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前夫中了500万。”2015年,重庆女子袁丽刚离婚,第2天就听说前夫兑现了巨额彩票大奖,她愤怒地告上法庭,要求平分。
熊海涛和袁丽都是重庆人,1998年两人相识。
熊海涛当兵多年,临退役前,亲如兄弟的好战友,将自己的妹妹袁丽介绍给他。一边是老乡情谊,一边是战友情深,两人几乎是闪恋闪婚。
婚后小两口甜蜜恩爱,很快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家人陶醉在欢声笑语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但想象的美好敌不过现实的残酷。
女儿出生后,家庭支出日渐增加,眼看退役补贴金已花完,熊海涛越发感到手头拮据,而自个也一直没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干活轻松的工资低,工资高的活太累。
有没有一夜暴富的途径?
熊海涛想到了彩票,他开始没日没夜地研究投注技巧,并开始付诸实施。

袁丽眼看丈夫整天不务正业,还大把大把花钱购买彩票,心里十分憋屈。在她看来,买彩票就是把钱扔水里,还不如开个店来得实在。
想明白后,袁丽向父母借了10万元,开了个麻将馆。
夫妻俩起早摸黑,各司其职,麻将馆生意越开越火。袁丽想着,照这样的赚钱速度,用不了三年,他们就能买个真正属于小家庭的房子了。
熊海涛则认为,婚后和老人住一起,不仅节省开支,老人还帮着带小孩、照看家,没什么不好。
为此,夫妻俩第一次爆发了真正的吵架。
熬过了穷日子的熊海涛,手头刚阔绰了些,又开始重操旧业,天天琢磨彩经,动辄就花几百元投注彩票。
袁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三番五次劝阻,熊海涛就是不听。
“我们离婚吧!”袁丽使出了杀手锏,她想逼熊海涛一下,让他浪子回头。说完后,袁丽假装气呼呼地跑回了娘家。

而熊海涛正求之不得,他经常花天酒地,快活自在。但雷打不动的是,熊海涛每天都会按自己的守号购买彩票。
2015年2月,电视上正在直播彩票开奖,熊海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等奖开奖号码竟然跟自己的守号一模一样。
“我中了573万的大奖!”过了好一会儿,熊海涛才缓过神来。他欣喜若狂,想把这天大的喜讯告诉袁丽,就想气气她,她不是一直瞧不上自己买彩票吗?
忽然,熊海涛想到袁丽的离婚狠话。心想:她想离婚,我也不稀罕,正好大奖我独吞。
熊海涛越想越美,看着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觉得未来的一切也都是新的。
“我同意,我们马上去办离婚手续。”熊海涛冷冰冰地通知袁丽。
守在电话另一端的袁丽,本来设想,熊海涛会死皮赖脸或软磨硬缠地请她回家,没想到他竟然如此硬气。

更令袁丽意外的是,熊海涛主动提出归还借她父母的10万元,女儿由他抚养。
生性好强的袁丽,被自己逼得已无退路,只能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离婚后的第二天,熊海涛兴高采烈地独自领走了大奖。
熊海涛中奖的消息不胫而走,袁丽得知后打电话给女儿,结果证实了她的猜测:熊海涛是在彩票中奖后,才跟自己提出离婚,目的就是为了独霸大奖。
袁丽越想越气,于是,她跟熊海涛要求,大奖要分她一半。没想到,熊海涛早就防备,说彩票是他妈妈买的,与他无关。
一气之下,袁丽将熊海涛告上法庭。法庭一审认为,在熊海涛、袁丽婚姻存续期内,父母与他们住在一起,购买彩票收益属于家庭共同财产,以此判决袁丽可获得税后奖金115万元。
判决下达后,双方都不满意,再次上诉二审。

经袁丽查明,此次中奖号码正是熊海涛长期守的号,她曾替熊海涛按此号码投注,断定彩票为熊海涛本人购买,与熊海涛母亲无关。
法庭二审,在掌握充分证据后,法院改判:由熊海涛支付前妻袁丽彩票奖金230万元。
熊海涛袁丽夫妇,本该拥有美好的婚姻,却因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的琐事,将信任、理解和爱不断耗尽,才导致现在的分庭抗争。
张爱玲说过,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风起
编辑:麦子
参考资料:
1. 陕西法制网《西部文明播报》2022年02月15日
《重庆女子刚离婚,发现前夫中573万元大奖,上诉法院要求平分一半》
2.中国经济网《离婚后女子发现前夫中573万元彩票,前夫:是我妈买的》

3.光明网《离婚第二天女子得知“前夫”中了573万元大奖,她可以分!》#头条创作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社会#
寻找1985年出生1990年失踪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 姚绪64
姓 名:姚绪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85年03月26日(农历)
失踪时身高:105CM
失踪日期:1990年06月01日(阳历,日期不准确)
失踪人所在省:重庆市
失踪地点: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火石村幼儿园。
失踪者特征描述:额头上方有一个旋、是否断掌纹不详。
是否报案:是(2015年在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派出所报案)
是否采集DNA:是(2015年在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父母双亲采血入库待查)。
其他资料:
1、失踪经过:姚绪从两岁起平时都是自己去上幼儿园,一九九零年六月的一天姚绪和平时一样自己去上学,到了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时间,父母发现姚绪没有回家吃饭,后来父母就到姚绪所在幼儿园去问老师,老师说姚绪没有到幼儿园上学,后来家人四处寻找无果。

2、家庭成员:父亲姚诚福(2014年意外去世),母亲樊汝秀,弟弟姚华(后出生)
3、失踪时穿着:身穿蓝色衣服,脚上穿水靴鞋。
4、口音:重庆永川口音,最小叔叔叫六爷。
5、失踪孩子的血型或父母血型或兄弟姐妹的血型:不详
6、饮食、生活习惯:喜欢吃糖。
7、家庭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家里住的是三间茅草房(是修在山坡上的)旁边有两户人家门前是两个鱼塘(一个用来洗衣服,一个用来养鱼)。
8、喜好:喜欢和六爷一起玩耍到田边抓鳝鱼。
9、通常出行路线: 走路半个小时就道幼儿园
10、其他信息:姚绪认识一些简单的字,知道父母在重庆打工。
重庆,张某花费43.4万元购买了一辆林肯MKX2015款2.0T版轿车,提车不久后发现车辆右侧车门存在重新喷漆问题,遂将汽车销售公司起诉到法院,一二审法院判决退车退款,赔偿3倍损失,汽车销售公司不服,提起再审,法院这样判决。(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张某通过中介公司付款购买了涉案车辆,其中买卖合同注明为“代购”。谁知,提车后,张某汽车服务店清洗车辆贴膜时,得知车辆的右前门、右后门存在重新做漆现象。
于是,张某找到汽车销售公司,要求退车退款,但是汽车销售公司称他们在给中介公司交付车辆时,检测单明确注明车辆完好无损,且车辆是销售给中介公司的,和张某无关,遂拒绝了张某的要求。
张某无奈,到法院提起诉讼,不仅要求退车退款,还要求赔偿3倍损失。
期间,法院在张某的申请下,对车辆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为该车辆并非全新车辆,车辆的油漆存在明显色差、且漆膜厚度左右差别大,车门被拆卸过表明该车门存在售前拆装维修,但是无法鉴定车辆重新喷漆的时间。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
第一、虽然张某和中介公司签订了代购合同,但是合同对车辆颜色、型号都是明确的,且中介公司收到车款后,就相应的支付给了汽车销售公司,汽车销售公司也给张某出具了发票。

因此,应当认定张某和汽车销售公司达成了车辆买卖合同。
第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本案汽车销售公司虽然PDI检测单上显示车辆时完好的,但是交付车辆是一个月后进行的,汽车销售公司无证据证明车辆喷漆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应当承担举证不利的后果。
汽车销售公司明知涉案车辆存在瑕疵而隐瞒该真实情况将涉案车辆销售给张女士的行为,应认定为欺诈行为。
综上,一审法院认定汽车销售公司存在欺诈,依法判决退车退款,并赔偿张某三倍购车款,后来,二审支持了一审判决。
二审以后,汽车销售公司不服,提起再审,理由为:

第一、《林肯品牌经销商新车交车前的检查项目》(即PDI检查单),载明车辆里程数为0,包括车辆外观在内的所有检查项目均为良好。
第二、他们交付给中介公司时,中介公司在《新车交接顾客确认表》上签字,该表对全车外观无划痕、凹陷等多个检查项目予以确认。
第三、他们根据中介公司要求给张女士开具汽车销售发票属于行业管理,不能据此认定他们之间存在买卖合同关系;
第四、涉案车辆漆面问题只是小小的瑕疵,并不影响车辆的外观和使用,直接推定汽车销售公司构成欺诈,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无法令人信服,也极易诱发道德风险。
再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第一、关于涉案车辆销售主体的问题
首先,张某与中介公司签订的《汽车销售合同》虽有汽车销售的实质性内容,但该合同标题处明确注明“代购”;

其次,汽车销售公司向张某开具了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再者,购车款刷卡支付凭证以及《新车交接顾客确认表》的顾客名称处均手写有“张某”字样,结合其他证据,可以认定涉案车辆的销售主体为汽车销售公司公司而非中介公司。
第二、关于涉案车辆瑕疵形成时间的问题
涉案车辆经司法鉴定认定右侧车身的右后门及右前门后段重新做过漆,但做漆的时间无法确定。
首先,本案中消费者张某已举证证明其在购车6个月内发现车辆存在瑕疵,依照前述法律规定,应当由汽车销售公司承担瑕疵举证责任。
其次,汽车销售公司虽然举示了《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PDI检查单、《新车交接顾客确认表》等证据,但并不充分。
一方面,《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中并无车漆检查的记载;
另一方面,PDI检查单虽未显示车漆异常,但该检查是在汽车销售公司向中介公司交付车辆1个月前完成的,汽车销售公司未进一步证明交车时涉案车辆状况良好,因而不能排除涉案车辆车门重新做漆发生在此间隔期间的合理怀疑;

还有,涉案车辆车门重新做漆后,非专业人员或不使用专业设备而仅凭肉眼很难发现,汽车销售公司陈述公司在进行PDI检测时仅是肉眼观察车漆状况,未发现异常。
因此,中介公司在《新车交接顾客确认表》签字确认车辆外观完好的行为不足以证明当时涉案车辆不存在瑕疵。
第三、关于涉案车辆销售主体是否存在欺诈行为的问题
因为涉案车辆维修项目仅限于车漆瑕疵,相应修复措施轻微,技术难度不大,不危及车辆安全性能、主要功能和基本用途,且消张某接车以后使用至今已行驶上万公里。
综上,再审法院认定汽车销售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欺诈,仅属于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判决赔偿张某8万元。
亲爱的读者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头条创作挑战赛#
————————————————
来源:颜回说法

把这个4s店用汽油柴油放火烧掉
山水重庆
“你信不信,我找10个人弄你老婆!”2016年,北京一男子买了辆新车,开了不到2个月,修了10多次,他认为这是问题车,一气之下将4S店起诉了,不料,4S店却威胁起他家人,男子忍无可忍之下,直接开车冲进了4S店,在里面横冲直撞! 一辆白色小车,撞碎了玻璃,直接冲进4S店,这样的场景,以往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但请注意,这不是拍电影,那么,为何男子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白先生于2015年7月,在4S店买了一辆新车,买新车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是,白先生在1开了1个月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买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接送孩子,顺便周末出去玩玩而已,功能不能太差,价格也不能太贵。

他和老婆到4S店看了半天,销售人员不厌其烦的为其介绍,并介绍他们店里的各种套餐,反正一句话,在他们这里买车,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白先生老婆本来还想多看几家,可是,销售人员却在旁边说得天花乱坠,于是,白先生选中了2015款速腾1.6L手动舒适型轿车,并立马交了定金。 就在白先生准备先离开时,又被销售拦住了,说只买车的话不划算,他们有不少套餐,性价比非常高,如果不在他们这里买,出去自己弄的话,只会花更多的钱,由于白先生和老婆都不懂车,就听信了销售的话。 再次花12100买了个精品套餐,其中包括安装导航,贴膜和镀膜等项目。接着销售又说,上牌照和买保险4S店也可以代劳,白先生又花了4000元,随后,销售就让白先生回去等通知提车就行了。 不得不说,销售的嘴,骗人的鬼,他也就是欺负白先生不懂行,要不然,这些所谓的套餐和上牌照之类的,自己去办的话能省不少钱,就是自己累一点。

没多久,4S店就通知他提车,白先生开着新车回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开多久,车子就出现了问题,他以为是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来到4S店后,还说自己是个新手,这是第一辆车,可能操作有些问题。 修好之后,白先生就开车回家了,他不知道的是,此后一段时间才是他噩梦的开始。 在之后1个多月时间里,车子又出现了挡风玻璃贴膜气泡、左后侧刹车灯故障、雨刮器故障、刹车油盖没盖紧等问题,直接导致他三天两头的往4S店跑,不知情的,还以为白先生是在4S店上班呢! 在这期间,白先生就提出了质疑,自己买的新车,怎么一直在修?还不如二手车质量好,在最后一次维修之后,白先生终于爆发了,他质疑4S店卖给他的是一辆问题车,对他们的服务很不满意,要求退回他购买的精品套餐的钱,被4S店拒绝之后,白先生在2016年2月3日,以欺骗消费者为由,直接起诉了4S店。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检查数据支撑,法庭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可是,4S店负责人认为,车子绝对没有质量问题,精品套餐的费用,他们是不可能退的,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鉴于白先生还准备起诉,4S店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于是再次联系白先生,说退款金额可以再商量,希望他再次到店协商,白先生本以为,事情出现了转机,可不料,当他来到店里,跟销售说了几句,2人就吵了起来。 话不投机半句多,白先生愤而离去,然而,他并没有开车离开,而是一脚油门下去,直接朝着4S店大厅冲去,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4S店的玻璃门被撞成了碎片,可白先生还不解气,又是一脚油门,撞向了展厅柜台,柜台瞬间四分五裂。 这刺激的一幕,引来不少路人,白先生见状也下了车,然后大吼: “4s店店大欺客,我起诉他们,他们就威胁我撤诉,不撤诉就找10个人弄我媳妇!”

见事情闹大,4S店员工赶紧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现场,白先生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拘留,并表示会介入调查,若4s店有违规的行为,警方也不会放过。 事后,4S店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威胁过白先生家人,更是对他的老婆没有兴趣,自己也没有白先生的联系方式。 其实,这话说得真是漏洞百出,有没有兴趣,和说威胁的话并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车子都卖出去了,却不知道买家联系方式,这说出去谁信? 我倒认为车主是没有说谎,所谓“一百巴掌拍不响,”白先生无缘无关的,会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谁愿意给自己找这么大的麻烦,并且多次与4S店进行了多次沟通,都起诉到了法院,车主还有老婆孩子,虽然有可能是电话联系,车主也没有录音,若是没有威胁过车主,车主不会这么激动。 新车用户的急剧增多,带动了汽车制造和销售,但工人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责任心跟不上,造成次品频出。销售人员不懂车,只会背几句培训词,加上“销售提成”的动力,胡言乱语蒙骗消费者成家常便饭……

买个新车一个月修了将近20次,人家起诉了,还要找10个人弄人家媳妇,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欺负老实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现在的4 s店,是爷,不知为什么没人官?//@山水重庆:“你信不信,我找10个人弄你老婆!”2016年,北京一男子买了辆新车,开了不到2个月,修了10多次,他认为这是问题车,一气之下将4S店起诉了,不料,4S店却威胁起他家人,男子忍无可忍之下,直接开车冲进了4S店,在里面横冲直撞! 一辆白色小车,撞碎了玻璃,直接冲进4S店,这样的场景,以往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但请注意,这不是拍电影,那么,为何男子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白先生于2015年7月,在4S店买了一辆新车,买新车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是,白先生在1开了1个月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买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接送孩子,顺便周末出去玩玩而已,功能不能太差,价格也不能太贵。

他和老婆到4S店看了半天,销售人员不厌其烦的为其介绍,并介绍他们店里的各种套餐,反正一句话,在他们这里买车,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白先生老婆本来还想多看几家,可是,销售人员却在旁边说得天花乱坠,于是,白先生选中了2015款速腾1.6L手动舒适型轿车,并立马交了定金。 就在白先生准备先离开时,又被销售拦住了,说只买车的话不划算,他们有不少套餐,性价比非常高,如果不在他们这里买,出去自己弄的话,只会花更多的钱,由于白先生和老婆都不懂车,就听信了销售的话。 再次花12100买了个精品套餐,其中包括安装导航,贴膜和镀膜等项目。接着销售又说,上牌照和买保险4S店也可以代劳,白先生又花了4000元,随后,销售就让白先生回去等通知提车就行了。 不得不说,销售的嘴,骗人的鬼,他也就是欺负白先生不懂行,要不然,这些所谓的套餐和上牌照之类的,自己去办的话能省不少钱,就是自己累一点。

没多久,4S店就通知他提车,白先生开着新车回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开多久,车子就出现了问题,他以为是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来到4S店后,还说自己是个新手,这是第一辆车,可能操作有些问题。 修好之后,白先生就开车回家了,他不知道的是,此后一段时间才是他噩梦的开始。 在之后1个多月时间里,车子又出现了挡风玻璃贴膜气泡、左后侧刹车灯故障、雨刮器故障、刹车油盖没盖紧等问题,直接导致他三天两头的往4S店跑,不知情的,还以为白先生是在4S店上班呢! 在这期间,白先生就提出了质疑,自己买的新车,怎么一直在修?还不如二手车质量好,在最后一次维修之后,白先生终于爆发了,他质疑4S店卖给他的是一辆问题车,对他们的服务很不满意,要求退回他购买的精品套餐的钱,被4S店拒绝之后,白先生在2016年2月3日,以欺骗消费者为由,直接起诉了4S店。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检查数据支撑,法庭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可是,4S店负责人认为,车子绝对没有质量问题,精品套餐的费用,他们是不可能退的,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鉴于白先生还准备起诉,4S店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于是再次联系白先生,说退款金额可以再商量,希望他再次到店协商,白先生本以为,事情出现了转机,可不料,当他来到店里,跟销售说了几句,2人就吵了起来。 话不投机半句多,白先生愤而离去,然而,他并没有开车离开,而是一脚油门下去,直接朝着4S店大厅冲去,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4S店的玻璃门被撞成了碎片,可白先生还不解气,又是一脚油门,撞向了展厅柜台,柜台瞬间四分五裂。 这刺激的一幕,引来不少路人,白先生见状也下了车,然后大吼: “4s店店大欺客,我起诉他们,他们就威胁我撤诉,不撤诉就找10个人弄我媳妇!”

见事情闹大,4S店员工赶紧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现场,白先生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拘留,并表示会介入调查,若4s店有违规的行为,警方也不会放过。 事后,4S店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威胁过白先生家人,更是对他的老婆没有兴趣,自己也没有白先生的联系方式。 其实,这话说得真是漏洞百出,有没有兴趣,和说威胁的话并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车子都卖出去了,却不知道买家联系方式,这说出去谁信? 我倒认为车主是没有说谎,所谓“一百巴掌拍不响,”白先生无缘无关的,会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谁愿意给自己找这么大的麻烦,并且多次与4S店进行了多次沟通,都起诉到了法院,车主还有老婆孩子,虽然有可能是电话联系,车主也没有录音,若是没有威胁过车主,车主不会这么激动。 新车用户的急剧增多,带动了汽车制造和销售,但工人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责任心跟不上,造成次品频出。销售人员不懂车,只会背几句培训词,加上“销售提成”的动力,胡言乱语蒙骗消费者成家常便饭……

买个新车一个月修了将近20次,人家起诉了,还要找10个人弄人家媳妇,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欺负老实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山水重庆
“你信不信,我找10个人弄你老婆!”2016年,北京一男子买了辆新车,开了不到2个月,修了10多次,他认为这是问题车,一气之下将4S店起诉了,不料,4S店却威胁起他家人,男子忍无可忍之下,直接开车冲进了4S店,在里面横冲直撞! 一辆白色小车,撞碎了玻璃,直接冲进4S店,这样的场景,以往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但请注意,这不是拍电影,那么,为何男子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白先生于2015年7月,在4S店买了一辆新车,买新车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是,白先生在1开了1个月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买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接送孩子,顺便周末出去玩玩而已,功能不能太差,价格也不能太贵。

他和老婆到4S店看了半天,销售人员不厌其烦的为其介绍,并介绍他们店里的各种套餐,反正一句话,在他们这里买车,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白先生老婆本来还想多看几家,可是,销售人员却在旁边说得天花乱坠,于是,白先生选中了2015款速腾1.6L手动舒适型轿车,并立马交了定金。 就在白先生准备先离开时,又被销售拦住了,说只买车的话不划算,他们有不少套餐,性价比非常高,如果不在他们这里买,出去自己弄的话,只会花更多的钱,由于白先生和老婆都不懂车,就听信了销售的话。 再次花12100买了个精品套餐,其中包括安装导航,贴膜和镀膜等项目。接着销售又说,上牌照和买保险4S店也可以代劳,白先生又花了4000元,随后,销售就让白先生回去等通知提车就行了。 不得不说,销售的嘴,骗人的鬼,他也就是欺负白先生不懂行,要不然,这些所谓的套餐和上牌照之类的,自己去办的话能省不少钱,就是自己累一点。

没多久,4S店就通知他提车,白先生开着新车回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开多久,车子就出现了问题,他以为是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来到4S店后,还说自己是个新手,这是第一辆车,可能操作有些问题。 修好之后,白先生就开车回家了,他不知道的是,此后一段时间才是他噩梦的开始。 在之后1个多月时间里,车子又出现了挡风玻璃贴膜气泡、左后侧刹车灯故障、雨刮器故障、刹车油盖没盖紧等问题,直接导致他三天两头的往4S店跑,不知情的,还以为白先生是在4S店上班呢! 在这期间,白先生就提出了质疑,自己买的新车,怎么一直在修?还不如二手车质量好,在最后一次维修之后,白先生终于爆发了,他质疑4S店卖给他的是一辆问题车,对他们的服务很不满意,要求退回他购买的精品套餐的钱,被4S店拒绝之后,白先生在2016年2月3日,以欺骗消费者为由,直接起诉了4S店。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检查数据支撑,法庭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可是,4S店负责人认为,车子绝对没有质量问题,精品套餐的费用,他们是不可能退的,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鉴于白先生还准备起诉,4S店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于是再次联系白先生,说退款金额可以再商量,希望他再次到店协商,白先生本以为,事情出现了转机,可不料,当他来到店里,跟销售说了几句,2人就吵了起来。 话不投机半句多,白先生愤而离去,然而,他并没有开车离开,而是一脚油门下去,直接朝着4S店大厅冲去,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4S店的玻璃门被撞成了碎片,可白先生还不解气,又是一脚油门,撞向了展厅柜台,柜台瞬间四分五裂。 这刺激的一幕,引来不少路人,白先生见状也下了车,然后大吼: “4s店店大欺客,我起诉他们,他们就威胁我撤诉,不撤诉就找10个人弄我媳妇!”

见事情闹大,4S店员工赶紧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现场,白先生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拘留,并表示会介入调查,若4s店有违规的行为,警方也不会放过。 事后,4S店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威胁过白先生家人,更是对他的老婆没有兴趣,自己也没有白先生的联系方式。 其实,这话说得真是漏洞百出,有没有兴趣,和说威胁的话并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车子都卖出去了,却不知道买家联系方式,这说出去谁信? 我倒认为车主是没有说谎,所谓“一百巴掌拍不响,”白先生无缘无关的,会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谁愿意给自己找这么大的麻烦,并且多次与4S店进行了多次沟通,都起诉到了法院,车主还有老婆孩子,虽然有可能是电话联系,车主也没有录音,若是没有威胁过车主,车主不会这么激动。 新车用户的急剧增多,带动了汽车制造和销售,但工人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责任心跟不上,造成次品频出。销售人员不懂车,只会背几句培训词,加上“销售提成”的动力,胡言乱语蒙骗消费者成家常便饭……

买个新车一个月修了将近20次,人家起诉了,还要找10个人弄人家媳妇,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欺负老实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计划年内盗窃108起”男子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被抓时只完成了…
“计划年内作案108起”,马某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可是零头还没完成就被警察蜀黍拿下了……
10月3日中午,连云港灌云县伊山镇的陈女士发现自己的电动三轮车电瓶被盗了,损失约1000元。接报后,民警从现场提取物证线索,迅速锁定有盗窃前科的马某。不过马某平常居无定所,要找到他并不容易。
在调查过程中,民警发现,马某今年7月曾因殴打他人被处罚过,于是通过当地派出所联系其家人,通知马某到派出所配合工作。10月9日上午,马某大摇大摆来到派出所,刚一进门,就被办案民警来了个“瓮中捉鳖”。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马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了解,马某是本地人,此前曾因盗窃被公安机关多次打击处理。今年9月底以来,“重操旧业”的他驾驶电动三轮车,多次夜间流窜到附近乡镇街道盗窃作案,先后作案6起,盗窃电瓶15只,非法获利2000余元。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虽然多次被处理,可他并没有真心悔过。马某在审讯时透露,国庆前,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就是认真“工作”,争取年内作案108起,没想到,这才实施6起就被抓获了。目前,马某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16年,重庆警方也抓获一名有着类似“计划”的惯偷,而该惯偷目标更为“远大”,自家墙上贴的一张“2015年赚一百万目标计划”,还打算建一座希望小学……
盗窃还要定个年度目标,可以说是很有条理了,可这么有计划有理想,用在正道上不好吗?

听说警察蜀黍的小目标是天下无贼,你的小目标是什么?
来源:连云港警方 转载自江苏新闻(微信号:jstvjsxw)
非要把事情搞到这个地步,你们这些所谓的相关部门才肯出来做事吗?告诉我现在这个社会怎么了?//@山水重庆:“你信不信,我找10个人弄你老婆!”2016年,北京一男子买了辆新车,开了不到2个月,修了10多次,他认为这是问题车,一气之下将4S店起诉了,不料,4S店却威胁起他家人,男子忍无可忍之下,直接开车冲进了4S店,在里面横冲直撞! 一辆白色小车,撞碎了玻璃,直接冲进4S店,这样的场景,以往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但请注意,这不是拍电影,那么,为何男子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白先生于2015年7月,在4S店买了一辆新车,买新车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是,白先生在1开了1个月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买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接送孩子,顺便周末出去玩玩而已,功能不能太差,价格也不能太贵。

他和老婆到4S店看了半天,销售人员不厌其烦的为其介绍,并介绍他们店里的各种套餐,反正一句话,在他们这里买车,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白先生老婆本来还想多看几家,可是,销售人员却在旁边说得天花乱坠,于是,白先生选中了2015款速腾1.6L手动舒适型轿车,并立马交了定金。 就在白先生准备先离开时,又被销售拦住了,说只买车的话不划算,他们有不少套餐,性价比非常高,如果不在他们这里买,出去自己弄的话,只会花更多的钱,由于白先生和老婆都不懂车,就听信了销售的话。 再次花12100买了个精品套餐,其中包括安装导航,贴膜和镀膜等项目。接着销售又说,上牌照和买保险4S店也可以代劳,白先生又花了4000元,随后,销售就让白先生回去等通知提车就行了。 不得不说,销售的嘴,骗人的鬼,他也就是欺负白先生不懂行,要不然,这些所谓的套餐和上牌照之类的,自己去办的话能省不少钱,就是自己累一点。

没多久,4S店就通知他提车,白先生开着新车回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开多久,车子就出现了问题,他以为是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来到4S店后,还说自己是个新手,这是第一辆车,可能操作有些问题。 修好之后,白先生就开车回家了,他不知道的是,此后一段时间才是他噩梦的开始。 在之后1个多月时间里,车子又出现了挡风玻璃贴膜气泡、左后侧刹车灯故障、雨刮器故障、刹车油盖没盖紧等问题,直接导致他三天两头的往4S店跑,不知情的,还以为白先生是在4S店上班呢! 在这期间,白先生就提出了质疑,自己买的新车,怎么一直在修?还不如二手车质量好,在最后一次维修之后,白先生终于爆发了,他质疑4S店卖给他的是一辆问题车,对他们的服务很不满意,要求退回他购买的精品套餐的钱,被4S店拒绝之后,白先生在2016年2月3日,以欺骗消费者为由,直接起诉了4S店。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检查数据支撑,法庭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可是,4S店负责人认为,车子绝对没有质量问题,精品套餐的费用,他们是不可能退的,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鉴于白先生还准备起诉,4S店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于是再次联系白先生,说退款金额可以再商量,希望他再次到店协商,白先生本以为,事情出现了转机,可不料,当他来到店里,跟销售说了几句,2人就吵了起来。 话不投机半句多,白先生愤而离去,然而,他并没有开车离开,而是一脚油门下去,直接朝着4S店大厅冲去,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4S店的玻璃门被撞成了碎片,可白先生还不解气,又是一脚油门,撞向了展厅柜台,柜台瞬间四分五裂。 这刺激的一幕,引来不少路人,白先生见状也下了车,然后大吼: “4s店店大欺客,我起诉他们,他们就威胁我撤诉,不撤诉就找10个人弄我媳妇!”

见事情闹大,4S店员工赶紧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现场,白先生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拘留,并表示会介入调查,若4s店有违规的行为,警方也不会放过。 事后,4S店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威胁过白先生家人,更是对他的老婆没有兴趣,自己也没有白先生的联系方式。 其实,这话说得真是漏洞百出,有没有兴趣,和说威胁的话并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车子都卖出去了,却不知道买家联系方式,这说出去谁信? 我倒认为车主是没有说谎,所谓“一百巴掌拍不响,”白先生无缘无关的,会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谁愿意给自己找这么大的麻烦,并且多次与4S店进行了多次沟通,都起诉到了法院,车主还有老婆孩子,虽然有可能是电话联系,车主也没有录音,若是没有威胁过车主,车主不会这么激动。 新车用户的急剧增多,带动了汽车制造和销售,但工人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责任心跟不上,造成次品频出。销售人员不懂车,只会背几句培训词,加上“销售提成”的动力,胡言乱语蒙骗消费者成家常便饭……

买个新车一个月修了将近20次,人家起诉了,还要找10个人弄人家媳妇,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欺负老实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山水重庆
“你信不信,我找10个人弄你老婆!”2016年,北京一男子买了辆新车,开了不到2个月,修了10多次,他认为这是问题车,一气之下将4S店起诉了,不料,4S店却威胁起他家人,男子忍无可忍之下,直接开车冲进了4S店,在里面横冲直撞! 一辆白色小车,撞碎了玻璃,直接冲进4S店,这样的场景,以往只能在电影里看到,但请注意,这不是拍电影,那么,为何男子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白先生于2015年7月,在4S店买了一辆新车,买新车本是件高兴的事,可是,白先生在1开了1个月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买车的目的,就是为了接送孩子,顺便周末出去玩玩而已,功能不能太差,价格也不能太贵。

他和老婆到4S店看了半天,销售人员不厌其烦的为其介绍,并介绍他们店里的各种套餐,反正一句话,在他们这里买车,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白先生老婆本来还想多看几家,可是,销售人员却在旁边说得天花乱坠,于是,白先生选中了2015款速腾1.6L手动舒适型轿车,并立马交了定金。 就在白先生准备先离开时,又被销售拦住了,说只买车的话不划算,他们有不少套餐,性价比非常高,如果不在他们这里买,出去自己弄的话,只会花更多的钱,由于白先生和老婆都不懂车,就听信了销售的话。 再次花12100买了个精品套餐,其中包括安装导航,贴膜和镀膜等项目。接着销售又说,上牌照和买保险4S店也可以代劳,白先生又花了4000元,随后,销售就让白先生回去等通知提车就行了。 不得不说,销售的嘴,骗人的鬼,他也就是欺负白先生不懂行,要不然,这些所谓的套餐和上牌照之类的,自己去办的话能省不少钱,就是自己累一点。

没多久,4S店就通知他提车,白先生开着新车回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没开多久,车子就出现了问题,他以为是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来到4S店后,还说自己是个新手,这是第一辆车,可能操作有些问题。 修好之后,白先生就开车回家了,他不知道的是,此后一段时间才是他噩梦的开始。 在之后1个多月时间里,车子又出现了挡风玻璃贴膜气泡、左后侧刹车灯故障、雨刮器故障、刹车油盖没盖紧等问题,直接导致他三天两头的往4S店跑,不知情的,还以为白先生是在4S店上班呢! 在这期间,白先生就提出了质疑,自己买的新车,怎么一直在修?还不如二手车质量好,在最后一次维修之后,白先生终于爆发了,他质疑4S店卖给他的是一辆问题车,对他们的服务很不满意,要求退回他购买的精品套餐的钱,被4S店拒绝之后,白先生在2016年2月3日,以欺骗消费者为由,直接起诉了4S店。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检查数据支撑,法庭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可是,4S店负责人认为,车子绝对没有质量问题,精品套餐的费用,他们是不可能退的,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鉴于白先生还准备起诉,4S店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于是再次联系白先生,说退款金额可以再商量,希望他再次到店协商,白先生本以为,事情出现了转机,可不料,当他来到店里,跟销售说了几句,2人就吵了起来。 话不投机半句多,白先生愤而离去,然而,他并没有开车离开,而是一脚油门下去,直接朝着4S店大厅冲去,只听到“砰”的一声巨响,4S店的玻璃门被撞成了碎片,可白先生还不解气,又是一脚油门,撞向了展厅柜台,柜台瞬间四分五裂。 这刺激的一幕,引来不少路人,白先生见状也下了车,然后大吼: “4s店店大欺客,我起诉他们,他们就威胁我撤诉,不撤诉就找10个人弄我媳妇!”

见事情闹大,4S店员工赶紧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现场,白先生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警方拘留,并表示会介入调查,若4s店有违规的行为,警方也不会放过。 事后,4S店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威胁过白先生家人,更是对他的老婆没有兴趣,自己也没有白先生的联系方式。 其实,这话说得真是漏洞百出,有没有兴趣,和说威胁的话并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车子都卖出去了,却不知道买家联系方式,这说出去谁信? 我倒认为车主是没有说谎,所谓“一百巴掌拍不响,”白先生无缘无关的,会冒着生命危险这样做?谁愿意给自己找这么大的麻烦,并且多次与4S店进行了多次沟通,都起诉到了法院,车主还有老婆孩子,虽然有可能是电话联系,车主也没有录音,若是没有威胁过车主,车主不会这么激动。 新车用户的急剧增多,带动了汽车制造和销售,但工人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责任心跟不上,造成次品频出。销售人员不懂车,只会背几句培训词,加上“销售提成”的动力,胡言乱语蒙骗消费者成家常便饭……买个新车一个月修了将近20次,人家起诉了,还要找10个人弄人家媳妇,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欺负老实人,兔子急了还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