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好的只要有能力肯定先考研甚至读博,央企高校比公务员更香。
聪明蜻蜓T1一位985大学生说:我发现大学里最可怕的就是信息差了… 一个国家人如果都想去考公,觉得考公是最好的选择,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读博付出青春代价于工资收入 几千元不成正比.不应该读博.公务员高工资待遇.不用搞科研轻松过日子.
第一财经上财校长:要让年轻人消费,比如提高博士生的收入
#本科毕业,假如你考取研究生,你会选择读博士吗?#会,而且是肯定会。因为我现在就是博士,也是研究生导师。
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会走这条路。因为这很适合我,做这份工作很开心,乐在其中。
话说有些省份、有些单位招公务员,对博士是直接面试、上岗,升职很快,你读博奋斗3-5年,换来的是大好的前程。你说值不值?读研读博这条路,很适合普通家庭的孩子。
本人老公务员(老婆也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进了机关,不敢走出去,但我们夫妻俩一致主张儿子不要走我们的路,好在儿子争气,考上了中科大人工智能专业,毕业后去了美国cmu读研,现准备今秋去uiuc读博。
公考巧解坚决不让孩子考公务员! 前几日,跟一个外地回来的远房亲戚聊天,他说,“我现在自己创业收入高,不会让自己孩子考公务员,公
读博需谨慎,强烈建议那些不是真正喜欢科研的人不要读博。
我之前所在的实验室师弟在研二选择了硕博连读,如今4年过去了,中午我问他今年6月能不能毕业。
他告诉我,今年6月肯定是不能毕业了,如果运气好,文章能够顺利发表,12月可以勉强达到毕业条件。
现在,他在一边争取12月份毕业,一边找工作。然而他目前已经正式发表的文章只有一篇,一篇在投,还有一篇没有整理完。所以对他来说,以他的这个条件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高校。
师弟说,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不会选择读博了。他家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农民,当初也是想着学历高一点能够给他带来优厚的待遇。
然而现实是,仅仅毕业就已经耗费了他几年的时间,努力了好几年,没有遇上好导师,所以没有几篇能拿的出手的文章,在就业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如今,像他这种情况的博士肯定不只是少数,在读的时候担心毕业问题,快毕业了担心就业的问题。
最近几年,博士从事的行业不仅仅只局限于高校和研究所了,企业、高中、公务员等等都是普通博士考虑的范围了。
如果不是继续从事科研,他们真的还不如硕士直接毕业,读博的这几年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存款,甚至已经成家走上正轨了。
当然,还是会有一部分人通过读博走上了科研这条路,虽然很艰辛,但是这是他们喜欢的工作,不用为自己的生活发愁。
所以,读博真的只适合真正对科研感兴趣,并且自身经济条件还不错的人。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刷学历,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还不如趁早在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午休时间,结合最近发Nature硕士回乡当公务员分享一下研究生职业规划问题。
我大致看了一下这个硕士的采访,其实他在读研之前就已经想好要考公务员了。也并没有因为自己发了nature而改变自己的想法。那么他为什么不继续读博呢?很多人都是为了博士光环而读博,觉得博士多了不起啊,回到家乡又可以受人尊敬,被称为某博。然而,等你真正面临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博士光环并没有那么大的用处。博士毕业主要流向是高校教师,其次是各个研究所和部分大企业。
首先是高校,现在普通一本以上高校要求基本都很高,有些要多少文章,留学经历,第一学历等等。最关键的是,非升即走的机制让人头疼,那么如果该硕士读博选择去高校,其实问题不大,毕业应该也不难。但是他所需要面对的是残酷的非升即走,一般都要求拿到青年基金,差的也得拿到省项目。那么作为一个年近30的博士毕业生,还是男生,他可能就不想再让自己的人生有太多不确定性,因为一旦没有达到考核要求,他下一份工作可能就没那么顺利了。所以能考上公务员,让自己稳定下来,不管工资怎么样,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企业,关于企业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以前流传的企业养不起博士这句话,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说法了,当然这个观点一直都是错的。企业是个很利益化的团体,一个人能创造价值我才愿意给你offer。所以,有些人觉得我是博士啊,企业肯定抢着要,而且年薪不能低。但不是这样的,企业是缺人才,尤其是博士这样的高精尖人才,但有个误区,高层次人才都是博士,但博士不全是人才。有些专业博士和实际严重脱节,甚至根本没有相关产业。那么我企业要你来干嘛?就因为你是博士吗,亏钱了谁负责。所以博士去企业一般看研究方向对不对口,不对口的企业很少要。不过,一般博士进企业,要么就进不去,但进去了就是高待遇。
其实硕士毕业找工作还是读博都是利弊权衡,像生化环材之类的专业,你选择继续读博,毕业风险小,但是利润回报低。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的博士,毕业风险稍微大一点,但是毕业了,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很受欢迎。那么根据个人情况,再去做选择。如果你很明确要考公务员,当然越早越好,读博以后再考虽然级别高一级,但是能早点稳定进体制内也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