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去新疆支教了,据说去三年。每年还有补助不少。
前些年有两个朋友去新疆,都是去的南疆,回来后职称升了,还都提拔了。
这次说是去北疆。当时去南疆的朋友去的是库尔勒。不知道去北疆的是去哪里。
去新疆也不容易,千里迢迢抛家别母的,还得适应当地气候和饮食习惯。
#你的女儿和老公都围着你,是不是很幸福?# 我女儿15岁就离开家去外地上高中。然后考到重庆读大学。毕业后直接上班。每年见面不过10天。老公天天上班忙的。去南疆支教3年。没人围着我。没你们说的那么幸福[捂脸]
用心去爱
参加了这三天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之前我总是对小朋友有不耐烦的心情,有点暴躁。但是在我们进行研讨活动时,有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在南疆支教时的经验,让我们体会到了她对孩子们的爱,要用心去爱孩子。听到她的讲述我也想起了我在南疆支教时的一些经历。当时有一位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爷爷奶奶白天在地里,很晚才去接他回家。我一开始很生气,因为其他老师下班了,就我在等孩子的家长。后来我就带他回宿舍,我们住在村委会所以里幼儿园很近。我跟他一起回宿舍,每天回去给她讲白天学过的儿歌和手指游戏。他在我身边也很开心。当时我明白我们身为一名老师,要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我们的幼儿,让她们也体会到老师爱她们。
从毕业后,在外闯荡多年的表妹,终于在过年后,不再去广东了。
表妹,出生于1995年11月,2018年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当年毕业后十分抵触体制内工作,想要去大城市,去发大财,视父亲的劝诫为约束,曾说,“我爸就是自私,想用他的观念绑架我的人生。”我作为30岁的社会人立马纠正了她的观点,“你爸爸,我舅舅,是看你毕业两年了,还在到处漂泊,怕你吃苦,担心你的未来罢了。”她不做声,我想,她心里大约也有思考吧。
就这样表妹这四年半,去了南疆支教,去了北京宠物医院打工,听说是在很远的城郊,去看了上海的繁华,节衣缩食,和一个小姑娘一起合租着城中心的破旧出租屋,一个月700元;去投靠了高中同学甜甜,两人辗转去了佛山的一家公司,天天加班到很晚,也没有周末。
今年,甜甜照旧出门打工,表妹是辞职回来的。过年时,长辈和我这个大姐也已经不再说什么了,表妹却爆出了:不再出远门,已有对象,是石河子人的惊天消息。
于是,在舅舅的催促下,表妹的婚事被提上日程,两家人很快安排起见面的事情。见面结果大好,两家人相见甚欢,双方满意。准公公提出在石河子准备120平的全款大房子,再买房上车,迎娶表妹,让两个年轻人的生活直接上高速。
从2018年2023年,逐梦的表妹收起了心,此时不过27周岁,未满28岁,一切都来及。这触动了我这个从毕业到现在乖乖待在体制的大姐。或许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或许人生不需要太用力,或许儿孙真的自有儿孙福。
以下是我和表妹的谈心,感到表妹这几年认知、思路已经十分清晰,令人欣慰。也为生命可以活出多种样子感到人生充满希望。
你支教的地方估计是南疆偏远农村,的确不像传说中的哪有风景秀丽,北疆的伊犁地区特别是独库公路一带风景独特,放假了可以去转转,三年一晃就过了。坚持吧!
来新疆支教了,出来工作三年能转正。朋友说新疆有绿绿的大草原,我被骗了,走了三个小时都是这样的路,路上没有村庄,我有点后悔
多年前在南疆支教过一年,南疆的维族同胞真的特别朴实真诚,孩子们非常可爱。记得去学生家里走访时,学生父母都是把珍贵的食物拿出来招待,一直说感谢的话,以至于后来都不敢去学生家里。
现在虽然过去很多年,但跟有些学生还保持着联络,也经常在互寄礼物。前几天收到一个学生寄来的快递,打开一看是2根新疆大列巴,类似法棍面包,沉甸甸的,一根有500克。
拿到就切了2片尝尝看,里面包裹着满满的核桃仁和葡萄干,面包是很瓷实的口感,咬一口,满嘴的面包香和果仁香,很有嚼劲,不是很甜,是那种自然的果甜,回味非常好。
上网查了一下,新疆大列巴和面的时候是一加一滴水的,用纯牛奶和面,又加入了新疆的黑蜂蜜,不加防腐剂,自然状态下可保存45天,好吃又放心。
早上懒的做早饭的时候,切2片大列巴,配上一杯温牛奶,营养饱腹,适合全家人吃。看到头条上正好有活动,立马下了2单寄给爸妈和公婆。
新疆果仁大列巴
新疆果仁大列巴
去维族学生家看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手机里花草的照片#
看到手机里珍藏的这些“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照片,五年前在新疆支教时去学生家家访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那年我已经满60岁了,还是报名参加新疆指教,到了南疆沙雅的第六小学,我这个中学老师当起了小学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
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有一定次数的家访,那天是周六,只上半天课,放学后我就跟学生一个只有9岁的小男孩开赛尔.提吐甫铁热一起坐公交车出县城,然后又转一次车到了他家所在的托依堡勒迪镇,再由他叔叔开车到镇上把我们接到了家。
到家里受到他们全家维尔族礼仪的热情接待,吃了现包的饺子,参观了他家的房子院子及牛圈羊圈跟鸽子笼。最难忘的是在他家的梨树林里欣赏梨花。其实选在那个周末去他家家访,就是在班上了解到他家有梨树林,而且正值花期。
如今几年过去了,感谢头条小组发起的活动,让我得以翻出这些照片,又一次沉浸到那无比幸福的情景中。#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这竟也是种浪漫?
民国时期为了躲仗,作者随家人躲进了红十字会,那一晚大家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就将蒲团拼起来睡了一夜,于作者而言这就是幼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夜晚。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深望懂诗,懂植物学,也懂吃的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食事》---汪曾祺 故乡的食物篇
说实话,这本书中的内容每一个我都爱看,有美食有故事,极为吸引我这等庸俗的人,但也有苦恼,想挑一些美词佳句分享给各位读者,这才发现作者的笔法朴实又贴近人心,没有太多的辞藻堆砌,一时竟想不到该如何分享了。这章故乡的味道我虽年轻却也深有体会,在外地读大学时在南疆支教时我都无比想念妈妈做的那一口简单至极的菠菜鸡蛋面,想念那味道奇特的椒蒿炒肉拌面,那时的我找遍了那里餐馆都找不到那些味道,所以我们怀念的都是那些无法替代的独一无二的味道啊。
仿写了一句:我很想吃一碗鸡蛋羹。我想念幼时的家。
之所以想念幼年的鸡蛋羹,是因为幼时不好好吃饭的我总被妈妈哄着再来一口,最后一口地吃完了一整碗鸡蛋羹哈哈哈,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或可将经历也仿写进来,大家一起进步。
#以书之名#
看弗洛姆《爱的艺术》,有些感慨。这个世界过于丰富了,我们的感观其实消化不了这些。又想到从南疆支教半年回来时的不适感,其实很长时间都还在怀念那种生活中只有少量物品伴随的清静感。
看到书架上很多东西,想到这么多物品,怎么可能来得及与它们做连结,我们还在不断地添置新物。
人也一样,家人、经常见面的一起工作的同事、偶尔联系的人、微信好友、QQ好友,偶尔一见的某人,头条上潜伏的大量刷手机的看客……我们来得及了解谁,花时间跟谁在一起,体会在一起的感觉。
这样急着赶路的生活,身边有大量的物品、信息、人,我们却来不及好好照顾自己,来不及与大自然有什么沟通,更来不及看身边的人,我们淡淡的、漠然地在这个世界上,感官在众多刺激面前,只开启一点缝隙,以免崩溃。究竟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