来也无怨无悔。到万不得已看中医时,其病若初有好转则怀疑是不是心理作用?若稍有不良反应则抱怨不绝:医生,是不是病没看准?是不是药有问题?会不会引起什么损害或后遗症?即使你费尽心力将其治愈,他也认为本来就是小病,不难治愈。再说,诊费已付,两不相歉!接诊此类患者,成则不能居其功,败则可能倍其过。
二、不遵医嘱者,难治:疾病的产生,与饮食、睡眠、情绪及生活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疗效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药物。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诱发或加重疾病,所以,有些禁忌必须遵守。比如:咳喘患者忌烟,肝病患者忌酒,糖尿病患者忌甜食,体虚肾虚患者忌房事过频、熬夜、劳累等等。曾遇手淫患者,精气已大亏,但服药期间,依然忍不住二三天就会排精。一边筑堤蓄水,一边开闸泄洪,进一步又退二步,如何能愈?还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本当多休息,但爱麻将如命,从牌桌上下场,赶到诊所治病,边做按摩边打手机:赢了没?你帮我再顶一会,我马上就完了!治这种人的病,如逆水行舟,何其难也!
三、讳疾忌医者,难治:视疾病为难言之隐,不愿为人所知。或久拖不治,或私自服药,或就诊时顾左右而言他,含糊其辞,隐瞒真情。医者难明究竟,若免强开方,效果多不尽人意。
四、执于已见者,难治:此类患者,或久病成医,或自学成材,或道听途说,一些观点早已根深蒂固。医之所言,若合其意,尚且思量;若不合其意,则认为医者平庸,不足为信。此类患者,虽有常识,但容易以偏概全,常弄巧成掘,聪明反被聪明误。
五、朝秦暮楚者,难治:寻医治病,如蜻蜓点水,频频试探。今天找张三,明天找李四;今天看中医,明天看西医;偶听某偏方有效,即四处搜寻,急于尝试。此类患者,缺乏定性,如猴子摘玉米,边摘边扔。往往忙过之后,仍一无所获。
六、不以为然者,难治:大病将至,已露先兆,医者预警在先,患者不以为然。自认为体质素壮,并无疾病,医之所言,实乃危言耸听。古有扁鹊见蔡桓公之典故,今人重蹈复辄者亦不乏其人。
七、顾虑重重者,难治:为什么总治不好呢?是不是没法治了?有没有什么新办法?某教授说我这病是植物神经功能失常,你认为呢?这种药是治什么的?什么原理?会不会引起什么后遗证?你用的药与以前的医生不一样,是不是以前治错了?我同事说要营养神经,该吃些什么?
-----这类患者,疑问层出不穷,问够了之后,却疏于治疗。或许,他真正需要的更多的是心理压力的释放。
八、盛气凌人者,难治:此类患者,或位高权重,或颇多资财,或心高气傲。平日里充满优越感,养成了习惯,于是,连看病也不例外。凡事慎重其事,极为挑剔。服药也要上档次,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若对证的药物价格便宜则似乎降低了其身份:“这么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吗?”于是,医者或顺从其意;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予以敷衍;甚至引起医生反感与卑视而招至惩治。
九、病入膏肓者,难治:病有可逆转者,有不可逆转者。医者只能治可治之病,而不能包治百病。病之不可逆转者,俗称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医之所为,不过是尽人事以听天命而已。病至绝症,当坦然面对。医家若恃技而为,最终也是回天无力;病家若逆势而为,最终大多人财两空。
01 MCN短视频机构。
其实就是把网红都骗到一个群里,再骗网红的钱。
02 私域流量
朋友圈
03 摩擦性失业
说白了就是临时性失业。意思是你一定会找到工作,但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处于失业状态,这就是摩擦性失业。
04 布局
画饼
05 元宇宙
来源于科幻小说,指利用科技手段创作的虚拟世界、数字生活空间。人可以以数字身份参与和生活在其中。本身没有什么新技术,就是现有技术的整合。
06 二次元
源于日本,原指二维空间。早期的动漫、游戏都是由二维世界构成,画面是一个平面,称作“二次元”世界。目前我们常听到的“二次元”,大多是指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特殊含义,专指“个性”、“潮流”、“年轻”。
07 互联网思维
把牛吹到天上去
08 势能积累
其实就是积累,但是加上“势能”二字显得很牛。当你没有任何成果的时候,你都可以说你在做“势能积累”。
09 云计算
让人们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计算资源。怎么说呢,一个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作为共享时代的产物,云计算其实就跟电网供电一样,在什么电器需要供电的时候,就会消耗电能,如果不需要的话,就可以暂时待机。
现在我来打个比喻:过去喝水呢,家家户户都挖了水井,而现在有了水库以及自来水公司,每家每户铺了自来水管,人们一拧水龙头就能喝到干净新鲜的水,如果我们把水管看成通信网络,把水龙头看成我们的手机、平板、个人电脑,那么自来水公司的各种水处理设备和水源就是云,从水源地采水、消毒、净化、存储的过程就是云计算,而把自来水送到家里。
10 闭环
企业管理的一个名词,原指企业经营管理中供、产、销一环扣一环形成系统,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疫情防控中的闭环管理,可简单理解为点对点,不与其它人接触。
11 赋能
来源于管理学,通常和授权一起使用,叫“授权赋能”,其实就是指“赋予能量和能力”。
12 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经济学名字,新模式替代旧模式,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替代旧材料旧能源等。理解为“更新换代”就好了!
13 供给侧
经济生活中的供给方面。打个比方,你去买菜,卖菜的就是供给侧。
14 内卷
就是说,社会资源有限,争夺它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人得到的都越来越少,却付出的越来越多,活得越来越累。通俗地讲就是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大多数人吃亏,少数人得益。
15 工作颗粒度
指具体工作内容的具体程度。颗粒度越细,表示细节越详尽,越有助于了解事情的全貌;颗粒度越粗,表示细节越少,更多的是抽象概括。
16 正向设计
中国独创。通常是指不以仿制山寨为手段,吸收各种现有技术和成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
17 沉浸式
深入、投入、忘我、融为一体。“沉浸式调研”,就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另一种说法。
18 上下游企业
提供资源、原材料的叫上游。生产成品及提供服务的叫下游。比如果汁饮料行业,种果树的叫上游,造果汁的叫下游。
19 主观能动性
主动、积极、自觉去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行动。
20 静默管理
暂停办公,暂停营业,暂停运营;不聚集,不流动,不出门。
21 新能源汽车
电瓶车。
22 负激励
罚款扣钱。
23 底层逻辑
一个网友一针见血地回答: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底层逻辑”是这些骚话漫天的快餐知识学者造出来的词,其实就是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内在的主要矛盾。我这才看明白,啥,所谓底层逻辑说的不就是高中政治课本上就学过的嘛。
24 海绵工程
城市中用吸水材料建设的工程,通常上面是公园,下面有蓄水功能,可实现水源再利用。
25 工业母机
车床、铣床、刨床、钻床、镗床、磨床、制齿机等制造机器设备等使用的工具机械。
26 迭代升级
在重复消化吸收原有知识和技术基础上,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7 网格化管理
大块变小块,责任到人。
28 高净值人群
资产净值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个人,超级有钱人。
29 HR
人事,日常常用于称呼人事主管。
30 碳中和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
31 热射病
重症中暑。
32 报复性消费
放开限制后,疯狂消费行为。
33 经验萃取
分析总结,吸取经验。
34 砥砺前行
经历磨难、克服苦难、往前进步。砥、砺都是磨刀石,代指磨难。
35 灵活性居住者
流浪汉。
36 灵活就业
无业
37 降维打击
实力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