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航星空早报】2023/2/3,农历正月十三,工作愉快,生活喜乐!
【利用无人机巡检中俄直流联网工程】
近日,国网黑龙江电力检修公司500千伏黑河换流站运维人员与输电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利用无人机巡检技术检查中俄直流联网500千伏黑河换流站设备,为中俄直流联网工程“体检祛病”。
父亲的书 难忘的事(19)(接上文)在黑河期间,我上过学,种过地,打过柴,做过短工,学习拉过大锯,,还曾经为医药公司打过黄芪大包,黄芪是中药很重要的一味药材,这里的北芪全国有名。一百斤一个大包,曾经干过两个多月,当时
我的理想是学木匠,因为人小
没有学成,最大的爱好是看电
影,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快乐,那时的王肃电影院是我们常去的地方。
1964年春天,政府号召知识青
年上山下乡,那时还是很讲民主的,动员不强迫,完全自愿。我当时的心情很纠结,在黑河呆下去,没有长期工作,以后要是非让下乡怎么办?上山去工作能转为正式国家工人,离开家自己去奋斗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等着挣了钱,还能帮助家里生活,也很想去大兴安岭去看看那里的崭新世界。最后,我下定决心报名去山上工作。
那时说大兴安岭艰苦寒冷荒凉,家里也因为我年纪小,不同意,我就偷偷的拿了户口本报了名,家里的二位老人也没有办法,结果一切都很顺利,体检合格填表报名。等我拿着一寸黑白照片给妈妈看时,妈妈说“这个小伙子挺精神的,"我长这么大妈妈是第一个说我长得好看的人,这句话给我很大自信和鼓励。只有母亲才是真正爱自己孩子的!在报名期间妈妈默默的为我拆洗被褥,准备行装,年迈的姥姥也来家里帮忙。1964年5月13日,我正式成为大兴安岭人了。黑河像慈祥的母亲,当年无私的接纳了我们全家,给我们温饱使我们度过艰难的岁月,黑河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抚育我成长的地方,虽然经历了有苦有甜的生活,但使我们锻炼的更加坚强,总给我们新的启示,新的希望!我怀念黑河,也很想念黑河,那里有我的亲人们,有我们生活,奋斗过的痕迹,让我永生难忘!
我们被大兴安岭工作组招收的200余名知青中有男有女,也有少数岁数大的技工,五月十四号启程去大兴安岭,运送我们的运输工具是停靠在黑河江畔的“白龙号”客船。镇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打出了欢送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标语,我们从劳动局门前出发,排着整齐的队伍,胸前带着大红花向江边码头走去,街道两
侧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小
城空巷,人山人海。我们都和亲人依依惜别。妈妈抱着小妹东霞也来到江边码头送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都留下了难舍难分的泪水。
第一次做客船,对我来说是一
件新鲜的事情,每个旅客都有
自己的床铺,船的吨位不大,只有二等舱和普通舱,船上供应一日三餐,当然也可以吃自己带来的饭菜。船是逆水而行,速度很慢,航行三日,路过苏联的冒烟山,过了呼玛县城,第四日上午到达了我们的旅行终点三合站。我们下船改乘大板汽车,进入原始森林地带,我们行走的公路叫三塔公路,即三合站到塔河的公路,汽车到了十八站,即是我们此行的终点。也是工作单位到了。十八站林业局第二次上马建设的指挥部所在地,也是塔河林局的前身,局长张海龙有五十多岁了,第二天接见了我们并讲了话,第一次开发大兴安岭是五五年,到五九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而下马了,所以说这次是二次上马,张海龙局长出身贫苦,是一名老抗联出身。曾去过延安,当过延安炮兵营长,解放后励志林业工作,开发大兴安岭他做了先遣领导之一,后任大兴安岭行署副专员。十八站有个鄂族乡,都是原来过着游牧生活的鄂伦春族人。在五五年国家在其主要居住地建造了一批砖瓦房和木克楞房,积极劝导他们结束游牧生活定居下来的。领导开大会时教导我们,要遵守民族政策,尊重民族习惯,不准以酒易物,不要和鄂族人直接来往,鄂族人有枪以免闹事伤人,鄂族人就是大兴安岭的土著人,世世代代过着游猎生活,到哪里都是家,三根棍往地上一插,围上兽皮就是家,男女老少都骑马,他们穿兽皮吃兽肉,火烤三分熟带血的肉就吃,他们说好咬好吃,很香。鄂族人自制两头尖中间稍宽的桦皮船,船小只载一人,易翻。夏天捕鱼冬天以打猎为主,那时鄂伦春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冬天刚出生的孩子就用雪擦遍全身后用兽皮一包就走了,冻死的多,夏天打鱼淹死得多,常吃生肉,结核病人多,病死得多,解放以后,专门成立了结核病医院,酒喝多了,动刀子互相自残刀伤死得多,解放初期只有几百人,解放以后加强了自治管理,禁酒,定居,成立医院,改善卫生饮食习惯等等措施,使鄂伦春族人口大增,现在发展到两三千人了,鄂族的第三代,第四代人没有那么野性了,和我们汉族人基本差不多了。
到了十八站算是到了工作单位,与我想象的差不多,我们的宿舍都是以前盖的房子,大屋通铺,吃饭有食堂,按定量发粮票,钱没有可以借伙食费,休整了两天后即分配工作,我们中的许多人,和局里有人际关系的男女青年都分配到理想的工作,有的进了公安局当了警察,有的当了检尺员,护士,服务员,男青年中有的去了车队,学习开车做了助手,还有的去了服务行业,象商店粮店,只有我们没有门路的一帮分配去了养路队,做了养路工人,我们自称“养路和尚”,每人发给铁锹等工具,还发给不知道穿了几代的旧雨衣一件,只能遮风不能挡雨。几个调皮胆大的剃了光头,每天打沙子修路。
[cp]【这些“养老投资”只亏不赚】保健品公司老板宗某用免费鸡蛋吸引老年“潜在客户”,获取信任后,通过投资返利、免费体检的销售模式,推出保健品、体检、旅游等75个“量身定做”的投资项目,骗取900余名集资参与人的投资款1266万余元。经江苏省丹阳市检察院提起公诉,6月16日,宗某被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正义网)这些“养老投资”只亏不赚
[cp]【套路层层!#老人如何一步步落入干细胞治疗骗局#】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卫健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诊所非法回输干细胞。经过深入调查,警方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邀约老年人听讲座、免费旅游等方式,将各地的老年人诱骗到公司进行参观洗脑。让老年人相信该公司具备回输“免疫细胞”、“干细胞”治疗疾病的科研实力。随后组织老年人抽血并填写个人信息,再由所谓的“专家”“医生”为老年人分析体检报告,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免疫细胞”“干细胞”疗法的医疗项目。 @央视网快看 网页链接
#黑河头条#
我的俄罗斯朋友的姐姐被送去了戒酒中心。
那天俄罗斯朋友开车拉着我去帮我办事,可是他把车停在了警察局戒酒中心门前,我一愣。
他对我说;“你别笑话我,我姐姐经常喝多,昨晚被强制送到了这里,我来给她送几件衣服”。
戒酒中心?多么陌生的名子呀,国内没有啊,我很好奇,就问他我能和你进去吗?他说没问题跟我来吧。
戒酒中心有很多一个一个的单独小房间,和满屋子都是床大房间。
单独的小房间像铁笼子一样,是关醉酒的人的。
大房间屋里都是一排排的单人床,是关那些已经醒了酒但是还需要戒掉酒瘾的人的。
他的警察哥们让我俩穿上医生的衣服,站在他姐姐的房间外偷偷看了一眼,又把他姐姐叫到单间和他聊了几句,我俩就离开了。
他告诉我说;“姐姐几乎每次喝多都会躺在马路上,被警察发现后就会被送到戒酒中心强制戒酒。
强制戒酒期间吃穿住都免费,什么时候体检时你的身体完全恢复正常了,警察才会放你回家。”
“啊?待遇这么好?”我有点不相信的看着他。
“ 你不相信?我说的都是真的,这就是俄罗斯政府给酒鬼的待遇。”
“ 真是不可思议!那要是啥也不想干就喝点酒,然后去马路上躺着等警察来接去享福呗?。”
我怀疑的问他。
他看看我说;“你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还真是不一样啊”。
我的想法有什么错吗?
#青岛头条# 我参加过抗美援朝,当过战地记者的父亲,如果健在的话,应该是91岁高龄了,快到中秋节了,我非常想念他,写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在2007年9月份体检时发现了肝癌,2007年10月份我陪着他去上海看病,做了手术,就一直没有再回黑龙江省黑河市,他和母亲一直在青岛生活,2010年2月26日病逝,我都一直陪在父亲的身边,尽了女儿应该尽的孝顺!
1950年四川省解放,一名解放军连长去照相馆洗照片,改变了我父亲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一生!我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我父亲老家是四川省万县市的,现在叫重庆市万州区,他家是贫雇农,他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他上面有一个哥哥,我父亲家里就两个孩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我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我听了以后很受感动,都哭了起来!
父亲在他10几岁的时候就到万县城里的一个照相馆里当学徒,他努力认真地学习,从拍照片到洗照片、放大照片,这些照相馆里的所有技术都学的很扎实,各种照片都能拍,可以说是一个全才!
1950年四川省解放,一名解放军连长去照相馆洗照片,改变了我父亲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当时一名解放军连长去我父亲的照相馆洗照片,看到我父亲照片洗得又快又好,就和他说想不想去部队当兵,我父亲说能吃饱饭不?因为在照相馆里当学徒这几年,老板娘都不给父亲吃饱饭,他很饿的!
解放军的连长说没有问题,能吃饱饭,我父亲就跟着解放军连长走了,连我爷爷都来不及啊告诉,就让老板娘给我爷爷捎个话,说他去当解放军了。
父亲参军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父亲随部队入朝作战,他在朝鲜战场上4年,他没有拿过枪,但是他的武器就是照相机和钢笔,他做了一名战地记者,拍照片写战地小文章,鼓舞士兵的战斗士气,把作战的胜利的消息及时传递出去,在他所在的连队里他是小有名气的文化人,给战友写家书、拍照片,因为那时候的战友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字,他就替战友写家书拍照片,让回国的战友给捎回去!
父亲腿上有一个难看的伤疤,我问他怎么来的这个伤疤时,他告诉我说是在朝鲜战场上,为了保护照相机受伤的,是有一天美军飞机来轰炸时,他为了保护照相机被炮弹皮伤着啦,虽然没有伤及骨头,但是皮肉之苦还是难免的,留下了一个难看的疤痕!听了父亲的讲诉,我觉得父亲腿上的伤疤也不难看了,反而感觉特别美丽。
1954年父亲跟随部队回国时,拍了一个照片,志愿军凯旋回国,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父亲感觉特别自豪!父亲在山东省烟台市驻军4年后,1958年响应政府号召,跟随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爱辉县,在二龙山军垦农场里当工人,后来去黑河行署党校学习摄影技术,毕业后到黑河日报社做了一名专业摄影记者,他有一个响亮的笔名“洪流”,说起“洪流”在我们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说起来我父亲的本名就鲜有人知道,以至于在我小时候别人问我姓什么时,我说姓李,别人都说不对,你姓洪!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我父亲调到黑河行署教育局工作,单位成立了《黑河教育》杂志,我父亲在编辑部里当了编审,在他退休时他是高级编审职称了(他参加解放军是在建国后,不享受离休待遇),他是没有正规的上过学,完全都是自学成才的,我很佩服父亲,竟然没有正规上过学的他能取得高级编审的职称!#全国达人榜#
[cp]【#铁架高空坠落4岁男童被砸进ICU# ,事发时有工人正在高空维修】 11月19日,广东深圳。工人在做外墙维修时,一个30多斤的三角铁架高空坠落砸中一名4岁半男童,孩子当时就瘫软在地,血流不止。送往医院检查发现男童多处颅骨碎裂,被送进ICU救治。孩子姑姑介绍,工人作业时并未拉警戒线,孩子当时是去体检的路上。事发楼栋的管理员徐女士表示,她和房东及施工方已经垫付10万抢救孩子。目前,此事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巨浪视频 网页链接
#混迹社会几十年的你有什么人生感悟#
混迹这个词问得好,暗合某哲学思想——人并非自己选择来到这个世上,而是被抛到这个世界的。普通人活动的范围没有世界那么广阔,生活环境被称为社会,但混迹方式本身就基于对社会的疏离感。
疏离归疏离,混迹于社会这么多年也写过无数篇心得体会,为此不断探讨内心世界,深挖思想根源,还学会了五笔打字、遣词造句,不时产生一些新的感想、体悟,简称感悟。
感悟这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很多人都是这样,身心闲下来的时候喜欢对感悟进行修补、迭代,甚至升级和改版。
我的最新一版感悟是一种感觉,感觉人活得有点虚拟。虽然没有虚拟到把人想像成宇宙高等文明或“母体”计算机程序代码的程度,但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子,确实是受输入什么样的信息控制的。
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这样的大词让人不明觉厉,这种计算机程序需要大数据来喂养,喂的数据越多它学得就越快,喂的数据越全面它就越聪明。
一个人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取决于能获取多少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来喂养自已的脑袋,而感悟就是基于输入的大数据的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活得很虚拟。
基于一些信息的输入,在非典和新冠期间,不同人的不同感悟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比如:努力学习抽烟、抢购板蓝根、抢购咸盐、屯积大米、抢购双黄莲甚至牵连到双黄蛋月饼、喝高度酒进行体内消毒、打疫苗期间暂停饮酒……
疫苗接种过程也引起过非常剧烈的感悟。某日子夜同事们接到紧急电话通知,通过努力争取,我们获得了优先接种的待遇,每剂才200元,虽然不能走医保,但比上万元也抢不到疫苗外国人幸福太多了。
现代科学的高歌猛进,在100多年里给人输入了科学无所不能的信息,理性主义、科学教主让人深刻感悟到,科学能让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能做出集成几百亿个电子管的芯片,在物质享受方面就连流浪汉都可以鄙视古代帝王,在科学技术面前一切困难都将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然而事实上,现代医学仍然是一门连蒙带猜的经验科学,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并不像大多数人想像得那样明白无误,负责任的医生经常使用病因不明之类的词,化验单上的数据不过是当下手段能够检测到的结果,也许还有无数医学现在还搞不清楚的指标对健康更加重要。这一点经常做体检的人应该深有感悟,自医生用光学显微镜数红细胞、白细胞以来,医院能给出的化验单越来越长了。
科学万能的信息助长了理性的谵妄,对科学技术的感悟让人越来越自大、傲慢,把自己摆到不切实际的位置,对大自然欲取欲夺,全无敬畏之心。而应对大自然的变化,人们并没有足够的科技手段来应对。德尔塔在大小兴安岭左右横跳,海拉尔、黑河、嫩江、讷河、满洲里、莫旗、牙克石、大杨树、红彦……封城封小区,远在南非的奥米克戎让日本、奥地地瑟瑟发抖,人们似乎已经感悟到,对于新冠病毒来说现代尖端科技也很难搞定,纷纷采取古老的隔离办法。
现代科技作得全球变暖,但现代科技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灾害却完全没辙,对此只能采取严禁烧荒等非科技手段收拾烂摊子。
不错,科学教主、科技霸权确实在物质层面提高了生活质量,但被抛到社会上任何人都不应该是被绑架到科学怪兽上的零件,在不算长的人生中被裹胁着一路狂奔。远古基因赋予每个人天然的愉悦能力,仰望星空、聆听山溪、草原奔跑、围炉夜话……失去这些,人们很可能得到一个赛博朋克的世界,《攻壳机动队》、《战斗天使阿丽塔》描绘了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但那决不是正常人想要的东西。
【数字技术助力黑龙江对俄服务贸易】
“我手上拿的是俄罗斯进口巧克力,口味香甜浓郁……”在黑龙江自贸区黑河片区跨境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一位工作人员正通过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她身后的货架上摆放着各式俄罗斯进口商品。
黑河是中俄边境城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一直以来,黑河市与俄罗斯在经贸、人文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网上购物,对俄跨境电商也在这座城市愈加走红。
“基地于去年成立,目前有35个直播间。”直播基地日常运营负责人战予诚表示,基地的建成对疫情下黑河跨境电商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多年对俄跨境电商经验,黑河市现已建成颇具规模、功能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020年,黑河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近年来,黑河市不断创新跨境电商发展方式,打造自主电商平台,采取跨境物流多仓联动数据集成模式,提升物流中转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
“通过这种模式,货物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送达消费者手中。”黑龙江自贸区黑河片区商务局对外贸易与合作中心副主任钟桓宇介绍,今年1月-6月,黑河自贸片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4亿元,同比增长17%。
与此同时,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在内,疫情期间黑龙江省对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副主任赵静时刻把手机带在身边,以便及时为俄罗斯患者在线答疑。“疫情期间,我几乎每天都能在手机软件上收到俄罗斯患者发来的问题。”她说。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临近符拉迪沃斯托克等俄罗斯远东城市,铁路、公路均与俄罗斯相通。作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绥芬河市人民医院2013年起从事对外医疗旅游工作,包括健康体检管理、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文化等。
“许多俄罗斯人对中医康养很感兴趣。”赵静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基地采用“互联网+医疗”模式,通过网站在线问答、视频连线等方式为病人远程看诊。
“此外,我们还线上教授俄罗斯人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式健身方法,帮助他们强身健体,了解中国文化。”赵静说。
据初步统计,疫情期间,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累计线上服务俄罗斯患者1500余人次。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在哈尔滨佰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金鹏正通过视频软件和几名俄罗斯籍同事讨论培训要点。
今年29岁的金鹏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他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为事业,成立了公司,提供俄语教育、赴俄留学中介、俄语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等服务。
金鹏说,疫情以来,公司线上业务保持稳步发展,将课程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以视频、音频、电子文档等形式提供给学员,并开通线上直播教学,学员足不出户即可获取知识。
赴俄留学中介是公司主要业务之一。金鹏说,2020年以来,公司为超过200人提供了留学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技术成果。
“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疫情期间,公司通过各种线上方式,与俄罗斯多所高校保持业务联系、协商留学事宜。”金鹏说,公司还通过手机软件,实时关注在俄留学人员动态,为他们提供必要帮助。
此外,公司还在多个网络应用程序上搭建对俄服务平台,为个人和机构团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未来,我们计划组织‘云端中俄文歌会’等跨文化线上交流活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服务质量,拓展对俄业务。” 金鹏说。
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宋魁认为,“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为黑龙江发展对俄服务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数字技术将推动黑龙江对俄服务贸易朝着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新华社)
19岁男孩迎娶37岁二婚女人,荣获“当地最年轻继父”称号。
“小伙”仅比二婚女的闺女大2岁,二婚女54岁高龄时坚持为“小伙”生育大胖小子。
二婚女姓高,黑河市嫩江人,今年57岁,年轻的时候也是俊俏美人,如今也是个漂亮老太太。
两口子在当地县城里经营着一家诊所,
干了几十年了,诊所里的墙壁上挂着许多锦旗,都是回头客,患者们对57岁的高大夫称赞有加。
她的小老公也在诊所里帮着她忙活。
54岁那年,高大夫生下了一个男孩,今年3岁,只比高大夫的大外孙女小10岁。
少父老妻的结合实属少见。
闲暇之余,两人也会在抖音上发视频,名字叫“幸福人生”,也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两人婚后的日子很是幸福,全家人都接纳了高大夫的小老公。
高大夫的儿子38岁,女儿也37岁了,儿女们都去了南方的城市的定居。
高大夫的大女儿最近怀上了双胞胎,回到了黑河的老家坐月子。
让高大夫欣慰的是,儿女们对她三岁的小儿子并不排斥,
虽说是同母异父,但是儿女们非常理解,
也许是因为共同的血脉联结,小儿子一生下来对待哥哥姐姐就十分喜爱。
儿女们对待这位同龄的继父也很尊敬。
高大夫跟小老公已经结婚20年了,也就是说小老公19岁时就娶了37岁的高大夫,
虽说年纪差距大,生活中还是小老公照顾高大夫更多一些。
因为比较年轻,小老公像个大哥哥照顾着高大夫的一双儿女。
女儿举家搬去南方,在老家的房子,小老公经常去给她打扫,省的高大夫的女儿回家住着不舒坦。
小老公洗衣煮饭样样行,大事小事全都揽到自己身上,高大夫的第二次婚姻十分幸福。
在高大夫最落魄的时候,小老公娶了她。
婚后,高大夫曾患眼疾,一度失明,小老公不离不弃,精心照料,后来眼睛恢复了正常。
后来,在14年的时候两人一起开了这家中医诊所。
两个人都学过中医这块,对待患者也非常耐心,
名气在当地传开了,后来患者越来越多,两口子也不少挣。
存款不少,小老公经常主动提出补贴一下高大夫的儿女。
多年来,小老公尽心尽力照顾高大夫一家人,高大夫觉得很愧疚,所以决心要为小老公生个儿子。
由于是高龄产妇,高大夫身体状况不好,
经过了多次体检,又去试管,各种调理,终于54岁高龄生下了大胖小子,来报答小老公。
高大夫的一双儿女对这位年轻继父毫无偏见,对这个相差几十岁的老弟很是照顾。
有了亲儿子,小老公也乐开了怀,更加努力地赚钱养家……
@吨吨的乌昂王
当遇到跟自己灵魂匹配的人时,
便是自己的最佳结婚年龄。
摆脱世俗又何妨?
单身过也是过,结婚过也是过。
只要过得快乐,就是最完美的选择。
#网红# #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