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广西人物李四光(地质学家1889—1971)
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西路高等小学堂就读,由于成绩名列前茅,未毕业即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学日本深造,先后就读弘文书院、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三十一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宣统二年(1910)毕业归国,次年参加清廷举行的回国留学生廷试,成为工科进士。辛亥革命后曾任湖北省实业部部长、实业司司长。
1913年获官费保送留学英国,入伯明翰大学学习,初学采矿,后专攻地质学,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2年参与创建中国地质学会。
1927年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次年出任该所首任所长,直至1949年。期间仍兼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率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辗转内迁,于1937年冬到桂林。
1938年至1944年,以桂林良丰为基地,多次长途跋涉考察南岭东段地质,考察川东、鄂西、湘西、黔南、桂北和大瑶山等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与赵金科、张文佑等一批地质学家,在省建设厅的配合下开展广西地质调查研究,足迹遍及广西数十个县,收集了大量地质材料,首次填制了东经106度以东的1∶25万广西地质图,发表《广西分区地层表》《南岭何在》《广西台地构造之轮廓》《中国第四纪冰川探讨》等名著和大量学术论文,首次提出“广西山字型”地质构造的概念,确立了“广西山字型构造体系”,影响深远。期间创办桂林科学实验馆,任馆长,为战时研制必要的科研实验器材和仪器。出任中国科学社桂林社友会会长,经常举办地质学术讲座,还应聘为广西建设研究会研究员。1944年11月,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搬迁重庆。
1946年与英、美、法、捷等国的一些科学团体共同发起在伦敦成立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世界科协)。1948年初前往英国伦敦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大会。
1950年摆脱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的阻挠,回到北京。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政协第二至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51年当选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古生物科化石分类、中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和地质力学创立者。