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公安加试科目(公安加试考什么)

晨读历史 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苏辙[sū zhé] (接续19) 宋神宗曾经说过,自己嫁一个公主,也花费了70万贯。这个才是真正的巨款,70万贯是什么概念?按理说皇帝嫁闺女,用不着高攀,也不用巴结他人,但一样要厚嫁

晨读历史

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

苏辙[sū zhé]

(接续19)

宋神宗曾经说过,自己嫁一个公主,也花费了70万贯。这个才是真正的巨款,70万贯是什么概念?按理说皇帝嫁闺女,用不着高攀,也不用巴结他人,但一样要厚嫁。据《宋史礼志》记载,宋朝的皇子娶妻,一般要花费一万两银子,公主下嫁,则需要花费十万两银子。1:10,这就是宋朝的厚嫁风。

厚嫁女儿,本该量力而行。但在当朝贵族以及士大夫的推动下,它却逐渐成了一种攀比手段,“风俗奢靡,日甚一日”。宋张端义所云“本朝尚名好贪”,即指这种风气。宋代经济高度发达,伴随而来的,不仅是文化与商业的繁荣,也有不少弊病。在儒家“耻言财利”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后,人们更加注重物质财富以及精神感官上的享受。因此,追求厚嫁不仅是世人“逐利好财”的体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莫名的攀比与虚荣心理。

袁氏世范

在这种风气的推动下,一些人甚至认为:不陪丰厚嫁妆,反而令人羞耻。如《袁氏世范》中所见:“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子女之羞见也。”因此,苏辙嫁女嫁到穷,确实不是夸张之说。

❤❤❤苏轼苏辙科举成绩并不好,为何宋仁宗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宋史·苏轼列传》记载,宋仁宗在读过苏轼与苏辙兄弟的试卷后,大为赞赏,欣喜不已,回到后宫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很多人提出质疑:苏轼与苏辙当年的科举考试成绩并不突出,宋仁宗怎么可能在那么多优秀考生中单单夸他俩呢?”

《宋史·苏轼列传》记载,宋仁宗在读过苏轼与苏辙兄弟的试卷后,大为赞赏,欣喜不已,回到后宫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这则记载虽然出现在正史之中,但很多人提出质疑:苏轼与苏辙当年的科举考试成绩并不突出,宋仁宗怎么可能在那么多优秀考生中单单夸他俩呢?会不会是因为二苏名气大,后人杜撰了这一段呢?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为大家分析解惑,希望各位读者看后会豁然开朗。

(苏轼与苏轼入京赶考剧照)

问题一:苏轼在科举考试中到底拿了第几名?

关于苏轼与科举,有一个故事家喻户晓,说的是主考官欧阳修在阅卷时对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推崇备至,原本要将其评为第一,但由于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才不得已改判为第二。

不少人由此认为,苏轼应该是当年科举的榜眼。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主考官欧阳修剧照)

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等多个等级。其中,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通过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在京城举办的全国性统一考试,通过者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为皇帝亲自主持的终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被评为第二,是在会试当中,所以他并非当年的榜眼。

苏轼与苏辙参加的是有着“千古第一龙虎榜”之称的嘉佑二年科举考试,这一榜人才辈出,涌现了张载、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程颢、程颐等历名人,但是这些大牛人的成绩都不高,对于苏轼的具体名次,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只知是“二等”,也就是第四名以后,前三甲为: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不好意思,都不认识。

(苏轼与苏辙漫画)

问题二:宋仁宗何出此言?

宋仁宗之所以越过前三甲,单单出口盛赞苏轼与苏辙兄弟,那是因为此事并非发生在科举考试之后,而是发生在制科考试之后。

科举考试大家都比较熟悉,不多赘述。制科又称大科、特科,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直观地说,制科考试就是科举考试之外的加试,意在优中选优,从年轻学子中进一步发现高等级人才。制科的等级和难度都要高于科举,是古代含金量最高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宋朝有很多牛人宰相实际上都是出身制科而非科举,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奸臣秦桧。

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宋仁宗下诏开制科,就是在这次考试中,苏轼与苏辙兄弟双双脱颖而出,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政见折服了考官和皇帝。

(宋仁宗剧照)

在命题作文《御试制科策》中,苏辙以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6位昏君为喻,指出宋仁宗的四大过:懒惰怠政、荒淫贪色、滥用民财、执政能力差。

苏辙虽然指着皇帝鼻子骂,而且大多责难都是言过其实的,但好在宋仁宗仁慈大度,非但没治他的罪,还非常欣赏他敢于犯颜直谏的勇气,将其“入四等”。至于苏轼,那就更厉害了,他的最终成绩是“入三等”。

看到此处,相信很多读者又会有质疑了,第三等、第四等也是好成绩?怎么就值得宋仁宗发出那样的感慨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从制科考试的评等准则说起了。

(苏轼画像)(待续2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290179/
1
上一篇公务员体检例行标准(公务员体检标准严格执行吗)
下一篇 闽侯法院公务员招聘(闽侯公务员待遇怎么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