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2月24日)
网页链接
#河南省考##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考试#
教育,家长应该清醒清醒,掂量掂量自己家庭的位置,相信寒门难再出现贵子。寒门难出贵子,理由有四,一是雨后春笋般的培训机构,把寒门子女拒之门外,高额的学费像猛虎那样夺走寒门子弟的学习机会,起跑线上败给了富贵子女。二是高考加分项目严重侵犯学生权益公平。三是地区自己的分数差距,加剧高考惨烈的程度。四是逢进必考的人事制度,有模有样地择优录取了那个标准的孩子。
教育,关键还是家长调整好心态,才能教育好自己,不耽误孩子
喜欢梁晓声这句话:“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而许多家庭大部分都是期待孩子成龙成凤,期望值太高。在激烈竞争的考试面前,不敢正视孩子的现实,忧心忡忡孩子的前途,缺乏承认教育现实的勇气。我们现在必须警醒了,教育的关键还是家长调整好心态,端正培养教育的方向,才能不耽误孩子。
许多家庭,在孩子前进的路上,不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甘拜下风。一次次考试的家长会,尤其是随着各地陆陆续续开学,许多家长参加会后表现出来的那种焦灼状态,让我想起高考加分项,想起地区差别的上百分距离,想到许许多多家庭努力的付之东流的悲催。
家长认识不到,在希望麻木中放松自己,在根本上找不准家庭教育的位置,是现在家庭教育必须解决问题。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准自己教育孩子的位置,是目前急解决的严重问题。那样才能引导好孩子,避免因为好高骛远,耽误自己,耽误孩子。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阶层固化,两极分化加剧。让出身寒门的家庭再难出现贵子。
我原来一直非常乐观,偏激地以为,只要努力,每个家庭的孩子的起跑线是一样的。最近一系列事件让我惊醒。它充分说明,以后寒门再难出贵子。个别人通过一些特别的手段或者天上掉馅饼的现象,越发微乎其微。那一线天的晨曦,渺茫得深不见底,望眼欲穿中,真不知道毀了多少人的梦,催生了多少高价选校费,每天又有多少孔雀东南飞,成了高考移民。真不知道喂肥了多少人,毀了多少人,误了多少人。我们应该从一个一个教育局长贪婪洞窟中明白一个道理,喂不完狗,填不满的欲,就有流不完的泪。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梦,越来越被垄断的优势资源开始了漫无节制的倾斜。
从婴幼儿开始,差别就已经开始拉开,让你我寒门望尘莫及。
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机构,让本来就输在起跑线的寒门家庭孩子无法享受一定的教育资源。
上海的一个招聘启事信息引人深思。一个应聘家庭保姆者自报家门:留美硕士,英语八级,精通厨艺,教育,心理艺术,分门别类,涉及家庭教育的专业都有一定级别的证书。上海一个家庭保姆尚需如此优异的条件,一般家庭哪个敢于聘请?学前教育情况,了解一下触目惊心,寒门难以望其项背,可望而不可及。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还有那些比比皆是名目繁多的价格惊人的培训教育机构,有哪一个把寒门放在眼睛里,高额的费用,哪一个不是将寒门拒之门外?
幼稚园开始,让你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心生期盼,熬呀熬,攀啊攀,爬呀爬,终于等到高考季。古往今来最平等的考试,被一些人的徇私舞弊玷污,被面临的许多的未知数考验你我的智力和能力。一些地区500分差不多就是985或者211了。河南呢,上个一般二本可能就是上天了啊 。许许多多学生与那些著名高校失之交臂。有没有人统计过,这二年,北大清华有几个真的是出身寒门?
一个地方与另外一个地方录取分数线的差别,严重影响了寒门子女的高考录取。加上名目繁多的考试加分项目。一个又一个门槛拒之门外的,里面有些新贵孩子吗?多少高阶层的子女?跳龙门的希望被区差,加分项目淘汰以后。最近几年又多了一个流泪门口:君是否见到,逢进必考的公务员岗位,一些可能就是定制的名义。扼腕叹息的公务员录取结果,哪个告诉我你的感受,你的经历,你的高兴的话题。
官本位思想严重的社会,值得信赖的,还是不会让大家没有饭吃,没有业就。只要不是拈轻怕重。只要你我不寄太多的希望,不拿子女当龙当凤指靠,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有饭吃,有衣穿就行。
我们不报太高的希望,希望越高,越让你我越寒心。
那么多没有就业的学生,就是前车之鉴。那是许多家庭的悲剧。我还是劝劝你们,找准自己的位置。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自己,根据情况而定一下自己的目标,才是寒门家庭的出路!我劝大家不要好高骛远耽误自己,也殷切希望朋友们能够杀出一条生路,争取更大的胜利。
#27岁女子因未婚未育应聘被拒#
河南郑州一名27岁女子在应聘时,遭遇一家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公司人事询问是否“已婚已育”,在得知女子未婚未育后拒绝了该女子,人事明确表示希望招一名已婚已育的人。
婚育年龄普遍推后的现在,让一个27岁的女性已婚已育?刚走出校门嫌弃没经验,有经验了嫌未婚未育。有些企业在招聘方面的不规范行为应该被监管。[晕]
#郑州头条# #河南身边事# #奇闻# #媒体人周刊#
备受舆论关注的报考公务员“35岁及以下”年龄门槛限制,2023年多地有了变化。据红星新闻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但这些地区报考年龄限制的放宽,多面向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如河南2023年省考公告就写明,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对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而过去年龄限制通常为35周岁以下。不少网友评论:这和没放有什么区别呢,要求是应届的,还是非在职的,哪个全日制的硕士是40岁毕业?直接去掉年龄限制比较好,难道35岁以上就没有贤能的吗?非全日制研究生既然国家认可,为什么区别对待,那还在职学历提升有什么意义?对此我们为东部发达省份山东点赞:
山东则明文要求,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对国内高校毕业生和国(境)外留学人员一视同仁;同时加大技术技能人才招录力度,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希望未来公务员招聘真正能做到“英雄不问出处,人才不问年龄”,推进就业的公平公正,真正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