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鼓励退役军人当村干部?这就是答案!在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
每年初一村民们都会齐聚一堂
拍上这样一张“全村福”
而这个主意,就是大陈村
党总支书记汪衍君提出来的
汪衍君,一位老兵
在部队时是一名步兵侦察兵
说到自己的从军经历
汪衍君记忆犹新
“当年差点当不了兵,
体检时太激动血压不合格,
后来我唱了首歌平复了下心情,
再一量合格了。
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就实现了!”
当兵是汪衍君的第一个梦想
让大陈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则是他的另一个梦想
早年的大陈村只能用“脏乱差”形容
村里房子破败不堪
街道上随处可见动物粪便、生活垃圾
这样恶劣的情况
并没有让汪衍君退缩
退伍后他反而毅然决定
回家乡“大陈村”
为村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汪衍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清理村里的环境卫生
他以部队内务卫生标准要求村民
他想把村庄整治成和军营一样整洁
这引起了许多村民的不满。
“当时我建立了一套卫生检查制度,
把每个小组的得分张贴在黑板上。
第一个月分数出来的当晚,
我接到17个都是骂声的电话。”
这没有让他生出放弃的念头
反而以身作则
在村里,他见到烟头捡烟头
见到垃圾捡垃圾
逐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了村民
节目现场他还回忆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村民,
拿着甘蔗边吃边吐,
我就跟在他后面捡,
等他吃完了我问他甘蔗甜吗?
他转身看到我两只手
都是他吐的甘蔗渣,
非常不好意思,
马上跑到我身边来,
说下次不敢了。”
14年过去了
在汪衍君的带领下
大陈村村民变得越来越团结
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过《焦点访谈》的“后进村”
如今已是游人如织,齐奔小康
【致敬坚守在一线的最美身影】为了解全镇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建立完善的学生健康档案,树立疾病预防意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藏马卫生院根据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山东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开展2022年度学生查体工作,并于2023年2月15日圆满完成本项工作。
此次学生查体项目主要有既往疾病史询问、形态指标检查、内科以及眼科和口腔等。共为七百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体检,在体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现场反馈给学生本人及老师。#头条创作挑战赛##青岛头条##西海岸#
【致敬坚守在一线的最美身影】2月21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藏马卫生院“紫荆”杨桂芳团队走进茉旺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活动现场,家医团队为群众免费进行了健康查体、测血糖、测血压,团队长根据病情进行了健康教育指导、药物指导,并对家庭医生签约内容进行了宣传。#头条创作挑战赛##青岛头条##西海岸#
我觉得教师行业除非身体不允许,或者自己有退休意愿,针对教学岗位,不然可以一直干下去,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理解,对于学生是有益的,可以针对上了年纪的教师身体状态制定个标准,符合要求就可以,例如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体检一次,智力检测等等[皱眉]//@江山一村夫:已经89岁了,还在给学生上课。我很想知道,教授、院士不退休吗?一直干到重于泰山?
浙江日报浙江日报官方账号【致敬!#89岁院士要求站着给研究生上课#】20日,大连理工大学开学第一天,已89岁高龄的钟万勰院士走进教室,为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研究生上课。一开始,他坚持要站着上课。后来,大家担心他的身体状况,被劝说坐了下来。2018年时,钟万勰院士就因为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而闻名,他的课程深受同学们喜欢。开学第一天,89岁院士要求站着给大学生上课!(人民日报)
#上联:出差回归状态好,下联:让你来吧#
上班体检防护严
【致敬坚守在一线的最美身影】2月16日,青岛莱西市姜山中心卫生院邀请青岛齐鲁医院、青岛中心医院、莱西市中医医院专家分别到姜山镇后庞家岚村村委、后保架山村卫生室及卫生院相关科室坐诊,为群众免费提供诊疗、体检、咨询等服务,用实际行动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活动现场,医疗专家全神贯注地为前来咨询的患者进行诊断,详细询问病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现场给出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同时运用按摩、推拿等中医理疗,免费为群众现场解决腰腿疼痛、关节疼痛等疾病问题。#头条创作挑战赛##相会青岛##莱西#
红烧肉与血糖风牛马不相及。
近日红烧肉吃的有点多,却与血糖有关。盖因体检血糖高,医嘱低碳水饮食。
说来人所食用的食物,没有不含糖的。只是含糖量高低,不尽相同。
红烧肉是为数不多的不升糖,食后血糖平稳的美食。即解馋又好吃,何乐而不食呢?
红烧肉古已有之。北宋时称之东坡肉,己盛名天下。知道文人捧江山,原来红烧肉也因大文豪苏东坡而家喻户晓。
红烧肉,虽说升糖不高,可它却会增高人的血脂和胆固醇。每次吃红烧肉,我都处于一种纠结状态。
吃红烧肉是一门学问。对待红烧肉的态度,它和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哲学思想,营养学知识的多寡,医学常识了解的不同而不同。
红烧肉人人都喜欢吃?也有不爱吃的。素食主义者,惧怕血脂高和胆固醇高的人。
我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红烧肉是要吃的,怎么吃的健康,时常让人纠结。l
#说说高考那些事儿#我国于1973年和1977年两次恢复高考
我国在1973年恢复过一次全国高考,只是考试以后被否定。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知道1977年恢复高考,却少人知道1973年恢复过全国高考。
第一、1973年全国普通高考
1973年邓小平复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抓科技、教育,在他主持下,1973年4月3日,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科教组《关于高等学校1973年招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视文化考查。《意见》除指出1973年招生继续采取与前一年在政治条件审查合格等相同办法的基础上,特别提出,要“重视文化考查,了解推荐对象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入学学生有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的实际文化程度”。“考查的内容和方法,各省、市、自治区可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和专业的不同要求进行试验”。其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国务院科教组又发出文件,要求北京外国语学院招生时选拔少量应届高中毕业生。《意见》指出:招生对象是“知青”、“青工”、“青年农民”、“解放军”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 对两年前开始实行的采取推荐和选拔工农兵上大学的规定进行了修订,高等学校招生除需经过评议推荐及审查、复查外,着重增加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科的书面文化考试,由地、市命题,县(市)主持,试图恢复用知识选拔人才的制度。这给广大工农兵知识青年带来上大学的机会。文化考试。
尽管这次招生对象还只限于“知青”、“青年农民”、“解放军”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但这对当时广大农村的知识青年来说,已经是个天大的喜讯,引起社会的轰动,终于可以凭借知识上大学了!无数知识青年踌躇满志,奔走相告。学校教育秩序大大转好,学生开始发奋读书,叫嚣一时的“读书无用论”顿时失去了大半江山。
我所处的公社很重视,二万多人口的公社组织四百多位回乡知识青年先通过一次集中到中学考试(两科:时事政治语文和数理化)选拔(相当于高考预选),从中挑选出家庭出身和成绩好的五位考生到中学参加公社组织的高考复习班,由中学挑选的骨干教师辅导半月余,当时老师是没有报酬义务给我们上课、辅导的。两周多后的1973年7月中旬集中到县城参加1973年的全国高考和高考体检。我们集中住在中学的课室里,考题是地区统一命题、考试。县一级组织统一集中县城考试、统一评卷,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分笔试和面试,考试形式采用开卷考试。考后体检也很严格。
但是这次高考结束后,由于出了个被利用的交白卷的英雄——张铁生的“一封发人深省的信”,1973年恢复高考被否定,考试成绩就作为参考,基本上按1972年的推荐制招生。1973年大学招收15.3万人。
我虽然有幸参加了1973年的全国高考,他们通知我说:我被确定为大学备取生。当然啰,备取生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啦!就这样,1973年我与大学擦肩而过。
第二、1977年全国普通高考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生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出台标志着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文件规定:具体包括: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恢复统一考试,由省级命题。全国的知识青年纷纷报名参加,这批人中最大的已经三十六七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终参加高考的考生有570多万人。
当年有老三届学生和1971年起的七届高中毕业生和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考生参加了77年高考。老三届准确来说是老六届!是指我国1966年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最终参加高考的考生一共有570多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1977级于1978年春入学。
第三、1978年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正式恢复。
1978年的高考不再是各省命题,而是全国统考,1978年高考实行全国统一报名、统一试题、统一考试、统一政策、统一招生录取。在考试科类方面,分为理科(含农、医),文科(含财经、政法)和外语专业。
1978年,报考610万人,录取40.2万人,录取率6.6 % 。1978级于1978年秋入学。
所以,我国于1973年和1977年两次恢复高考,1978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正式恢复!
【致敬坚守在一线的最美身影】为缓解临床用血紧张、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月10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泊里院区组织开展“卫生健康系统万人流动血库”无偿献血活动。医院各科室积极响应,踊跃报名。
活动现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大家有序按照流程完成填表、体检、血液检测及血液采集。此次献血活动共有46人参与,献血量共计17000毫升。#健康2023##青岛头条##西海岸#
【当年空军招飞行员,此人将鞋底垫高2厘米才过关,23年后却成空军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从1949年成立到至今,共产生了12任空军司令员,按照任职时间,他们依次为刘亚楼、吴法宪、马宁、张廷发、王 海、曹双明、于振武、刘顺尧、乔清晨、许其亮、马晓天、丁来杭。
空军司令员一般怎么也得是个上将,但是由于特殊情况,这12位司令员有两位是少将,分别是是马宁和张廷发。最传奇的还是马宁少将。
马宁,原名马瑞平,1922年生,河南沁阳人,他很早就参加革命,13岁就光荣加入青年团,由于表现优秀,1938年他被组织批准入党,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军事生涯中,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一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高级将领。
马宁是王近山的得力干将,在解放战争时腿受了伤,因为医治不及时,后来他的大腿断骨虽然已愈合,但是未能接正,留下腿疾,成了“瘸子”。
马宁在住院期间,因为阅读了苏联小说《真正的人》,所以马宁被主人公的奋斗精神所感染,励志要当飞行员。
1950年,空军正好来陆军招飞行员,于是已是副师级干部的他,找到时任老上级王近山,请求参加报考空军。但是王近山也很为难,因为空军要求很高,马宁的身体体检都很难过。但是在马宁的软磨硬泡下王近山给他报上了名。
结果第一次检查身体的时候,马宁将鞋底垫高了两厘米,顺利过关。但是第二次查嗅觉时由于感冒没过,空军领导让他从事地面工作,马宁不愿意,他说:“我是来做飞行员的,不合格就回去。”领导看他这么想做飞行员,就又给了他次机会,这次终于过了,如愿以偿的做了飞行员。
之后,马宁进入哈尔滨轰炸航校进行训练学习。在航校,他刻苦学习驾机技术,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后来,他又先后升任空军第二十师副师长、第二十师师长、空军第一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务,1955年在大授衔中,他被授予空军开国上校,期间还曾率部参加了夺取浙东沿海制空权的战斗和一江山三军联合作战。靠着战功,1964年他又被授予少将军衔,跨入开国将官序列。
1970年,根据上级安排,他又奔赴兰州军区,担任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3年后,毛主席要选一位“能上天的空军司令”,马宁在上级的推荐下担任空军第三任司令员,而此时距离他当年参加飞行员,已经过去整整23年了。谁也没想到,当年体检都不一定能过的马宁,竟然干上了空军司令员,真是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啊!#历史冷知识# #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