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根——甲骨文
当我们的指尖在键盘上翻飞的时候,跳跃出来的形象、形意汉字便如同文化的星海在我们的脑海里飞翔、穿梭。
走近殷墟,回望来路,一个绵延3000多年的伟大文明的诞生地,把人类大脑最初始化的认知活动投射在了一种动物的骨骸上,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诞生了——甲骨文,一个标志着中华文化起源的考古遗址河南殷墟因此走进世界视野。
作为炎黄子孙,令我们骄傲的是一种贯穿几千年的文字所承载的文化脉络和它隐藏的思想密码在漫长岁月的演化中不但没有断裂反而不断优化、应用扩展、文化融合、疆域一统、语言发展和替代上功勋卓著、灿烂辉煌。
但是,每每看到“甲骨文”一词的专属沦落异族、出土甲骨片绝大多数被盗卖异国他乡、甚至我们的专业人士为了研究需要只能到境外博物馆拍照获取参考资料,便心有微澜。
要知道,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我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是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原始资料,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是我们的根啊,包括商朝人对农历历法的最早记载(商人之月为太阴月,有大小月之制(小月29日,大月30日)。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据报道,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民间对甲骨的私掘热潮,各地古董商人、藏家学者纷至沓来,大量收买。据统计,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已有数万片甲骨流散各地。
传说的“一片甲骨惊天下”说的就是发现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与甲骨学,是重建中国上古史,透视三千年前殷商社会生活景致,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与品格之由来、中国艺术美学之发轫最真实的素材。
据专家考证,甲骨文其实是周朝的一个皇家图书馆,当图书馆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发现的时候,它有可能震颤人们的神经,能够让一个民族的文化重新复兴起来。
此外安阳小屯之殷都还被学术界称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甲骨文被认为是商王贵族“尊天事鬼”迷信无知的第一手档案,其中无不显示商人从天文到人事的整个文化领域及更深层次的思绪,更是商人对光明、天堂神灵甚至生命的狂热追求。为躲避战争损毁,殷商人把甲骨片一次性倾入用于储存谷物的坑内达到保存收藏的目的。
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神秘女将军的妇好。妇好是中国历史上可追溯(有甲骨文记载)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历史上第一位女战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还是一位母仪天下的王后。她的丈夫武丁,是商王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之子,任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
甲骨文上的辉煌文化,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民族继承人,在继往开来的路上都肩负使命,不忘来路、铭记祖先,站在史册上,当温故而知新!
#我的自媒体春天#
#头条创作挑战赛#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