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阅读《毛传》、和陈晋著作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选》时,里面谈到一些书籍,也顺便看了一点《水浒传》电视剧,《三国演义》看了一点点,就不想看了,也顺便看了几篇《资治通鉴》,历史书籍让我感兴趣也就是《资治通鉴》了,历史是一面镜子,但许多的人们又不愿意从历史中悟道。比如:官与民的关系,打一个比方,近日,在网上刷到一些文章,讲公务员等能享受到贷款或优惠贷款,某些银行为了完成任务,就是“消费贷”,这事情是不是真的不清楚(也许是谣传,等),只是今天借这个事情打个比方,这事是没有弄明白官与民的关系,表面上,确保了“安全性”、减少“风险性”,也可以完成任务,鼓励消费。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实际上,官员、公务员的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民群众收入,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收入,影响到官员、公务员的收入等,只有持续的提高人民群众收入,从历史上看也是这样的,越是人民群众富裕了,国家财政上、国家发展等起富裕兴盛。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劳动力大国,我们既吃到劳动力的红利、也有政策、投商环境、社会稳定等,吸引了投资商投资,也带动了工业、技术等发展,随着劳动力变化、技术的发展,但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些年来,银行贷款、投资花了不少冤枉钱,看似保险、投资回报大,但一旦某些大企业、集团的破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就像近年来,不少大企业裁员的声音和倒闭的信息,比如世界五百强企业爱立信裁员8700人,带来了社会就业压力,面临着一届届高人数的毕业生走向的就业之路,竞争也就更激烈。
财政拨款、贷款要花到刀刃上,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并结合中国国情,比如:卡脖子的产业、三农、经营好的企业等,实实在在在干事的人身上,鼓励那些实实在在想创业的人身上,并能带动更多的民众的富起来的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