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今天发火了。一部门领导对下属写的材料多次把关不严,甚至直接是甩手掌柜,工作态度消极。这次彻底把单位领导惹火了,准备全单位调查中层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对不负责的应免尽免,并通报批评,约谈个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工作环境。
相信每个单位都有那么一些中层,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但就是能当领导,有的甚至还持续提拔。在我们单位,这种人估计是混不下去的,领导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我也是38岁 从中层管理下来了 现在觉得一无是处 找工作只能从基层做起 还觉得年龄大 处处碰壁 感觉人生毫无意义 心态崩了
木木de北漂生活找工作,过了35确实不好找,感同身受。 早上做地铁,浏览头条,看到了下图这位朋友在boss 找工作遇到的无奈。 去年在4
【用人之道】
中层干部:(能力和心态)
能力强、心态好:合伙人!(共谋未来)
能力强、心态差:利用!(限制管控)
能力差、心态好:储备!(因材施教)
能力差、心态差:放弃!(不宜任用)
在公司上班久了你会发现企业中层最反感一点:
在民企工作的人都了解企业中层往往是工作中颇为为难的一批人,企业中层在成熟的企业中逐渐脱离一般性的工作产出更多精力是放在协调管理上面,在创业公司则属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一种工作模式。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是离基层员工最近的一批人,基层员工是否可以发展理想很多时候取决于中层的的价值取向和用人态度,而这其中你会发现企业中层其实最反感员工一点。
很多时候企业中层感到非常无助的是在评估部门员工的贡献上面,因为但凡是有过职场经历的人都会知道,一涉及到物质激励这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原本客观的同事也会变得不理智。这其中最大的区别点是长期高效的员工会一如既往地严格审视自己,也会相对严格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而低效的员工往往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视而不见却认为自己对公司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中层的管理难度。因为即使面对客观事实很多人也不会被说服,而这样的员工是企业中层最头痛也最反感的一批人。
除此之外企业中层始终处于为难的一点就是当企业发展顺利时候,企业经营者更多是要求中层发挥部门领导力做好组织战斗力的凝结,而你发力业务端的时候则会被认为是影响基层员工发挥的空间,而当企业发展不顺利的时候组织效能提升短时间看不到直接利润,则会被企业经营者认为不务正业,而其本身做的效果又很难当下说的清楚。而这个时候中层的权威性则一落千丈,许多创业公司的员工甚至直接越过中层直接与高层沟通,日常管理中层越来越难以服众。
事实上很多企业倡导的层级扁平化也就是去中层的想法很美好,但是具体落实却很少有操作空间,因为基层员工更多要求是高效的个人贡献者,以解决问题为最主要的目的;而企业中层是要会发现问题、预测问题然后协调资源,而现实中企业中层一般就是职场人的天花板,所谓的高层更是一块钱的审批权限都没有,中层难的是可以是中间层却无法中庸。
#就业#
#疫情对你有什么改变吗?#改变了我的心态,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加上原来从事的行业极度萎缩。只能从国企中层管理人员转变身份,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