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心态篇
二、技能篇
三、人际关系篇
四、平衡篇
五、认知篇
六、探索篇
收起目录
一、心态篇
1.不急。中国公务员的升迁概率是明摆的,科员到县处级,升迁比例4.4%,县处级到厅局级,升迁比例是:0.01%,厅局级到省部级,升迁比例是0.025%[1][2][3][4][5][6]。凭什么你能逃出概率之外?即使你凭什么,也不要急。多少凭什么的死在更凭什么的人手里,还有有多少凭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凭什么。好消息是,只要你能混到退休,没有功劳纯是苦劳那种,待遇绝对是中上人等。安全,稳定,一步步来就是这个职业的特点,所以你急什么呢。
2.不作。很多人能力很强,死在作上。与领导对着干,领导关心的事情不经心,违反规定规则,与同事关系紧张,私生活不检点……。公务员体系要的是稳定,你不出妖就没有妖,你要出妖很快就有人来降妖。正常点比什么都强!比你出彩都强。
3.自然。做人自然一点,不要做作。该说的时候说,该做的时候做,该出头的时候出头。做事也自然一点,不要过于谦虚,不要太藏着掖着,如果一件事碰巧自己会,有把握的情况下能出头就出头,当仁不让。如果有一件事大大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不要太勉强自己。例如喝酒,不能喝就不要喝,不能喝还勉强喝,一次两次可以,长远看没必要。再例如帮领导办私事,能办就办,不能办想想办法办,过分委屈自己的事情即使办好了也不可持续,你刚进队伍,日子还长着呢,领导是有任期的,你的能力、口碑、人脉却是长期的。
4.靠谱。熟悉公务员法,熟悉法律法规和职业行业规章制度。知道底线在哪里,琢磨弹性在哪里。心里要有谱,做事才能有规矩。建立稳定的职业形象,会什么,有什么特长,个性如何,都是你的底色,不要轻易出圈。给领导、同事一个稳定的、缓慢增长的预期。做一只潜力股,一点一点积累,不显山不露水缓慢增长。但轻易不要跌。职场不是股市,量变会引起质变,很多东西是水到渠成的。
5.用心。做事的时候用点心,尤其是刚入职,很多事对你来说都是新事、小事,你不要马虎,要用心办。要养成习惯,同样的事情,用心和不用心区别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领导那里,不要玩弯弯绕,不要耍小聪明,他们也做过新人,他们见的听的比你多得多。甚至有些事明知道意义不大,甚至是半途已经被大领导否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你也要善始善终收好尾。
以上4和5——做人靠谱,做事用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公务员最值钱的职业形象。
6.话少活好。少说话,少说话,少说话。“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越接近权力核心越要少说话。不信你试试,你话越少,活儿越好,掌握的有效信息就越多。话少不等于闷着,不等于不说。话少是塑造靠谱的形象,不打小报告,不背后说人,不轻易发表评论,是塑造城府、稳重的形象。话少不等于不交流,不沟通,不与领导同事交换意见。开会该发言时要大胆发言,领导犹豫不决时该表态时就表态,工作失误了该认错就认错,一件事情弄不明白与同事交流请教。话少不是傻,不是嘴笨不会说,是嘴严,是心思缜密。活好是能力展示,工作要扎实,大事小事要办好。事多的时候抓大放小,抓领导关心的事,抓亮点。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质。
7.认命。无论你干得怎么样,你都要认命,原因呢,主要看第1点。干得好大概率会得到好结果,但没达到预期也很正常,立即得到好结果更是少之又少。种啥收啥是农民思维。而且,据我观察没有背景的公务员太顺利了90%都不是好事。因此,心态要正,干得越好越要注意。不要躺在功劳簿上,不要认为荣誉与升职等等是自己理所应当的。也不要因为得不到而怨天尤人,很多事情你看不懂、看不惯,是因为你职位太低了,考量太少了。等你到了某个位置,你就明白了。没有什么是你应得的。无论是荣誉、职位还是批评、打压,高高低低你都要有承受力。这也是公务员职业的特点。而且,这也是我d选拔干部的一个传统,现在叫有担当。
我知道对一个刚入职的年轻公务员说认命有点残忍,而且很多人是不服气的。说认命主要谈的是心态。我觉得当公务员还是心态放平、甚至是放低比较好。认命是让你不要预期过高,不要经不起沟沟坎坎,经不起质疑和不公。而不是让你消极气馁,一眼望到头混日子,事实上只要你稳定输出,一定会稳定提升。这个职业就这个特点。
8.忧患意识。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如果把人生发展的黄金30年比喻成一场投资,公务员只能说是不坏的投资,但不是最好的投资。年轻的时候就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考虑。体制内生存最容易滋生惰性,要想一想万一离开体制,你能靠什么生存。公务员最容易产生的误区,是以为自己很行。对不起,事实上你不行,或者不怎么行,是你的职位行!你的单位行!离开了体制,你什么都不是。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因此要有有忧患意识。
体制化就是泯灭个性,你越没有个性,就越符合体制需要的人。有时候并不是你的错,但体制需要是你的错,那就是你的错。
80后退出公务员考试舞台了吗?想当年我们可是公招的主力军,无论事业还是公务员。然而现在,考公主力军悄悄变成95后了,一个考场内,89年的有且只有两个,一看就能看出,这两个孩子年龄偏大。太偶然了,90-96年的没有,考生年龄集中在99年左右,最小的2003年。我敢说,好多人都是猝不及防地跨过了35这个槛。我想说凡是35以下的宝子们,想考的,赶紧考,积极备考,年龄过了,真的很无可奈何!虽然有些省市,有延迟公招年龄的趋势,但就今年来看,好像只有针对应届硕士,博士,这个咱本科文凭享受不了。真正落实到本科的时候,可能年龄又超过了40。
公务员事业编,90版以前鱼龙混杂,90以后进入正规[得意]#职场#
自己没有下海的正厅级的教委副主任鼓励大学生创业,总感觉说服力不大
担任政协委员的某正厅级的教委副主任最近提出自己的高见:
“大学生不要满脑子进央企、国企和做公务员”
“你去做一个有价值的小的科创企业,将来可能成为‘独角兽’”
“只要是做公务员,一般进去以后一眼是可以看到头的。
但是在科创的企业里面是(前途)看不到头的。”
真是满满的鼓励,谆谆的教导。
浏览了该政协委员的简历,耀眼闪亮:
作为60后出生,80年代的大学生,可谓天之骄子。
大学毕业后,进入学校当老师、做到副校长,
从学校转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经过一段时间的政府副区长的历练后,
再次转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 位列正厅级副主任,
最新公示准备出任市属事业单位正职。
不过还是有一点点疑惑:
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人才,
却没在上世纪90年代的公务员知识分子下海大潮中毅然下海,一展身手?
也不知道委员的孩子是不是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已经进入了商界,自主创业成功?
其实,如果换成一位在当年下海大潮中毅然下海,
在商界一展身手, 最后成为商界翘楚的前公务员对大学生提出此种建议,
似乎更有说服力吧。
毕竟现身说法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如果我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一万,上班一杯茶,可以90岁才退休。
华晖星空想不明白延迟退休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么好的事情,看看网上群情汹涌,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看不明白,想不通呢? 查了一下,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不再年轻了#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毫无压力的考试,提前交卷心情轻松[笑]与公务员考试一个考点,看到那么多青春活力的90后00后,原来自己年轻已不在…
#现在发现一个怪现象,政府单位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搞行政的老师,中小学高中老师,国有企业等,普遍现在女性多于男性,有的高校搞行政的想提拔一名男性都困难,中小学更是恐怖90%以上是女性,优秀的女性都考入这些单位,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要总是拿考试30分的与90分的比。//@幸福可爱的星星:七八十年代,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相差无几,许多企业工人工资还超过机关干部,现在是一个公务员的退休工资相当于四五个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这相差太多了,真叫人无法接受
改革退休制度,减少公务员和企业工人的退休金差距,实现相对平等
同学最近总是提到晋级的事。他所在的街道办22个公务员,90多个事业编,他之前事业编,后转任的公务员,副科级职务,现在三级主任科员,晋级年限都够,对所谓的比例不是很清楚。单位目前一个四级调研员(书记),两个一级主任科员(主任和人大主任),其他副科级干部是公务员身份的都是三级主任科员(有的不能转任,只是行编),一般人员公务员身份的也全部从四级晋升三级了。一级二级比例是一并计算吗?也搞不清楚,听说其他单位是年龄到了让出职务才能晋级二级。四十多岁的年龄,上不上下不下,在基层已经算大龄了。
怎么会这样呢?戴女士的公公今年57岁,前一天晚上大家还有说有笑的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第二天早上人却没了。
戴女士的公公今年57岁,经营一间超过30年的小卖部。他这家店是开24小时,为节省人事支出,所以他们都没有聘请员工。
因此,就必须是戴女士与她老公还有公公三人轮班,虽然公公年纪比较大,但是他有熬夜习惯,所以大部分的夜班都是他在看店。
但是,戴女士两夫妻总担心她公公身体吃不消,与他沟通了好几次,只不过每次都是以吵架收场,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就形成常态。
而后,俩夫妻为了让工作特别认真的公公,能好好休息放松一下,特别选一天时间整天不开店,打算带着他出去放松。
在隔天早上,俩夫妻开着车带着公公到外面转一圈后,又吃了一顿大餐,餐桌上摆满各种家乡菜与啤酒等。
他们三人,有说有笑的把桌上家乡菜与啤酒全都一扫而空,在睡觉前戴女士她公公还兴高采烈的与他们说晚安,就回他居室休息了。
但是,戴女士早上准备好早饭,想要喊她公公起来用餐时,一直敲房门没人应门,过几分钟打开房门一看,真的是把她给吓坏了。
因为,她看到公公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口吐粉红色泡沫,而且双眼瞳孔放大。抓紧打120把他送到医院就医。
而后,他被送到医院后,马上推进急诊室,医生马上替他检测心电图,显示心肌大面积梗死,并已出现心室纤颤,且全心停顿状态。
医生紧急利用除颤仪电击,但经几次除颤后,心电图以及大动脉搏动还是感觉没有起色,甚至还出现心脏骤停。
医生接着做完5次心肺复苏后,已经按压到满脸都是汗,还是很遗憾的还是没有把他救回来。
而后,医生从急诊室走出来,告诉戴女士她公公是急性心肌梗死伴随室颤,经过多次抢救后,依旧没能挽回他生命,已经尽力了。
这个噩耗后,她哭断肠的握着旁边栏杆,连一旁的护士经过看了都于心不忍。
过了一会,戴女士情绪稍微缓过来后,医生带着她到诊间拿她公公的死亡通知书,并请她节哀,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
赵女士百思不得其解问了医生,她公公平时又没有什么不良习惯,很少吸烟跟喝酒,平时还会去运动,怎么就急性心梗发作就走了。
经过医生与了解到戴女士她公公平时生活作息后,终于找到究竟病因是什么,并且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她。
医生表示,戴女士的公公会急性心梗而发作,应该是他才说出原来最主要病因就是长期熬夜,以及饮用大量酒精所引起:
1.长期熬夜
长期的熬夜,会影响肝脏的健康,肝脏当然也就不听话,开始罢工不工作,因此会使得从小肠吸收来的葡萄糖等物质,无法被顺利合成肝醣储存在肝脏。
就会容易使血糖浓度过高,甚至还会影响到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等物质吸收。甚至还会影响到体内过多毒素无法被代谢与排出。
而这些在体内囤积的葡萄糖、脂肪酸、胆固醇、毒素,都会累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就会一涌而来。
而当冠状动脉开始硬化甚至产生斑块时,在早期通常没有任何表征。因此,很多患者还是会自得其乐继续熬夜,使症状更加恶化。
2.摄取大量酒精
虽然戴女士的公公平时不怎么喝酒,但是当他一次性饮用过量啤酒,其内含有大量酒精,会使冠状动脉更容易发炎而堵塞。
当冠状动脉堵塞情况若已超过90-95%以上时,就会使动脉血流不顺畅,引发心梗。
最后,医生给戴女士给出2个建议,可回去转达给她老公,以避免同样的悲剧又发生:
1.注意生活习惯,把握自己生活上的度,尽量少熬夜及吸烟喝酒。
2.定期至医院体检
建议有不良习惯或有基础疾病等患心梗的高危人群,每3-6个月到医院检测冠状动脉CT,以及心肌酶等检测,以确保自己处于安全与健康状态。#健康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