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代缴公务员社保(公务员 缴纳社保)

延迟退休到65岁如何应对?简单说,全额自己缴费(灵活就业)的就没必要了,上班的没办法只能公司代缴。

延迟退休到65岁如何应对?简单说,全额自己缴费(灵活就业)的就没必要了,上班的没办法只能公司代缴。

因为无论公司缴还是灵活就业自己缴,其中60%都归统筹账户,只有40%金额算个人的。即使一分未领死了,也只能退回那个人的40%金额,60%充公。

按目前国家饮食环境,公布的平均寿命75岁是有水分的,大概率只有72左右。而且基本都是公务员、干部家属条件好他们平均寿命85以上,所以普通人平均寿命应该在68左右。

所以,运气好你能领3年社保就算是好事了,但是要领15年才回本,所以全是亏!

#人社部:正研究延迟退休具体方案#

如果社保公积金都全额足额缴纳的话,企业实际承担37%(25%的社保医保,12%的公积金)左右。此外还有22.5%(个人部分的社保医保10.5%,公积金12%)是企业代缴,在工资中扣除。

公积金有的单位不是按工资的应发合计数全额缴纳的,社保有的单位也按当地最低工资缴。

企业的压力确实很大,就普通民企而言,即使社医保全额缴纳,有的民企员工交的社医保比公务员还多,退休后拿到的钱,可能没多少。

价投修心之旅

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

私企里的员工在别人问收入的时候,往往都喜欢往高处说,恨不得把企业代缴的社保都给算成收入告诉别人。

而公务员老师医生在在别人问收入的时候,总说没多少。要不含糊其辞,要不就说个基本工资。连问公积金多少都不会透露,更别提年终奖之类的了。

只是发现这个现象,没有其他意思。坐标重庆,不知道在其他有没有这个现象?

延迟退休政策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一刀切

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小区先后送走了三位老人。其中两位是退休教师和公务员,均享年89岁,另外一位是普通工人享年70岁。

那两位教师和公务员的退休金分别是6千多和8千多,那位工人的退休金仅有2200多元。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想挑起什么公职人员和普通群众退休金差距大的矛盾。大家的退休金是由在职时单位代缴的社保基数决定的,公职人员在岗时工资高,单位一般都是按最高基数缴纳社保,普通工人所在单位几乎百分百按60%的最低标准缴的社保,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今年以来延迟退休政策屡次被提上日程,表面原因似乎冠冕堂皇:我国居民平均寿命已达77岁,跟三十年前养老保险制度推出时延长了五年多,所以未来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理所应当。其实内在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出生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保基金入不敷出,只能出此政策。

拿我们小区这几年离世的三位老人为例,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出:公职人员工作相对轻松,工资高,生活压力小,寿命也比普通工人和群主高得多。所谓77岁的平均寿命跟平均收入一样,你我普通百姓都是被人家相对富裕阶层给"平均"了。

同样条件下都推迟五年退休,看似都少领了五年退休金,人家公职人员寿命长,60岁以上工作有保障,这个年龄段基本上都赋闲了,还增加了五年的社保缴纳年限,退休后领的更多,基本上能把这五年损失弥补回来。而广大群众和工人五十岁以上就没单位用你了,这五年的损失可是实打实,按2200元的普遍退休金算,广大群众就白白损失了十三万的退休金!

如果延迟退休政策是不可逆转的,也应该多延长公职人员退休年龄,少延长工人和广大自由职业者退休年龄,这才是公平公正。

养老保险的基本架构应深化改革

在热议延迟退休时,养老保险的合理性一直被质疑。原因在于我国的养老保险情况很复杂,我们看一下历史背景:

全民所有制时代不存在养老保险问题,农村属于自给自足自助、全民所有制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叫“吃财政”——工作时吃财政、退休后还是吃财政,还有一部分属于“大集体”、“小集体”是依附在企业或政府相关人员,他们一部分吃企业的利润一部分吃政府经费。

90年代国企改革,由全民所有制改造为国有制,同时存在私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当然那些个“三产”(大集体、小集体)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也纷纷改制(舆论漩涡中的联想其实就是三产改制的结果),政府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改制更晚,交养老保险更晚,公务员体系和事业编制单位到现在还在实行。2000年以后社会个人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等政策也逐渐出台。

你可以看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很复杂。同时,国家养老保险其实一直是保险+财政补窟窿的形式,因此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从架构上应该有个合理的设计,历史原因的复杂性和今后养老保险制度如何确定需要综合权衡。

在我看来,应该有以下几个要素来考量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

1、养老保险商业化与财政补贴要分开。

2、养老保险就是一份商业合同,体现多交多得。

3、财政补贴问题应向股东分红制度方向改革。涉及到“全民制”向“国有制”改革的历史问题、还涉及到国有企业的股东到底包含谁的问题。

4、“国有制企业”的股东资格问题:很显然,全民所有制时代它的股东是全国人民,改制叫“国有制”等于是全部转化为“国家资本”,考虑到历史因素,国有资本应该分成三部分:①、一部分股权属于全民(包括农民、无从业人员),②、一部分属于现在的国企和员工③、大部分体现为“国家资本”股权。

①、“全民部分”等于是体现体制改革的历史欠账,人人有份,可作为“人均保底”收入发放,这是国家财政的部分。

②、属于现在国企和员工的这一部分,股权在企业内部如何分配这属于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③、“国家资本”股份体现为“国资委”系统代持,每年应该形成制度性的规定,向国家主权基金上缴,这一部分由国家统筹安排处理,它可以体现在国家建设、投资、扶贫等等方向上,它不会体现“人均”的概念,要体现向“贡献、贫困”倾斜的制度设计。

5、理清上述4条后,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就可以完全商业化运作了。这里不讨论代缴和自己缴纳哪种更合理,但不管你是公务员、事业编制、企业员工(国企、私企、合资)还是农民,商业养老保险体现“多缴多得”。

6、人民解放军不应该体现为工资,而是要体现为津贴:国家为军人上各种保险、退役前体现的是军人津贴和战时特殊津贴,退役后拿国家为军人上的保险——继续缴纳和享受保险金与军人退役后的工作、生活有关。

我们的军人不是职业的、是义务兵役制度,工资的说法讲不通。

简单说了个大概框架,要落实细化为制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这个模型的建立和调整会很复杂。

最近一直在催交城乡居民医保,从去年发动医保收缴以来,我所联系的村完成80%,其中包含在外务工人员在单位缴纳,发回凭证的。有些人明明在企业上班交了医保,要他发凭证就是不配合。上面给我们定的指标是至少要完成95%。刚刚我翻看了一下各地医保收缴困难的原因,大部分是是归到医保缴费金额逐年上涨,只有少部分不食人间烟火坐在办公室瞎咧咧的人说是基层工作不到位。。从最开始的10元每人每年,涨到现在的350元每人每年。上涨了3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真的涨了34倍吗?从我个人的收入来看,大概5倍吧。我还是网上经常被喷工资高的公务员,当然,我是最基层的公务员。最近几年每年到了医保缴费的时候,我基本是要花一个月工作工资的,要给儿女缴,要给父母缴,弟弟一家子若拿不出钱来,也是我垫缴了,等他们有钱了再还给我。还有些的确困难的农户,会让我帮忙垫付,有钱了再还我。现在金额越来越高了,我也不敢垫付了 自己毕竟也是一大家子要吃饭的。工薪阶层也就是靠工资吃饭。还有些人,以前精准扶贫时代,是享受50%补贴的,现在没享受了,觉得吃了亏,他也不想想不是贫困户的那些人从来没享受过补贴。还有一些低保户,精准扶贫时代是财政代缴的,现在自己要缴一半,也觉得是我们忽悠他,认为是我们贪了他的钱,也不想想那个钱是通过平台交进了国库。刚刚接到通知,明天镇里又开会催交城乡居民医保。搞笑的是,参会人员是联村干部和乡村振兴联村第一书记。好像从精准扶贫有驻村工作队以来,联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成了村里的值班员,打字员,资料整理员,各项费用催交员,村支两委到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他什么事了。村两委的事情也是工作队承包了。镇里安排工作也不找他们了。一个社保站的工作人员上班十几年了,要与村里衔接工作,居然不晓得找谁,天天只找我。好像我是村里工作承包人一样。真是乱套了。

据说今年开始就要试行延迟退休政策了。这个政策无疑又成了压在普通老百姓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延迟退休对谁有利一目了然。

能够延迟退休的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公务员以及科研机构等属于国家编制内的人员。

第二类:公有制企业的人员。

第三类:公立学校的教职员工。

第四类:公立医院及国家编制内的事业单位人员。

上述人员不仅有固定工作岗位,其工薪待遇和单位福利都比较优越。而且他们从事的工作岗位往往都不是较重的体力劳动。延迟退休,不光五险一金有单位代缴,而且还可以多拿几年的高工资,这样的余热他们当然愿意付出。

而延迟退休对另外的劳动者来说,不仅不是福利,而直接是一场灾难。

先说自主择业人群这一类,这部分人因为没有固定的单位,他们的养老保险是需要自己缴纳的。如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那就意味着他们到了原规定的退休年龄不但不能拿到养老金,而且还要多交几年养保险。现在简单举个例子,看延迟退休五年这部分人会比原规定损失多少钱?假设某人六十岁退休后,能拿到3500元养老金,那他未退休前每年应缴养老保险大约9800元。但现在要推迟到65岁退休,那么他还需要再交9800Ⅹ5二49000元。叧外如果还原规定60岁退休,他从退休起,每月可拿3500元养老金,而延迟到65岁退休,他将会比原规定少拿5年即60个月的养老金。3500x60二210000,多交5年和少拿5年两项合计起来是25万9千元,这个数字对一个60岁的老人来涚是不是很惊人。

另外,我们再拿农民工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所谓合同制劳动者,一方面,他们年龄大了,用工单位不会再需要他们,同时,他们年龄大了,身体条件也不容许他们再做体力强度大的工作。显然,延迟退休政策对以上两方面的人群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实际上剥夺了他们的应享的权利。

此外,以目前我国现有的就业状况看,失业待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阶层的青壮年还有不少。劳动力过剩是现实。而到规定年龄退休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综合以上情况,延迟退休问题极应该问问广大的普通劳动者同不同意,极应该问问普通老百姓拥不拥护。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国家的所有政策应该维护所有人民群众的权利。拥有话语权和决策权的阶层应该从普通人民群众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和制定政策。

对不起,关于房贷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的事儿,我对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道歉。

之前自己没有实践就发布了如何办理房贷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的说明及注意事项,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之前的链接在这里不知道能不能打开网页链接

郑州房贷商业转公积金贷款并非之前说的那样简单。很难……

下面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间跑各个办税大厅得到的答案。

公积金缴费方式分两种:一种是省直公积金,一种是市直公积金。都是公积金,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很大,目前只有省直公积金支持房贷商业转公积金贷款,市直公积金不支持,因为没钱放贷。

省直公积金指的是省直单位缴纳的公积金,其他所有单位缴纳的都是市直公积金。

那么何为省直单位呢?“省直属单位是指不列入省政府序列,但直属省政府领导和管理的机关部门。比如省统计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等。

了解到这些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我说很难了吧?说的再简单点就是,除非你是公务员,你才能在省直属单位缴纳公积金,才能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可是公务员需要转吗?人家一开始就享有这种政策的。

另外大家也不用想着找人去帮忙代缴省直公积金,很难的,就算找到关系代价也很大。

期待政府继续下调LPR吧,据说明年每个月会少还房贷,不知道能少还多少,有知道的吗?

心里拔凉拔凉的,小老百姓的无奈谁人能懂…

剑来美文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91824/
1
上一篇毕业几年考公务员政审(毕业一年公务员政审)
下一篇 2010年吉林公务员公示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