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过度公务员培训(公务员长期培训班)

我们单位的公务员,牛的,但其实都没啥文化,有的高中都没上过,就是十几年前从乡政府和教师里转过来,过渡的。不像现在的公务员,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有真才实学。

我们单位的公务员,牛的,但其实都没啥文化,有的高中都没上过,就是十几年前从乡政府和教师里转过来,过渡的。不像现在的公务员,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有真才实学。

时也,命也。现在没那政策了,所以我们这一批三四十的人,都是正牌大学生,天之骄子,一本二本,但这辈子也就事业编了,不可能成为公务员,所以不可能被提拔,永远是单位的“二等人”。

行政单位,只有公务员才有提拔资格。我们单位四十五周岁以上的公务员,就是过渡的,很多大专文凭,什么林校、财校、电大毕业。连个简单的信息也写不成,可以说基本没什么文化。

可是人家赶上了好运气,不仅地位高,能提拔,每个月工资比我们多两三千。这就是差距,这就是时代,不佩服不行。

公务员长时间加班合理吗?

不合理。公务员的工作虽然有时也需要多加班,但是要搞到连续一段时间过度加班,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因为长期连续加班会使公务员感到劳累,把它们的精力耗尽,容易使工作效率不稳定,甚至导致意识模糊,出现工作失误,引起一系列负面影响。所以,公务员多长时间加班是不合理的。

县级城管局5+1执法领域改革,单位参公,审批下来竟然……你们那边怎么改的呢?

事业单位改革我们当地城管局被划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当时大家都很兴奋,以为会过渡成为公务员,当时县委组织部也让我们单位报送了一份拟转公人员名单,但是石沉大海没有了下文,转公务员这件事就这么被大家慢慢遗忘了。

今年机构改革,县城管局和市容局一块被合并到县住建局,加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牌子(其实各事各端),5+1执法领域改革,最近单位又重新统计了拟参公人员名单,摸底时候单位37个干部身份人员全部上报,我们都以为参公手到擒来,有一段时间兴奋睡不着,一想到即将拥有车补和职级并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十三个月工资等公务员专享福利,一年拿到手多了将近两万多元,那个高兴劲真是无法形容,但没想到失算了。

参公人员审批下来我们傻眼了,只有11个参公编制,基本上都是领导和各股室中队负责人,其他人员维持原状,依旧全额事业编(当年好多年龄大的人都将股长、中队长退位让贤给年轻人,没想到参公没有考虑人员工作年限和学历,基本上是以职务为准绳)。大家一下子焉了,没有了工作热情,局主要领导也看出来了,在大会上承诺会给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汇报,争取大家都能分批参公,不知领导说的是真是假?你们那边5+1执法领域改革怎么改的?分享一下。

胡锡进:加班怎么了

老胡总有实话实说。

他说,公务员很多人加班可比996狠多了。当然,这话还是会让人觉得有某种倾向性的,不少人的观念里,公务员就是“官老爷”一个意思。其实这是误解了。

老胡说,不信大家问问各地的公务员,他们有多少能够按时按点下班的?

老胡见多识广,对全国各地的情况也不陌生,他说,一些地方的领导公开而且很骄傲地说:我们这里就是“5+2白加黑”。

有杠精们不依不饶了,加班不是有加班工资吗?不是有加班饭吗?补贴还不是财政按照你们自己填的发?

老胡说,哪里有啊,各地公务员加班基本都没有加班费,白干。

至于加班的益处,老胡也有独到见解,他就认为,公务员体系的过度加班会对社会的工作机制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这些人周末和节假日都在忙,必然会牵动大量企业和机构跟着运转。现在许许多多的会都是周末开的,晚上开会、应酬也很常见。结果呢,不但创造社会财富有限,还牵动很多方面跟着一起干,大家反而越发没有时间去逛街消费了。

不消费,哪来的内需呢?

假期禁止教培机构培训,有多大可能性?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想先谈一件事。笔者曾经在国外留学过多年,无论接触到哪里的华人群体,都会发现补课现象大量存在。比如在各类华人聚集区里,各类商业体Mall中最热的门店就是餐饮店、旅行社和各类补习班。有些mall里甚至一半铺面都是补习机构,而且这几年更是愈演愈烈!接触到的华人家庭,但凡家境较好的,基本都会给孩子请家教。补习内容也是五花八门,除了中学数理化学科、体育、艺术之外,还有演讲、大学先修课程、甚至包括大学里的作业小论文(essay)、给大学推荐信等等。可以说只要是和学业和升学有关的东西都有辅导存在,而且很多孩子在校外培训时间一点不比国内少,花样还更多!

我们总是说华人孩子聪明,比当地白人和其他有色人种成绩好,尤其是数学非常强,其实很大原因恐怕归于大量补课,提前抢跑的原因。为何到了大学后,华人学生数学水平就没那么出类拔萃了?数学大奖菲尔兹奖有多少华裔科学家?

开句玩笑话,国人甚至华人基因似乎就是“缺钙,走到哪里都要补”!老话说勤能补拙就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不愿认命自己孩子天资普通比不过别的天分高的,想希望过度和提前教育,在竞争中领跑击败对手。在国内当前各行各业内卷化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东亚其他国家不也是吗?!日本、韩国的补习班少吗?他们的孩子下课后还是大量去补习班,他们的补习机构产业化程度更高。韩国人为了考公务员,成天泡在补习机构,一天只睡四小时,五个小时就考不上了。可以发现越发达地区,补课也越厉害,形式花样也越多。

我个人观点是假期禁止教培机构培训,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

一是 高考中考就是对社会分层的,好高中和好大学再扩招也是少部分人上(如果全能进去也就不是好学校了)。大家内心深处都清楚,补习和抢跑现象存在且不太可能避免。暑假不补课,家长会让孩子去哪里尽情放松吗?反倒没有补习班,一些双职工上班族家庭,孩子很可能因为无人管而放纵上网玩游戏吧。即便孩子出去到处玩,现如今又有几个家长会不担心安全?!到头来还是请家教吧。

二是 有需求就有市场,关闭后家长经济和精神负担可能更大。强行关闭结果,就将补习市场从地上转到地下,家教市场做大,取而代之。家长花的钱一点不会少。反倒因为优质资源有限,单价会越来愈高。家长的焦虑感、孩子压力感也许一点不会减小。

原来教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减负,学生早点放学、作业量减少,现如今又有几家孩子减下去了?中小学老师的压力和工作量也一点不少,各种素质教育教育衍生的评比、学习和考核都很多。到头来似乎谁也没减少负担。

三是 优势教育资源更加向头部倾斜,普通家庭孩子在竞争中更为不利,由此带来更大不公平。二八定律在哪里都存在,有钱有势的家庭会垄断最好的教育补习资源,找到更优质的家教;而普通家庭则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开始就立于下风。这和北大清华为何现在招的学生中农村孩子越来越少是一个道理。

四是 从就业和稳定角度看,也不大会。目前补习市场的经济总量已经大到接近上万亿规模,有几百万人就业,笔者很多学生毕业就去的补习机构当老师。暑假寒假不让补课,估计补习机构一半收入没了,势必大量裁员。

在各行各业内卷化和竞争严重的今天,剧场效应和补习抢跑现象很难避免!关停校外补习班初衷很好,但效果拭目以待,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个人觉得,就算以后大学宽进严出了,什么人都可以去好大学读书,但是受毕业率影响,补习的现象还会存在。只是后移了,就像现在公考和考研辅导班大量存在一样,到时候各种大学里的课业辅导班会大量涌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92109/
1
上一篇山东公务员试试题(山东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下一篇 2011年宿迁公务员(2020年宿迁市公务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