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李秋平涉嫌“猥亵”中央国家机关下派挂职锻炼的女干部,目前已经辞去赣州市人大代表的职务,这为下一步的查处工作扫清了障碍。目前赣州市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我们期待着最终的调查结果不会走过场,而会对于广大群众关注的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交代。
作为一个江西人,对于这种官场丑闻我当然深以为耻,但又无能为力,只能发表一些感慨。
第一,劣币驱逐良币。每年高考,江西的考生大多以考上外地大学为荣,已经形成几十年的惯例。于是,江西各级官场以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和本省毕业生为主,逐渐形成盘根错节的“熟人”社会,对于外来者具有天然的排斥性。在外省读书和毕业的江西人出于各种原因回到江西,要么融入这个“熟人”社会,要么被排斥在外。在实际生活中,被排斥的比例更大一些,通过口耳相传,其他江西人更加不愿回到江西发展,不管是官场还是商场。曾记否,江西国资控股企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周公子”就敢在微信朋友圈大肆炫富和鄙视名校毕业生,他的底气来自于江西的“熟人”社会。估计大多数网友都会认为,“周公子”和李县长应该属于“劣币”,但是他们在江西却能混得风生水起,这让江西省外的“良币”情何以堪?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在,对于清北等名校毕业生热衷于出国留学的现象,大家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同情?
第二,贵人相助,得意忘形。李秋平的工作履历早已公布于网络,大家可能感到惊讶,一个普通二本毕业生顺利进入省级中专学校教书,仅仅四年就被提拔为中层副职,任职三年后又进入水利系统国企担任中层正职和子公司负责人,最后摇身一变进入官场,顺利担任一县之长。别告诉我李秋平是百年一遇的天纵之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李秋平之所以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行政机关之间游刃有余,步步高升,背后肯定有贵人相助。至于这个贵人是其父亲、舅舅还是丈人,已经不太重要。但他可能忘记了一句古训:“德不配位,必有祸殃”。担任一县之长以后,李秋平开始得意忘形,惹了一个不该惹的“下属”。
第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上看,李秋平的遭遇是偶然事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是必然事件。放眼全国,走上一县之长的80后领导干部可谓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李秋平有多么志得意满。他会对组织培养感恩戴德吗?不会!他会对群众信任感恩戴德吗?不会!因为他深知,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贵人相助的结果。只要贵人不倒台,他就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另外,根据常理来推断,他在四十多年人生中只“猥亵”过一个女干部吗?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他这是第一次作案,只不过这次“偶然”失手罢了。李秋平出现这种下场,最应该深思的是江西省各级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正是他们的疏于监管、疏于调查、疏于教育,才让李秋平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江西一县长涉嫌侵犯女干部
上午单位召开中层干部会,宣布各科室负责人任职名单,并要求下周一全部调整到位并完成工作交接。下周就是科室人员的调整了,能干事的科长们争着要,不干事的没人想要,这个周末可能那些不知道自己会何去何从的人会有点儿忐忑了。
当出身寒门的学子还在努力考研、考公、考事业编时,很多权贵的子女却早已走上从政之路。那么他们是怎么走上从政之路呢?
1.通过选举当副乡(镇)长。先进入教师行业,或者聘用进地方国企,工作一到两年,再放到乡镇,选举为副乡(镇)长,从此就是公务员,再逐渐提拔。要么就是任职事业编的科级实职,变成公务员,再调入党政机关任领导,开始从政。
2.通过选调当团委副书记。先进入教师行业,有的进入高校当辅导员,再在高校行政办搞个职务(注:真正有学识的人,一般不愿意参与高校行政。),再通过地市级团委选拔,直接任职团委副书记,变成副处级公务员,然后逐渐走上县(区)长、书记的快速通道。
3.通过交流从国企到地方政府。李秋平就是典型。毕业了,通过关系进入地方垄断性国企(没有背景的子女进不去,进去了也几乎都在底层),进去了以后根本没有经营压力,容易出成绩,很快通过政治势力干预,任职到中层以后,相当于正处级。下一步就是交流到地方任职,变成党政领导干部。
大概就这三种套路,有背景有本事的去利用,没背景没资源的老百姓娃娃就看看罢了。
如何看待35岁的年龄被裁员,被优化的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在职场中,我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在35岁,如果说不幸被公司裁员,或者所谓的优化,那么我们要想自己真正的优势在哪里,以及我是继续在这个行业里去深造,还是说换一个行业,这是需要思考的,因为35岁可以这样讲,就是在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做到中层或者高层,任职于基层的话,是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这并不是说别人歧视你或怎么样,而是你有没有想好自己所处的位置,如果你能拎得起放得下,我觉得年龄不是问题,35岁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放下自己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