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开封历届公务员考试(2019年开封市公务员职位表)

北宋名将张叔夜,曾生擒宋江,其曾祖就是《开封府传奇》张徳林的原型 张叔夜,初以父荫任兰州录事参军。后历任陈留知县、通事舍人、泰州知州。大观年间,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不久赐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后

北宋名将张叔夜,曾生擒宋江,其曾祖就是《开封府传奇》张徳林的原型

张叔夜,初以父荫任兰州录事参军。后历任陈留知县、通事舍人、泰州知州。大观年间,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不久赐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后历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曾镇压宋江起事。靖康之变中率军守卫汴梁城,失败后随宋钦宗被金国掳走,途中自缢而死,终年六十三岁。南宋朝廷为表彰张叔夜,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文”。

张叔夜的家族:

曾祖:张耆

初名旻,字元弼,《开封府传奇》张徳林原型。他十一岁的时候,在韩王赵恒(宋真宗)王府供职。刘娥前夫龚美在京城艰难,准备把刘娥卖掉再嫁。韩王府指挥使张耆将刘娥推荐给昭衡,赵恒一见刘娥,大为喜爱。宋太宗赵恒闻听儿子与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在一起,令赵恒将刘娥赶出王府。将刘娥秘密安置在张耆家中,不时私会。张耆见是皇子极爱之人,侍奉刘娥甚为谨慎小心。为避嫌张耆从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选了一处宅子安身。宋真宗继位后,张耆也得到重用。刘娥垂帘听政后,张耆得到重用更不要说,咸平中为天雄军兵马钤辖。天禧二年(1018)为武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出判陈州。仁宗天圣三年(1025)拜枢密使。历河阳、泰宁、山南东道节度使。明道元年(1032)加右仆射,为昭德军节度使兼侍中,出判许、襄、邓、孟、陈、寿诸州,封徐国公。庆历三年(1043)以太子太师致仕(同上书卷一四四)。 庆历八年(1048)病逝,赠太师兼侍中。谥荣僖。

祖父:张利一,字和叔,张耆之子,开封人,以荫补供奉官,定州路钤辖,进马步军总管,徙真定、大名府路。历知代、沧、澶、郑、相州,终雄州团练使。

父亲:张宗望,官至正奉大夫。

哥哥:张近,官至显谟阁直学士。

堂兄弟:张克戬,字德祥,张耆的曾孙,进士及第之后,历任河间县令,吴县知府、卫尉丞、库部员外郎等职。后任汾州知州,金兵南侵时,他拒绝金兵的招降,率领军民奋力抵抗,城破之后,自杀殉国,追封康殿学士,谥号“忠确”。

儿子:

张伯奋,张叔夜之长子,兄弟为张仲熊。曾随张叔夜带兵力战金兵,可能阵亡或自杀殉国了。

张仲熊,曾随父兄领兵抗金。但后来投降伪齐及金朝,做了叛徒。

#张叔夜#

一次小长假,易中天跟着旅游团去开封旅游。开封府在包公湖的东面,历史气息浓厚,游客们肃然起敬。

来到一处亭子前,里面放着开封府题名记碑,碑高214 厘米,宽96 厘米,厚24厘米,内容是从公元960年二月,到公元1105 年闰二月八日,共计146 年间历任的知府名字,共有183 人。

易中天仔细看这些名字,却没看到包拯的名字。易中天以为看漏了,又找了几遍,确实没有。易中天很好奇,就问导游:“包拯权知开封府,从嘉祐元年十二月上任,嘉祐三年六月离开,为什么这块碑上没有包拯的名字啊?”

导游笑了笑,用手指了指碑文中间的一处深坑,说:"当然有了,那就是包拯名字。”

易中天更是惊讶,问:“不用名字,为什么要用深坑替代呢?”

导游赶紧摆手说:“可不是用深坑替代。原本那个位置就是包拯名字,从古到今,凡是来这里的人,都要摸一下包拯的名字,表示爱慕和敬重,久而久之包拯名字就被手指给磨没了。这期间又在那个位置雕刻了几次包拯名字,还是磨没了,越摸越深,最后留下了深坑。”

【历史今日】2月2日

【陈桥兵变】

960年2月2日,大年初三夜,时任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以辽国侵犯为借口,率军开往京师开封二十公里之外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自导自演了一出将士兵变的戏码,史称“陈桥兵变”,后世由此演绎出“黄袍加身”的典故。

第二天一大早,赵匡胤便在亲信赵普等人的拥戴下,自立为帝,并立即班师回京,逼迫后周少主禅位。

自此,赵匡胤成功夺权,建国号“宋”,是为“宋太祖”,这才有了大宋朝三百多年的历程,同时也标志着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时期的结束。

【神圣罗马帝国】

962年2月2日,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若望十二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由此诞生。

有一次易中天到开封旅游,看到开封府的题名记碑。只见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的石碑上,刻满了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05年共140多年间,历任开封府尹的共183人的名字,但易中天找了好久竟然没有发现包拯的名字,感到十分奇怪,便询问导游:“包拯权知开封府,为什么这碑上找不到包拯的名字?”没想到导游的答案令易中天沉默了。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包拯的父亲也是北宋官员,所以包拯也算个官二代,不过他一路走来还是靠自己。

 

天圣五年(1027年)28岁的包拯进士及第,但并没有立马展开事业。因为家中父母相继去世,包拯足足守孝十年,直到38岁才正式步入官场之路。

 

此后包拯一路走出向上的路,从知县、知府到御史、监察、判官,包拯一路晋升,包拯做官三十余年,为人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这样的性格在古代其实并不讨好,很多官员都因此被贬官。

 

但耿直坚守自己准则的包拯,仅仅经历过一次贬官,其余27次都在升迁的路上,这和同为宋代官员的苏轼,境遇可谓截然不同。

 

包拯做官生涯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开封府尹这一职务。但这只是电视剧中的演绎,当时包拯虽然在开封府做官,但是知开封府事。

 

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派遣”,临时派去处理某些事务的。包拯在开封府工作两年,但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便是包大人“包青天”的办事能力与人格魅力了。

 

所以当易中天看到石碑上写满了历任开封知府名字却不见包拯时,内心其实是意外惊讶的,觉得这不应该啊。

 

导游估计也是根据台本回答:“包青天怎么可能没有呢?这里就是刻着包拯名字的地方。”边说边指向石碑上一个深坑。

 

听了导游的回答易中天更不解了:“为什么要用坑代替包拯的名字呢?”导游继续解说:“不是用深坑代替,而是从古至今凡是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抚摸一下包拯的名字,以表示敬意,因为这样所以原先的名字变成了深坑。”

 

听了导游的话易中天沉默了,原本忙着讨论的旅行团成员也停止了喧嚣,大家都注视着石碑很久,纷纷走过去对深坑表示敬意,而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但是从包拯的经历来看,“深坑”之说,也有可能是导游为了增添戏剧性而编织的更为戏剧性的解释。没有刻上包拯的名字,或许正是因为他当初只是到这里帮忙,而不是真正坐上知府的位置。

 

但大家之所以会对石碑上没有包拯这么意外和介怀,正是因为他虽然并非专职人员,却留下了其他一百八十多位知府都不曾留下的功绩,他的为民说话替天行道的作为让人民永记于心。

 

而至于石碑上曾经有没有过包拯的名字,或许重要也不太重要,因为像这样的好官,他早已活在人民的心中了。

 

你觉得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开封市各个高中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建档线你知道吗?

十万大军出太行

第五章 旅游

发展到90年代初期,张江的建筑工地己有七八处了。每天骑着自行车,一个建筑工地一个建筑工地的转。整天忙的是团团转。到工地和他的施工队长见一面,解决一些现场问题。一般没有什么事,七八天也不去工地,他感觉自己分身乏术,但也不得不这样继续。从跟自己多年的施工员中,找几个优秀的施工技术员及工长在工地当总管。不是特别大的事情都由他们全权处置。

      尽管如此。在仙鹤市山城区的工地规模也只能排行老二。老郑在老区的建筑工地已发展到了十几个,仍然是太行市在仙鹤市建筑界的领头羊。占据着山城区的建筑市场的半壁江山。张江稳坐第二把交椅。

    92年的春节过后。仙鹤市的建筑市场要搞开发区。市政府都要搬迁。所以一些建筑工地也开始在开发区找地盘。张江是最先捷足先登的一个,并且在开发区接了一家豆奶粉生产企业的一家工厂建筑。相反。在鹤壁市老区起家的老郑怕冒风险,没有去开发区搞建筑活儿。还在老区发展。就这一个念头之差。老郑在几年后销声匿迹。张江在仙鹤市开发区大展宏图。一举成为仙鹤市建筑市场的龙头老大。

    一天下午。众多在鹤壁的包工头,齐聚鹤壁宾馆五公司办事处内。济济一堂。有公司经理李彪传达了太行市委关于大力提倡鼓励太行市外出包工建筑队的文件。开完会后不知哪位工头提议说现在是阳历的4月18号。春暖花开,洛阳牡丹正好欣赏。咱们是不是去洛阳旅游一下?众人一附合,有一个经常在长途运输公司包工的包工头去长途车站包了一个大客车。决定去洛阳、少林寺、开封旅游一圈。行程三天。那时候会玩相机的人不多。张江带上爱好摄影的万福为大家照相。大家一致同意。 

    万福在市里一个国营企业上班,听说张江让他去帮助旅游的人照相。欣然同意。

    第二天凌晨四点在宾馆门口集合。大家上车便开始往洛阳出发。

    夜间行车风驰电掣。天色微明时分,车过济源县黄河大桥。一会太阳已高挂空中。但见水天相连。浩渺烟波。浩荡的黄河第一次呈现现在众人面前。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黄河,大家纷纷凑到车窗前看黄河。其中也不乏有第一次看到黄河的人。大家的心情激动,饱览着祖国的母亲河。

     到洛阳王城公园下车,买了门票。一进公园,人群变成了放羊状,万福和张江也走散了。万福被管仲拉着,一路走,一路照相,到了园林深处才找到了张江他们几个。张江一把拉住万佛说:你不要被别人拉着乱跑了。跟我们照几张相吧,到处找你也没找到。万福愧疚的说:哎呀,他们一帮人一拉就走散了,被他们几个人拉着跑了。万福忙多给张江他们几个人照了几张相。

    王城公园又名洛阳王城公园。坐落在十三朝古都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公园始建于1955年。坐落在洛阳市文化馆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周王城遗址上的公园,占地1080亩。包含古文化区,牡丹花园,动物园游乐场等几个部分。他是全国第一座遗址公园,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豫西最大的动物园,也是河南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自举行每年一次的牡丹花会后。这成了国人们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万佛在景区给张江他们几个人照了好多的相片。中午饭大家争相邀请万佛一块吃,万佛笑着和大家客套,最后和张江一块吃过中午饭,下午他们踏上了去龙门石窟的路上。

    在伊河岸边,一座石山被劈了一半,在这里雕琢了几尊巨大的佛像。龙门石窟就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丶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的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只有两厘米。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小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黄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洞,路洞等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

    敬善寺。摩岩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等为唐代的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多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佛洞。高平郡王洞。等等。

      西山的卢舍那大佛雄伟高大巍峨。石佛的左脚被众多游客因为抱佛脚抹得溜光。

      这次万福跟定了张江。管中他们也放慢了脚步,让万佛给他们照相。

    从洛阳来的路上,顺便去了关林。据说此处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很让人联想到三国周郎赤壁,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当年的威风。逝者如斯夫,岁月流淌,物换星移,此处清幽的园林建筑也为古代的英雄觅了一块理想的休憩之地,让人浮想联翩。晚上住宿登封县。

#历史开讲#一代清廉名臣!包公姓包名拯,公元999年生于庐州合肥(即今安徽省会合肥),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的第三十五代孙。

​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二十八岁的包拯考中进士,开始踏上仕途。

  包拯的第一个官职是“大理评事”,这个听起来挺不错的职位实际上级别很低,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随后,包拯被任命为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知县,但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能随他远行,包拯就遵照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暂时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奉双亲。

  后人有感于包拯的孝顺,就把包拯儿媳抚养包拯幼子的故事移到包拯自己的身上,在《赤桑镇》中让他有了一个他敬之如母、衷心奉养的嫂娘。

  直到父母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家乡前往京城等候朝廷授予新的   职位。在此期间,包拯写下了一首抒怀明志的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意思是说,做人要淡泊宁静,光明正大,努力成为一个救民济世、流芳百代的清官,就像秀挺的木材应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铁决不去做钩子一样。

  景佑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省天长县)知县。在知县任上,包拯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还断了一个奇案,因此声名远播,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于是,《乌盆记》、《探阴山》这样的神鬼故事就应运而生了。

  包拯在三十八岁时升任知州,先后在端州、庐州等地任职。他清明廉洁,无私无畏,受到了世人的  称赞,也得到了上级的重视,之后,便应召入京,开始了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包拯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树立了大公无私、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这才有了《铡包勉》、《赤桑镇》的传奇故事。

  包拯入朝后,历任给事中、礼部侍郎、三司户部副使、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他上书皇帝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并曾多次上表弹劾贪污腐化的不法之臣。

  嘉祐二年(1057年),包拯被委以重任,出任北宋都城开封的知府。开封知府是一个极为重要也非常难当的职务,一是皇上可以随便干预开封地方事务,二是聚集在都城的皇亲国戚有些人仗势欺人、胡  作非为。

  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不畏权贵、一身正气、铁面无私,“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童稚妇女,皆知包拯之名,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即使你不走关节,包公也会为你主持公道)。”

  按旧规矩,百姓即使有诉讼也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而要通过打点门子小吏把状子递上去。一心为民做主的包拯打开官署正门,让告状的人能够直接走到他的面前禀明事由、陈述冤屈,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包拯的做法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他行得正、坐得端,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由于包拯心中装着黎民百姓,敢于和乱行不法的达官贵人、皇亲  国戚进行斗争,劳动人民、文人墨客就编出三口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等传说和《铡判官》、《铡国舅》、《铡美案》、《打龙袍》等戏曲剧目来赞美他、歌颂他、纪念他。

  做了一辈子清官的包拯曾经说过下面的话: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应该时时在每一个为官者的耳边响起,如此则百姓大幸,国家大幸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92133/
1
上一篇退伍士兵公务员报考(退役士兵公务员报考条件)
下一篇 2017年湖北公务员答案(2017湖北省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