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笔试放榜,1458个职位参与调剂,9日起可报名申请调剂。(央视网)
要说,关于机构改革,在没有正式公布之前,所有的答案只能算是猜测,作不得数的。
不过,仔细看看想想,窥一斑而知全豹,也许会得出一些结论。这么说吧,舆论近期关注的重点、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改革试点,等等,实际就是在打前站、吹口哨,不夸张的说,这次机构改革里面应该包含了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介草民,本来没有资格对于政策说三道四,只是耳闻目睹间,顺便闲聊一些希望本次机构改革能够给予足够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搞清楚什么才是基层。
当下,不论什么工作,只要有责任、有风险、有压力的,最为流行的做法,就是属地管理。属地管理到乡镇一级是最普遍的,甚至还有到村居的。
比如,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校舍安全等等。
然后呢,本来的职能部门,却转身成了考核部门,这些部门借助上级政府的名义,不但把自己应该干的活派发了出去,作为裁判员,还轻松地找到了背锅侠。无论工作好坏,都先立于了不败之地。
举个例子,乡镇都有市管分局的,本镇的食品安全工作本来就是市管分局的份内之事,现在呢,却成了乡镇政府的事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实际上呢,国家层面的基层就是县一级政府,因为县一级政府是完全政府,除了国防、外交、军事,可谓五脏俱全。县政府下面的各个职能部门,本来就是负责履行各自的职责的。以往,没有问责追责的情况下,何曾见过这些部门通过借助上级政府的名义,把责任下派给乡镇呢?
当然,至于环境保护、信访稳定等工作,下派给乡镇倒还的确有一些道理,这里不作评论。
二、明确搞清楚财政支出由谁说了算。
现在不少地方,受三年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甚至有的就是吃饭财政。可是,不管困难与否,有的财政支出真的就必须的吗?
举个例子,省里对优质幼儿园有考核要求,特别是人员方面,强调一个班应该配备“两教一保”。然后,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的一个幼儿班,就有了三个吃财政饭的。东部地区一个普通的乡镇,一般都有三四个幼儿园,一年光幼儿园人员的经费支出起码五、六百万元以上。
一个幼儿园,哪怕几十个人,也要分为大、中、小三个班,有必要吗?如果不是教育部门的教条主义,幼儿园真有必要需要这么多工作人员吗?
学前教育重视是应该的,可这样的重视,是否变相在浪费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呢?
三、明确搞清楚编制到底是够了还是不够。
无论公务员、参公人员、事业人员,应该根据单位的工作内容和现实情况,实事求是的定编定岗,有缺补缺,有富余的进行调剂。
古代官吏之外,也有临时工的长期存在。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必须需要编外辅助人员的,要给出明确的比例、明确的要求、明确的考核,同时根据现有编外辅助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分门别类的进行梳理调整。
总之,不管编内编外,都要有个数,这个数,可以定期动态调整,但必须统一扎口。
同时,也要深刻反思,为什么如今地方政府会需要这么多编外人员?
题外话
再啰嗦一下,就是第三方公司,也就是政府大量的服务外包到底有没有必要存在?有必要存在的话,是否需要这么多?第三方公司和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哪里?
这里面的一些问题的复杂程度,也许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很多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也是无能为力的或者说迫不得已的,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但愿,这次国家机构改革能够把这些弊端好好的改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