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军旗博士论文《中县干部》,论文里面讲到,在乡镇工作的公务员,从副科级到正科级,看似只用上升一个台阶,但实际中存在着“隐形台阶”。
乡镇武装部长、乡镇工会主席、乡镇副职、乡镇党委副书记,这些职务都是副科级,但是排序有先后。同一级别内不同职务的流动造成了隐形台阶,很多副科级公务员在这些隐形台阶中耗尽了政治生命,只有少数能够迈入正科级序列。
近年来体制内躺平干部太多,躺平干部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激励机制出了问题,应当改变的是激励机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前推行的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此项制度由高层制定,本身就有利于高层。职级对应的是工资,职务对应的是权利和资源。职务越高的公务员,权利就越大,占有的资源就越多,同时职级也越高,这就导致金钱、权利、资源都向职务高的人集中,导致权利过度集中。到一个科级单位的职务是有限的,能享有职务的人只有少数,导致其它人在职业生涯看不到希望,就选择了躺平。这是第一个不合理之处。
2.以县级为例,干部的职务晋升和职级晋升都归县委了,用人的权利过度集中。县级管理50多个科级单位,县委把科级干部任命了,也就是说把干部的职务管了。同时干部的职级晋升也是县委说了算,也等于把职级管了。职务和职级是拿捏干部是否躺平的关键,都收归县委了,县委又管理不到具体的人,导致科级没有权限了,科级干部自然就没有办法拿捏躺平的干部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3.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没有建立,干部一旦获得高级别的职级,就成终身的了,就下不来了,即使躺平职级也不会改变。因为改变他职级的不是他的直接管理者科级干部,而是县委,所以一些资格老的干部,摆资格摆资历,躺平不上班,或者以自己不会打电脑为由不工作,反而拿的高工资,其它的一些干部就效仿,导致躺平的干部越来越多。这是第三个原因。
对策和建议:
1.权利下放,县委任职务,管有职务的干部。将全县的职级的名额分配到科级单位,权利给到科级单位,由科级单位自行确定干部职级。
2.科级单位根据岗位确定职级,工作辛苦的岗位,职级设置高一些,干部不选择相应岗位,也就不享受相应职级。
电视剧《狂飙》中部分公职人员干部职务和行政级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