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省直公务员,一月收入3400(含车补餐补通信补),公积金500多点,年终奖金俩月基本工资,差不多3000左右,全面工会福利2000多点。
单位管午饭,住宿费单间(隔断间)200,约本地市价的一半,水电物业自理(商业用水用电),无通勤,不发制服。好在工作压力不算大,一周平均有三天晚上6点能下班,每个月平均能休息两个周末。
同科室工作22年的二级主任科员,全年加起来12w。处室领导,50多岁,实职正处,全年到手(工资奖金福利)和不到手(五险一金和房补)加起来不到20w,18到19间徘徊。
本地(非省会)房价1到2w,商场招聘售货员工资大约3500(有五险无一金),某雇员15人以上的的图文公司普通职员月工资4000多一点(有五险一金),宫庙的宫工工资大约2000(要求年龄65岁左右,不签合同,无五险一金)。
省会同系统同级别职工多20年房补,每月不到一千,发二十年,房价3到5万。
结论:生存本身无压力,但如果仅仅依靠工资,那么新人在当地的生活水平仅仅能摸到中层门槛,40岁后能有所提升。
朋友刚抱怨,说他们区公务员房补没给涨,也没补,但市里有其他两个区都给涨了几百元,而且还给补了15个月。我说上面有文件,补发只是时间问题,可朋友斩钉截铁的说,那可真不一定。这事真没法论,因为有的地区连房补还没有呢。好吧,我只好无言,因为这是个在我认知以外的话题~
身边公务员真实收入情况,案例一:男,30左右,一线城市基层副科,还没结婚,没买房,租的单位公租房,有一辆40多W的奔驰,没贷款,有理财。具体收入、开销没透露,但表示每年可以存20-25W。
案例二:男,45左右,某经济落后省份地级市市直单位正科实职,老婆是当地养老部门的副主任科员,父母都是退休干部,一儿一女,儿子读大学,女儿读高中。有三套房,一套分配,一套早年购置已无贷款,一套近年购置还在还贷款,两辆车,夫妻各一辆,车没贷款,有理财,有股票。表示夫妻俩每年还能存15W左右。
两个案例,相同点,体制内/有车或者房/有理财/能存钱。
当然,这只是个例,在我国很多地区,公务员的薪资待遇都是“吃饱有余,富裕不足”。
公务员的薪资待遇确实没有优势,但胜在“稳定”与“保障”。
首先说,稳定
稳定的薪资待遇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能对自己的财富进行有效的长期规划,另一个就是能抵御风险,或者说直白点,就是敢欠债、敢贷款。
疫情之后,很多人都加入考公大军,就是为了这个稳定,有些人也想明白了,企业的高薪也许只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终有一天会不属于你,而你也无法对未来的变数进行规划,在一线城市,很多企业职工,工资很高,五六万一月的也有,但他们却不敢买房,很大原因就是收入不稳定,怕断供。所以,稳定的收入,是财富稳定增加的保障。当然,另一点,稳定的收入,能让你对自己的财富进行更加有效的长期规划,为什么要突出长期,因为生活质量的变化,或所谓的幸福感,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而是一个长期缓慢变化的过程,这也是公务员的潜在魅力。
其次,保障。
看到这,有些体制内的同志要说了,公务员的工资能供得起房子?说实话,有些地区确实不行,但“公积金”和“房补”这两样福利,绝对是支撑公务员职业幸福感的有力支柱,即便是在一线城市,如果夫妻双方都是体制内的,两个人的公积金至少覆盖一半的房贷,这会让你在买房时更有底气。事实上,中介们都喜欢找这种双体制内的家庭卖房。
公务员退休金中的一项房补几大千就轻松抛离一般退休人员,所以年年出现百万大军考务务编
智慧春风uv广州市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领1000多元的人,非常多。这些大多数是刚交满15年,并且是交最低档次的,所以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大多数是¥1200左右,在广州确实是太低了,现在啥都贵,一只鸡差不多¥100元,好一点的排骨,五六十块钱一斤住房,教育费更是不用讲了,一套好一点的房子五六百万,破破烂烂的楼梯楼,也要两三百万,真是住不起啊。
不可能吧,你说的是哪个省?我们苏北小县城公务员及事业编退休金都得有8000多元,另外还有住房补贴1000多元
驻村队员口味儿暴今天无意中看见父母的退休金存折了,父亲县里公务员单位一把手退休,69岁,4千3百多,母亲物价局退休一般科员退休68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