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大学培养的都是文科生,不考公务员就只能上街扫垃圾啦!
北京商报省考报名已超520万,热门岗位最大竞争比5517:1!“宇宙的尽头”真的只是公务员吗?
#步入社会看重的能力还是学历# 应该是有没有能力,只有学历没有实践实干能力,那就是废物一枚,我认识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论学历那可是个名牌大学高材生,无论考任何职业与公务员课程都是一流,但论面试实践能力,那就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高等人才,其人经过接触交流互动看,完全就不像是一个大学高材生,即使是在工作岗位上,这等的人才,能敬业什么样的职务岗位呢?
#农村的老人100多块钱够干啥?# 刚才看到头条发消息,邀请参加话题讨论,刚点到话题里面,看到一个公务员说:一分钱都不能给,全给公务员,公务员太辛苦。什么话呀?简直狗屁不通。没有人味。

农村人现在也给国家交钱的,医疗保险每人360,年轻人交社保,最低基础100多。
老人60岁以上,国家给生活补助100多元,虽然国家政策是好的但是100多元确实不够,老人的基本生活。
有个基础病或者有其他疾病的老人,光买药每月就得几百,还是挑选普通药买,不敢买好的。还不说吃喝拉撒这些用度。年龄大了,也干不动活了,没有了收入来源,子女经济状况好的还行,如果子女状况不行的,他们是无法生存的。
现在在农村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吃喝拉撒不说,还有水费,电费,垃圾费,这是必须交的。
许多老人为了省水省电,洗东西不敢用水,天热了,不敢开空调,天很冷了,舍不得开空调,生个煤块炉,也只在最冷的一段生火炉,能忍住就忍住了。
大家说说看,100元够吗?虽说不够,但许多老人已经很知足了。

储殷回应「35 岁后做废物很舒服言论」,称「不是什么专家意见,是有感而发」,如何看待这一回应?
2月7日,针对专家称35岁后做废物很舒服相关话题,储殷回应称:不是什么专家意见,而是直播的时候谈到中年人压力巨大时候有感而发的话。怎么就成了专家说?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的压力太大了,很多无意义的内卷摧毁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有权做个废物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到抗争也好,安慰也好。仅此而已。
网友一:
我觉得没啥问题啊,做废物是很爽啊。
这解释也没啥问题啊,本来专家说的话就不是专家意见,专家说今天天气真好,也代表了一种意见吗?
你看储殷怎么说的。
「成年人有权做个废物。我们不希望孩子是废物是因为他们还有未来,过了35岁以后做废物还是挺舒服的。(同时)中年人要安于做个废物,到了老年(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个废物而心怀愧疚。老了没用就没用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就很符合当代人的躺平论,丧理论,很反内卷啊,有什么问题?
一个人的一生,不一定是要出将入相的,安安稳稳扫一辈子的地,平庸地过完,只要欲望不过剩,未必不是一件平安喜乐的事情。
你看,多少人想做废物,想有钱,想没事开个法拉利跑车睡醒了去泡妞,想没事国外飞去喂鸽子,想穿奢侈品和名牌,进贵宾厅,坐VIP座,吃几万一颗的松露,看到老板都可以直接喷过去:「你算老几?和谁说话呢?」
想想是不是很羡慕?
你再想想,王思聪刚好35岁,换了多少个嫩模主播女朋友了,开着豪车到处玩,喜欢吗,羡慕吗?
问题是,很多人没钱,所以他们想做废物,但是没办法只能站起来卷。
说白了,他说的话太直击内心欲求了,不符合国人勤劳致富的优良美德,所以这个话题在微博直接被下掉了。
非要杠角度,我觉得有一个是真的不错:凭什么说35岁做废物舒服,难道我15岁的时候就开始做废物不舒服吗?

网友二:
美国的废物:排队领免费救济食物,抽大麻,零元购,流浪
中国的废物:老老实实上班,不啃老,不想996,希望受劳动法保护,不想买亚洲第一房价收入比的房子,希望分配合理。
网友三:
做个废物,其实是委婉的说法。
现实是,上升空间已经没有了,蛋糕已经分完了,不要被一根胡萝卜骗的团团转了。
其背后更深层的就是阶级固化,绝大多数人毕业即定型,年轻你想闯,中年了就要老实点,认清现实过好自己的日子。
人到了中年,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应该有个清醒应知了吧。各方面只一般般,养家糊口而已,废物不废物的,又有何妨呢。自我认知不清,定位不准,未来的日子只会是纠结与难受,自己不好过,人家也不舒服。
相比于我那两个家资亿万的大学同班,那位国企高管的上下铺室友,那个副厅级公务员的高中同桌,我的确算个废物。虽说权钱与社会资源差距极大,不过我自觉比他们逍遥多了,心里也更安宁。我只需顾及到家人和自己,社会责任无非是遵纪守法做个良民而已,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想去哪也就去了。而他们背负太多太多,身不由己,虽说光芒耀眼,却不是人过的日子。于此而言,做个废物并没什么坏处,还舒服多了。

储殷不过几句大实话,希望大家活得明白过得轻松点而已。之所以有争论,无非是他愿意说,有些人不乐意听罢了。
网友四:
做废物就是我的梦想,追求。
要是35岁后有房有车无贷,有一定存款,外加每个月还有万把块固定收入(来自于利息,房租之类不用自己干活的),我保证立刻躺平,人生几十年好好享受吧。
干嘛非得违背自己的意愿,出来跟大家卷?
可惜我没这个命,悲乎!
网友五:
躺平就是流量密码。你说什么也没用。
储殷各种平台做各种视频什么话题都尝试过了,包括经常被你们扣“流量密码”帽子的爱国话题他也没少写。结果怎样?对他的印象还不是停留在奇葩说。
唯独这次的话题,上热搜的瞬间让人仿佛听到一种钥匙开门的咔嚓声。
技术含量更低了,反而热度更高了。
不信你们看,尤其是知乎上各行业咨询顾问式的答主,在地毯式搜索热门话题的同时,一定支持年轻人丧下去的。

我不反对年轻人看开一些,我也很希望中年人轻松一些。
但我只是好奇一个诡异的场面,那些一天写好几篇稿子的咨询顾问式答主,在摸索自媒体门槛式时已经卷成这样,他们是怎么好意思下笔说让大家都躺平的?你们是怎么好意思真信的?储殷35岁时在干嘛?当废物吗?
教教我好吗,我也想主动做废物给自己放松放松,我也想说些你们喜欢听的,脑补能力不够用了啊。
什么样的人才算成功?
一位华中师范大学的女生毕业5年,说自己仅有存款5000。
另一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女生,自嘲毕业2年,在火锅店打扫卫生。
面对5年来的“失败”,她们坦言,当个废物也好。
面对如此两个名校高学历女生,不少人会很惊诧,究竟是女生的问题还是社会的原因?
作为一名从事人事工作的人,我觉得现在进入体制内的机会很多,可以考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聘,研究生还可以走人才引进渠道。程序是公开透明的,招考也是公平公正的。即便不进入体制内单位,凭着能上名校的实力,按理也不应该混的那么惨。但是她们却失败了,还愿躺平做废物,真的是匪夷所思呀。

遥想当年,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学校毕业5年,娶妻生子,买了属于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当然也借了不少外债,但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没想过要当一个废物。这中间,靠的是拼搏。因为父母渐老,而我要担起支撑家庭的重任,成为他们的依靠。
看完那两个211毕业生“当个废物也挺好”的视频后,我焦虑了。当今的社会,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我女儿今年高一,再有几年,也会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一直以来,我和媳妇都坚信孩子的未来,会比我俩更美好,即使不能踏入更高的阶层,也会比我们更进一步。女儿从小享受了帝都最优质的教育条件,就读最好的小学,中学,孩子天赋也不错,目前来看基本能保证进入排名超过我和媳妇就读大学的一流高校。可看完视屏后,我焦虑了,孩子进入社会后,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平台,让自己的才华闪耀,并进一步成长吗?

我曾经认为我和媳妇当前的较高收入水平,是我们当年努力学习,最终脱颖而出考入985的必然结果,我们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提升阶层。但今天看来,其实是我们走了狗屎运,赶上了中国发展黄金20年。在20多年前我们找工作的时候,985硕士会被各大企业疯抢,博士可以轻松的选择本校或者其余同等级学校任教,公务员?那根本没几个人选,工资太低了。北上广深的户口,对我们而言就是唾手可得。失业?怎么可能。
上述随便找一个道路,都会有不错的发展,就算方向有所错误,调整赛道的机会也是比比皆是,对于我们而言,那会的烦恼是怎么做到正确选择,很明显选择大于努力。如果选择了世纪初的百度,10年前的阿里和腾讯,14年前的字节(很遗憾我和媳妇一个都没选中),财务自由在向我们招手。
可当今的社会呢?尤其是经过三年疫情后。我媳妇曾经的得意学生,某重点高校优秀硕士毕业生,工作五年,春节前失业了。这个女孩毕业后进入了大红大紫的学而思,负责互联网产品开发,三年时间发展的本来不错,结果遭遇教培大变天。后来又进入某互联网大厂,然后却赶上互联网大裁员。她的经历,似乎就是那两个“当个废物也挺好”的女孩的另一个版本。现在这女孩心灰意冷,甚至怀疑自己能力,和我媳妇联系,主要是想让导师帮忙参谋一下是否她应该离开帝都,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我的女儿,再过几年也要进入社会,可当前的社会,卷的一塌糊涂,北大博士当城管,硕士送快递的新闻比比皆是。本来我觉得到了女儿这一辈,应该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担忧,房子给她准备好了,她只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且稳定的工作,并拿到例如20万以上的年收入,够自己花,就挺好。孩子喜欢做一些科研思考类的工作,喜欢生物,庄小威是她的偶像。可感觉就算她在一流高校博士毕业(女儿坚定表示要读博士,向妈妈看齐),真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和平台吗?我头一次有了焦虑。
唉,看来就算头发日渐稀少,我还是不能提前退休,努力再攒点家底,来应付未知的未来吧。
公务员退休金比大学生工资还高
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官方账号#211女生毕业5年存款仅5千,#研究生毕业2年在火锅店打扫卫生,坦言“当个废物也挺好”
0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