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你了
心语伊涵鄂尔多斯市公务员上级来人,我只能绕行,不是不愿陪同,也不是人情淡薄,是说不出口的原因。过去上级来人,吃喝拉撒全在基层,全程陪同,笑脸相迎,临走还给带点小礼品。现在上级来人,先要行文,走复杂的审批程序,还只规定接待一顿饭。住宿好说,安排不超标就行,他拿回去报账还有补贴。可这吃饭就难了,早餐在住宿中,一餐单位安排,一餐去哪行?按说应该他自行解决,可这话又不好说,事实上就难在基层。一般市里解决一顿,引到旗县解决一顿,可就苦了离市近的旗县局,也难呀,就像讨饭一样。我去年就陪自治区人下乡,由于途中核酸检测耽误行程,没办法在中午前赶到预定地点,中途吃饭,没办法饭钱只能自己掏了。还有一次,由陪上级来人,晚上吃饭没上酒,引得不高兴,工作上争辩几句,结果回自治区局告我顶撞领导,目中无人。所以,我现在对上级频频到基层是能躲就躲,不是不愿陪同,是不敢陪同。现在发现,大部分公务员,都不愿意接待应酬,懂得拒绝无效社交,每次应酬吃饭,饭桌上认识不了几个人,特别是上级领导,说话要小心,谈论工作要小心,吃饭也要小心,还得端茶倒水,做好服务,相互敬酒也是虚情假意,临走前互留电话微信,分开后估计也用不上,也许再也不会联系,还不敢删,还占手机内存,平时省吃俭用,是为了老婆孩子衣食住行,请客花钱还让人心疼,还要装成若无其事,假装自己过得很快乐。前天我一前上级领导来调研,我因检车开溜,我不是对谁有意见,是我不想让自已为难,曾在办公室十几年,接待了人有几百上千,实在觉得没意义,特别是那些无效的考核丶无意义的调研,这也说明社会风气正在扭转。千万千万不要难为基层,难为一线的工作人员了!
好多年不参加老公单位的活动了,今天又破例了一次,一是因为这次的邀约人性格特好,平时也经常见面,二是活动地点在一个农家,正好可以到外面接接地气——春天的地气。
农家别墅很有特色,新建好的民宿也很有特点,听说还没正式开业,就已经接待了几波客人。这家主人有两个养猪场,前几年行情好,一年就赚一百多万。主人的一双儿女,读书很争气,都考进了体制内,儿子大学一毕业就考进了市直单位,这让父母倍感满足。其实,这样的幸福人家,在农村真的不在少数。疫情三年,对农村里实实在在种田的人来说,似乎影响并不大。不由想起家里老人总说的那些话:农村里,有田有山,只要勤劳,就不愁吃喝,所以农村的老人把土地看得很重、很亲。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像这家主人一样,财运好,家运也好,但农村有家,就永远有根,就永远有退路吧。(突然理解了身边的一些人,花很多钱回老家修房子的原因了,大概很多人都是这个理由吧)。
又当了一回旁听者,有点感触。他们单位新来了一个女孩,33岁了,个人履历上写着“离异”,话题由此展开。她结过婚,但是婚后有家暴(女的家暴男的),男人经常彻夜不敢回家,离婚以后,她却逢人就说前夫骗婚(想骗她们家的钱和房子)。现在,稍微熟识一点的,她就拜托别人帮忙找男朋友,好像他们单位的人都被拜托过了。有人说,她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工资是要交给父母的,结婚以后,男人的工资也要上交的,而她父母都是公务员,根本不缺钱,为什么还要把孩子管得这么紧呢?工作上,她是能推就推,领导给她安排工作,她基本都可以找到理由推给别人。她已经换了五个工作单位,不是主动调走,都是被单位“推”走的。就这样,因为她有研究生学历,享受副科级待遇,工资还高人一头。知道她“底细”的这个人,以前可能没有机会说,今天都是几个信得过的人,也没有她在场,就全盘托出了吧。我是当新闻听的,因为老公回家不说这些。回家时问了问老公,他说确实是这样的,她才来一个多月,现在单位的人几乎都对她避而远之了。
33岁的青年,工作和生活都不尽人意,应该与父母有很大关系吧,似乎也不单单是父母娇惯、女儿娇气,还有格局、为人、观念……看来,即使孩子已经参加工作了,但对孩子的引导,还是不能躺平啊。
我是省级医院的医生,以前亲戚很捧场,后来我表妹考了公务员,省级单位的,然后所有亲戚都转向她,我觉得挺好的,我突然感觉轻松很多,来了省城就找她,不找我,甚至不告诉我,我真的挺高兴的,因为以前来我都要招待请吃饭,住我家,来一次我要换洗床上用品,现在太爽啦,不过我妈有点心理不舒服,本来她是最有钱有势的,退休了没人理,现在连亲戚都不太理她,人本来就是势力的,我看得开。
金仓猫今天是初八,说点心里话。我弟弟是一个公务员,但没有什么职务,只是一个普通科员。过年的时候,他给我看了他们单位群的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